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尹韻公:轉化發展切莫陷入誤區

尹韻公:轉化發展切莫陷入誤區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繁榮富強起來以後,智士仁人總是會從歷史文化中尋找發達原因。當代世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肇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亞洲四小龍」繼日本重振之後,經濟迅速發展,增長速度是西歐共同市場的3倍。

一些人認為,日本和「四小龍」均屬儒家文明圈,其經濟成功離不開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當時,東南亞地區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討論很是熱鬧了一陣子。如今面對中國的強勢崛起,再度給予中華傳統文化的強烈關注,進而提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命題,就不能不說是客觀發展的必然要求了。

應當承認,作為在農業文明氛圍和封建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華傳統文化,既有大量精華,也有不少糟粕,我們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唯有揚精華,棄糟粕,方可弘揚。尤其是要把現代性文明與古典性精華雜糅在一起,才能激活當代文化;只有把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有機地統一於一體,才能蓬勃當代文化。

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呈現。習主席曾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等多個場合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和」思想,在利益紛爭、博弈激烈、群雄競逐的當今世界,依然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中華傳統文化中一些精華思想,至今仍然閃爍著耀眼的道義光芒,啟發著人們的深刻思考。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勃興的文化熱潮中,一些不健康元素似乎也在沉渣泛起。譬如,一些地方片面崇尚復古,非要學生穿著農業文明的寬袍大服在今天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日常社會中作秀表演。又如,一些地方熱衷於爭奪名人故里權,或隨性改變城市名稱。須知,對歷史名城保持一貫稱呼,是對歷史文化保持尊重和敬畏的表示。義大利首都羅馬的名稱,數千年不變。我國的歷史名城如成都、邯鄲等,雖地位和分量不及羅馬,但能做到兩千多年名稱始終不變,已是實屬不易。但我們許多歷史名城的稱呼被後人改來改去,實際上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傷害和不敬。

一種傾嚮往往掩蓋著另一種傾向。現在有些人把國學抬到至高至尊的地位。黑格爾曾經預言,古老的中國需要外來思想的刺激,才能復興。中華民族選擇了無數外來思想,最終才確認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民族復興的根本指導思想。佛教學說經過了長達800年以上的時間,才達成了本土化的融入。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中國化,肯定也要花很長時間。作為一種先進思想和先進理論,馬克思主義如何同中華傳統文化交匯交流交融,從而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定是長期課題和任務。我們要千萬記住:僅靠國學救不了中國。倘若國學能救中國,我們還要馬克思主義做什麼?!中國近現代史告訴我們: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作者是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日自衛隊陸基宙斯盾系統部署候選地官員就部署事宜表反對
美女駕車失事被困懸崖之下 靠汽車散熱器膠皮管頑強求生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