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編者按:

他的人生從出家那一刻就備受關注。

一個北大高材生,放棄了萬千人羨慕的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的邀請,甘願與青燈古佛相伴,這個抉擇,讓一些人讚歎也讓一些人扼腕。

如今,八年過去了, 沸沸揚揚的熱議已遠去,讓我們靜下心來,聽聽他的心聲……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高中時代的柳智宇與北京龍泉寺

出家是否是消極避世?

高材生出家是否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

什麼是出家人的責任?

這些曾讓人爭論不休的話題, 在下邊的對答中都能找到答案。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素材來源:賢宇的博客

01 、出家與出國

C:在您的自述中,您的決定常常包含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考慮,可以看出您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科學是這個時代造福人類最為直接的、影響力最大的手段,您為什麼一心選擇遁入空門呢?甚至有人說,您的選擇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您對此又是如何理解的?

L:一切行業存在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為了人的什麼呢?我想不僅僅是生存,而應該去尋找人的幸福,人的發展,讓人能成為真實的自己。教育尤其如此。我從小喜歡數學,是因為數學向我展現了世界的神奇,人類心智的偉大,打開了一片心靈探索的世界。我所關心的,是心靈的啟迪、成長與教育。如何讓人成為一個豐富而完整的人,一個幸福而善良的人。我一直在探索。 曾經我是一個過於理性而拘謹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我在佛法 及傳統文化中獲得了莫大的喜悅與成長,前行的信心與力量,我看到了心靈的自由與寬廣,因此我想去研究和弘揚它。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曾有一位中央領導到龍泉寺視察,他問我為什麼出家。我說:「出國不如出家,很多大學生出國,都去為美國打工了,我要為中國文化服務。」領導聽後很讚許,說:「我們國家培養的很多人才都流失了,你弘揚中華文化,很好。」

C:照您所說,這似乎也是一種愛國精神?

L: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上,老師就教導我們:「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我當時挺感動的。高中時我特別喜歡讀屈原寫的楚辭,也受到他很大的影響。我覺得愛國就要愛我們的文化,佛教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當然,我對儒家、道家、中醫、太極拳等也很感興趣——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強。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02、出家與修行

C:那麼您是否考慮過一邊做科研一邊學習佛法呢?有人說「中國不缺修為高的隱士,缺的是像亞里士多德、牛頓這樣在哲學與科學領域都很有影響力的人」,像您這樣有天分的人,應該承擔起這樣的責任。中學時數學與傳統文化對於您來說是相互促進的,這種內心的平衡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何就不受用了呢?

L:你說的方向沒有錯,我也希望把佛法和科學相結合。但學任何專業都需要就其本身深入鑽研,如果還沒有鑽進去,就奢談什麼結合,那往往是膚淺的。我了解有一些西方國家的佛教學者,他們為了了解佛法,會到泰國、緬甸等地出家體驗十幾年,然後才回到大學裡講課。佛法博大精深,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它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修行方式。所以出家這幾年,我是以學修佛法為主的。此外,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強國了。我們有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我們的人工智慧技術與美國比肩,我們生產的無人機翱翔於世界各地,我們開發的支付寶、微信為全球人民提供方便。我覺得傳統文化的研究這塊還是需要更多的人參與,然後才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C:那您會不會考慮像您所說的西方國家的佛教學者一樣,出家若干年之後回到塵世?畢竟作為居士也可以修行。

L:這個沒必要。有一回,一位我的高中老師來看我,勸我到大學裡研究佛學。我告訴他,在一般大學裡面,佛學是哲學系-宗教哲學專業中的一個三級學科,研究經費和人力的投入都非常不足,研究的範圍也比較窄。有一些外國的佛學科系,上世紀比較紅火,現在去讀的人很少,已經快到門可羅雀的地步。所以真要研究佛法,還得靠出家人,有信仰,全身心投入,而且研究人員的基數有保障。他聽了也比較支持我的選擇。再一個,我不想受學術體制的限制,經常研究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問題、細枝末節的問題,乃至於有違佛教基本立場的問題。這樣只會限制自己的發展。我希望在環境清幽的地方有一個小廟,我在廟裡辦一個小研究所,然後大家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晨鐘暮鼓,沒有什麼人來打擾,只剩下修行和思考。有空我還可以陪父母去世界各地轉轉。海德格爾說:人,詩意地棲居。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03、出家與閱歷

C:您認為目前在寺院的修行研究,是您理想中的佛教學習方式嗎?

