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給我爸媽寄生活費」 「不,你不想」
工作之後,你會每個月給家裡寄生活費嗎?
我不會,因為我自己都入不敷出。
我媽沒有因為我不寄錢就覺得我不孝順,反而是很多網友覺得:
不寄錢=不孝順。
錢跟孝順與否掛上了正比的關係,請問你是如何得出這個邏輯關係的?
GIF
早上蹲坑刷微博的時候刷到這樣一條新聞:
在重慶工作,月薪5K的小裴,每個月都會寄給父母1K的生活費,他的女友希望他不要再寄錢回去,把錢攢下來用做以後結婚時的開支,結果小裴十分不情願,表示自己是在孝敬父母,停止寄錢就是不孝,於是二人陷入冷戰。
這件事是誰的錯呢?女友嗎?
女友也是為兩個人的未來考慮,本來賺的就不多的小裴在重慶這個直轄市工作生活,租房水電費日常花銷交際應酬,哪一個不需要花錢?每個月再給家裡寄錢,維持月光而不至於拮据已經很好了,可是這樣的生活卻讓女友看不到未來。
我希望跟你好好走下去,所以提前規划了未來,這是我的錯嗎?
GIF
那是小裴的錯嘍?
小裴是個農村孩子,父母在家務農供他上完了大專,如今自己賺錢了,想讓父母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不要那麼辛苦,所以每個月寄生活費回家盡孝。自己已經把工資卡上交女友了,只有這麼一個要求,她都不能理解嗎?
孝順父母天經地義,我只是盡孝道而已,我錯了嗎?
GIF
其實他們都沒錯,卻也都有錯。
女友為雙方的未來考慮沒有錯,卻錯在了沒有用對方式方法。
不讓小裴給家裡打錢,而沒有想辦法跟他商量一種折中的盡孝方式,會給小裴一種她不讓他孝順父母的感受,小裴當然不會同意。
而小裴想孝順父母的心情沒有錯,卻忘記了考慮自己和女友的未來。
如果有結婚打算,就要為對方負責,孝順不只有寄錢一種方式,而結婚卻一定需要攢錢才行。
GIF
我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的義務,可是孝順歸孝順,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當下的能力才行,自己生活都困難還非要寄錢回家,那是打腫臉充胖子。
不管賺的錢多少,自己過得多慘,都必須要給爸媽寄生活費,這不是所謂的孝順,而是為難自己的道德綁架,尤其是拉著另一半一起盡責。
不要說什麼,你的錢你愛怎麼花怎麼花,你怎麼不想一想,兩個人一起生活,金錢根本不可能絕對分得清楚,你的錢你盡孝了,沒錢的時候,另一半可能看著你過不下去嗎?
兩個人在一起,不能放任一個人的自私。
GIF
我們想讓父母過得好一點,本質上並沒有錯。但是其實對父母而言,我們自己過得好比什麼都強。
離家闖蕩,在父母眼裡,總歸是難的。
也許我們在外面跟朋友吃日料的時候,父母還在擔心我們是不是在出租屋裡啃速食麵,無論我們怎麼解釋說自己過的有多好,他們總是一副不信的樣子。
寄錢回家遠遠不如曬自己的好生活更能讓父母安心。
GIF
記得在之前的公司上班的時候,有一次同事們在一起聊天,說到了給家裡寄生活費這個話題。
A說:我每個月給父母寄2K,雖然他們不缺這個錢,但是我心裡愧疚,誰讓我一年只能回去陪他們待幾天呢!
B說:我逢年過節就會給父母發個紅包,但是他們從來都不要,他們知道我自己都不夠花,我爸有時候還會給我經濟支持,真的很不好意思…
C說:我雖然不寄錢,但是我經常給他們買一些吃的喝的,衣服鞋子,按摩儀什麼的,反正就是給了錢他們自己也是攢著不花,不如買東西實際呢!
GIF
《禮記》里有這樣一句話: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意思就是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
我們大多數人都把最下等的孝提升到了最高一等,覺得「養」便是「孝」,真的是錯的很離譜。
GIF
最好的愛是陪伴,給不了陪伴起碼可以偶爾看看,偶爾看看做不到至少也要噓寒問暖,如果你覺得只要給了錢,就是孝順了,不好意思你錯了,這是僅次於打罵最大的不孝,物質是無法彌補心靈的空虛的。
GIF
電影《飛越老人院》里,院長問過一位老人家屬這樣的話:
「你有沒有算過這樣一筆賬:以你我現在這樣的年齡,各自的父母活得再健康也就還有20年的生命,但你我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卻遠比這個少,總共加起來只有十幾天,一想到和他們在一起只剩下二十天不到的時間,我就……」
我們都在一天天變老,陪伴的父母的日子也只會一天天變少,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我們還不能做到對他們多一點關心的話,將來後悔的一定是自己。
你可能還想看


TAG:酒逗泥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