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立宮內「修心」成功 中國醫院建成先心病診療等全生命周期醫學體系

獨立宮內「修心」成功 中國醫院建成先心病診療等全生命周期醫學體系

醫院方面宣布,孕婦和胎兒均已渡過術後危險期,胎兒主動脈瓣狹窄由極重度減輕為不超過中度,為出生後的進一步手術治療提供了有利條件。 楊靜 攝

中新網上海7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19日披露,該院獨立為一位孕32周的准媽媽腹中的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完成了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

醫院方面當日宣布,孕婦和胎兒均已渡過術後危險期,胎兒主動脈瓣狹窄由極重度減輕為不超過中度,胎兒左心發育得極大促進,心臟負荷減輕,為出生後的進一步手術治療提供了有利條件。

據查,單中心獨立完成的胎兒先天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宮內球囊擴張手術,此前在亞洲範圍內未有報道。新華醫院此次獨立完成該手術,意味著,中國醫院正式建立了先天性心臟病從胎兒期、圍產期、嬰幼兒期直至成人期的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診斷治療體系。醫院方面表示,該體系不僅關注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還更關注先心病患兒的體能、智力、言語等康復和全潛能的發育,以及先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據了解,胎兒宮內心臟介入治療(FCI)技術難度極高,國際僅少數研究中心能夠獨立開展。此例手術由新華醫院院長、小兒心血管學科帶頭人孫錕教授攜手婦產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團隊共同實施。

據介紹,這位準媽媽在孕24周時經胎兒超聲診斷,發現胎兒心臟主動脈瓣狹窄。為了盡一切可能給孩子爭取生的希望,這位準媽媽來到新華醫院接受密切觀察,至31周時,所有跡象均表明,胎兒的主動脈瓣狹窄向極重度的方向發展。

醫院方面介紹,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約佔先心病的3%-6%,胎兒如果在孕早期就發生主動脈瓣狹窄的話,最終可能形成左心發育不良綜合征(HLHS)。HLHS患兒出生後只能選擇Norwood分期手術或Hybrid分期手術才有可能長期存活,而這兩種手術方式一期死亡率仍在20%以上,即使完成了三期手術,也只能建立以右心室供應體循環的單心室循環,且術後患兒遠期預後不佳。對於這類胎兒,國內很多醫院選擇放棄治療終止妊娠。

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宮內心臟介入治療可以明顯改善主動脈血流,促進左心室的發育,為出生後建立雙心室循環創造機會,明顯改善預後。

宮內心臟介入手術複雜,難度高,需要小兒心血管科、婦產科、新生兒科和麻醉科等多學科的全力合作配合,因此國際上能開展該技術的研究中心很少,能獨立開展的更少。經現有資料庫檢索,此前未有亞洲地區的醫療機構報告完成過這一手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獨立為一位孕32周的准媽媽腹中的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完成了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 芊燁 攝

據介紹,手術持續僅30分鐘,麻醉科醫生準確穿刺臍血管麻醉後,產科醫生很快將穿刺針通過孕媽媽的肚皮、子宮、胎兒胸壁、最終把穿刺針送到胎兒左心室;緊接著,小兒心臟科醫生將擴張導絲和球囊送至左心室,微調導絲順利通過嚴重狹窄的主動脈瓣,把擴張球囊送到位置以後,擴張狹窄的主動脈瓣。

據了解,在上海市衛生及健康委員會的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資助下,新華醫院牽頭,聯合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仁濟醫院及長寧婦幼保健院,建立了上海市圍產期先心病診治中心,幾家中心共完成胎兒先心篩查2萬餘例,完成新生兒期危重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及手術治療近300例。

作為國內率先開展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診治的醫院,近10多年來,新華醫院一代代小兒心血管團隊均在努力攻克子宮內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這一夙願如今終於得以實現。新華醫院院長孫錕表示,先天性心臟病並不可怕,經過產前準確的檢查及評估,大多數患兒出生後經過及時干預可以獲得非常理想的結果。他指出,胎兒期的治療只適用極少數危重型疾病中,對胎兒有益。病例的選擇、操作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規範。(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生11輛車連環相撞事故
區域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召開 探討提升城市品格路徑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