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漢武帝,就沒有華夏文明

沒有漢武帝,就沒有華夏文明

首先,我要說,這篇文章,很枯燥,因為它講的全是理論,沒有乾貨,如果您願意聽我嘮叨,就跟著我看下去。

漢武帝,歷來有兩方面的評價。一個是正面的,他開啟了一個真正屬於漢人的時代;另一個是負面的,他獨尊儒術,禁錮思想,窮兵黷武,將大漢朝的老本兒揮霍一空,在他之後,漢朝開始衰落。

漢武帝

在眾多的評價面前,無所謂對錯,主要看你站在什麼樣的角度。

站在中華民族的角度,我想說一說我心中的漢武帝。

在漢朝以前,其實,我國並不大,而且也不集中。

三皇五帝、夏、商就不用說了,那個時候我國還處於奴隸社會時期,和所有獨特的文明一樣,那個時候,它還在萌芽,今後向什麼方向發展,誰也說不清楚。

到了周朝,包括春秋戰國,我國也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天下實際上是所有諸侯共有的,周天子直轄的,只有王畿附近的土地。

不過,從這個時候起,無數的思想,在中華大地遍地開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景象。當然,儒家學派的源頭,也從此誕生。

儒家

直到秦朝,我國才出現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周邊游牧民族的興起,他們和秦朝對應的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聯盟。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將迎來一次強烈的碰撞!

農耕,意味著要放下手裡的弓箭,跳下賓士的駿馬,把所有的能力用在種植農作物和蓄養家畜上。但這樣很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統治者有取之不竭的賦稅。

游牧,意味著保留血性,在殘酷的環境中和人競爭,用暴力從別人手中拿走財富和女人。

在兩種文明的碰撞上,農耕文明很顯然吃虧。他們褪去了原有的兇悍,一旦過上了穩定的生活,他們不願意四處征戰,他們被動挨打,跑,跑不贏,追,追不上。漢高祖劉邦,就曾吃盡苦頭。

匈奴冒頓單于

然而,農耕文明為什麼沒有滅亡呢?

因為他們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物質。這些物質,是社會前進的必要保障,以至於農耕文明喜歡它,連游牧文明佔據了它以後,也捨不得丟棄它。

在資源有限的草原上,要佔據一片豐美的水草,你就得趕走或消滅原來佔據那裡的人。而農耕人,則因為土地而獲得了免死金牌,他們要面對的,只是不同的繳稅對象而已。

說了這麼多,關漢武帝什麼事兒?

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都曾有過輝煌的農耕文明,但它們最終怎麼樣了?它們被游牧的洪流所淹沒。因為它們沒有漢武帝!

農耕文明要戰勝游牧文明,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團結。而團結需要統一的信仰和鐵一樣的紀律。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讓漢人有了統一的信仰,雖然它是勸人向善,它會磨滅人的鬥志。但它也會讓人團結,讓人忍辱負重。這不正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所在嗎?

李悝用法家使魏國強大,商鞅用法家使秦國崛起,吳起用法家使楚國脫胎換骨,韓非子和李斯的法家思想使秦國走向統一。但,這些國家都長久嗎?

法家

游牧民族崇尚武力,他們永遠在武力的漩渦中盤旋;那些鼓吹民主的世界,永遠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爭論不休。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公平,因為,人有私心。只有不斷完善的制度,才能壓抑人的慾望和動機。

而漢武帝,創造了獨特的漢文化,他帶領一部分大漢子民從農耕中脫離出來,用鐵一樣的紀律,趕走了匈奴,保護了自己;他再帶領剩下的漢人,團結一致,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農耕力量,而這種力量,就是華夏文明的根本。

馬踏匈奴

後來,當無數個游牧文明闖入這個文明世界的時候,都被它強大的力量吞噬。五胡不是嗎?契丹不是嗎?女真不是嗎?蒙古不是嗎?

漢武帝的做法向世人證明了:勸人向善,比整天叫囂著要征服世界的力量更強大!

如果沒有漢武帝,華夏文明,就將會像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那樣,被擊得支離破碎,也許,現在的中國,將會是無數個貌合神離的聯邦。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註原創,拒絕抄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都遺憾項羽烏江自刎,但問題是:他為什麼不選擇過江東呢?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