L:北大的學生多少會有些理想主義,不安於現狀,我個人也會對現實有些批判吧。我姑且說一說現在的想法,將來也許會變化。我覺得主要是教學方式可以改進,佛教本身是以生命體驗為核心的,佛陀的本意是讓人們覺悟生命的真相,要用合理的方式來思考生命、認識生命,是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並不是盲從於某種教條。所以應該更多地採用體驗式教學,這樣的課堂應該是很開放和民主的,應當少一些灌輸或照本宣科一切佛法的概念,都需要在當下,在師生的互動和對話中重新建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領悟。因此才有了那麼多的禪宗公案。我們對當下發生的事情,要有很大的開放性。教室之外發生的事情固然重要,卻沒有教室內正在發生的事情重要。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C:在外界的評論中,有些指出您大學畢業剃度出家時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您是否想過和李叔同一般,先積累社會經驗,再遁入空門?

L:社會經驗慢慢會有的,否則多少歲能說有足夠的社會閱歷呢?可能到四十歲、五十歲也未必真正理解這個社會。所以這個不是理由。人生是短暫的,我覺得當我選定了一件事情,就應該先堅定地去嘗試,同時要時常反觀內心,總會有所提高。社會經驗在佛門一樣可以積累。我們僧團的出家人來自各地,文化程度和生命經驗各不相同。我來到僧團之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種不同的人,我很喜歡了解身邊同學的生命故事,覺得這些故事極大地拓展了我的生命。而且我覺得這種經驗在其他任何一個團體都是難以獲得的,不管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你接觸的人都是和你類似的。在學校就更是如此了。另外很多人理解的所謂社會經驗,主要是指社會的黑暗面,我覺得這是很狹隘的。我所理解的社會經驗,是指了解人的豐富性,人性的多種可能性,同時了解怎樣和不同的人相處。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04、出家與責任

C:如您所說,您的父母也有自己的追求,嚮往更高的境界和自由,而您對於自由也有自己的追求,並且是十分不尋常的。在您看來,他們對於自由的理解與您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呢?

L:首先,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對自由骨子裡面的熱愛。我父母給我起的名字,柳智宇,對我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智」是智慧,就是追尋心靈的一種東西,然後「宇」呢,是一種比較開闊的格局。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不過我學習佛法之後,我所理解的自由就會有些不同。佛法注重內心的一種自由,和外在的因素不太一樣。比如說,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他不一定能夠自由自在地使用他的心,因為我們的心念是受很多東西影響的,比如說,我們吃飯時的心念就受廚師的影響很大。我們看見一個東西,第一印象也不是當下能夠控制的,而是我們過去的一種積累,比如說,見到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就會很討厭,覺得和他性格不一樣,想控制也控制不住。或者有些時候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很重要,但就是要不斷地拖延、不斷地逃避。當然,心理學裡面對這些問題講得挺多,很多時候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所以才需要心理學,需要心理諮詢。如果每個人想不痛苦就能不痛苦的話,那心理學就沒有什麼必要了,所以我是更側重這方面的一種自由。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當然,我在最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對它的理解還是會偏於另外一邊。佛法裡面有很多戒律,以及對人的要求,但這種要求其實是為了幫助人去訓練自己的心,並不是要束縛人的身體。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把握住這一點的話,尤其是最初學習佛法的時候,就會展現出非常拘謹的形象,就會讓我們父母覺得難以接受。我記得大一的時候,父親帶我去買麵包,我就說這個麵包不能買,因為我對它起貪心了。父親就很受不了,就覺得你怎麼這麼教條,這麼磨嘰。慢慢地,我對佛法的理解才變得更加的靈活,和人相處的時候也會更加去考慮到別人,同時對自己也不會過於嚴苛,所以我覺得,其實這種內心的自由和外界的自由也是可以協調的。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C:您強調自由,但同時又強調愛國、社會責任,怎麼去平衡這兩者呢?

L:一方面,自己要慢慢去摸索,找到一些去服務於社會的道路,現實上要有所妥協,適應自己所處的團體和時代。佛法里有一個詞叫做「隨眾」,大家幹什麼你就幹什麼。

另一方面,人不能被他的社會角色和定位所綁架,他始終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即便他是一個團體中很重要的人物,也要不斷地有一種自我的反思、自我的批判,對自身和環境都要有所反思。所以我覺得我們思想的自由其實很重要,思想能自由,心靈才能自由。同時,只有秉持獨立的思考,才能真正為社會和時代負責,而不是人云亦云、隨大流。

北大高材生放棄讀麻省理工大學,出家後首次接受採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學佛的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
佛教「八識」中阿賴耶識的三個位次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