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國後,杜月笙在香港給北京寫信,完美化解危機,自保需要智商!

建國後,杜月笙在香港給北京寫信,完美化解危機,自保需要智商!

隨著國民黨的敗退,杜月笙陷入了一個兩難的抉擇,他是留在上海還是離開上海?離開上海後,應該去香港還是去台灣?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去向問題當然不只是在那裡居住,去哪裡旅遊的問題,去香港意味著他將遠離政治,去了台灣說明他選擇了國民黨,留在上海則表明他選擇了大陸這一方。

蔣介石去台灣之前,曾帶話給杜月笙,希望杜月笙可以和他一起進退,之前杜月笙就對蔣介石很不滿了,而這句話里又透露出了明顯的不信任,杜月笙自然沒有果斷拒絕,他說自己哮喘病又犯了,想先去香港,病號了再轉道去台灣。詳情請看《杜月笙8年後重返上海, 遭到徒弟和朋友們的排擠, 落寞地去了香港》。

杜月笙離開上海時很是倉促,以至於他並沒有將自己的所有事料理完畢,到了1950年,他頭上依然掛著中國銀行大股東的頭銜。當時銀行要進行重組,北京有人來讓杜月笙等一干人去上海參加會議,這些人舉棋不定,他們太怕了,只能去看看大佬杜月笙是什麼意思。

杜月笙則召集這些人在一起吃了一頓飯,飯後和眾人們商量起了這件事,杜月笙對眾人說,無論他們去不去參加會議,一定要站在一起,同進同退,如果步調不一,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他要求所有人務必站在同一個立場之上。接著杜月笙說,香港只是歇腳的地方,並不是能待一輩子的地方,無論重新回去還是去台灣找蔣介石,都是一件需要好好處理的大事,不能輕易下結論,兩邊都不能得罪。杜月笙的辦法是,讓眾人一起寫一封信,然後再選出一個代表去參加會議。

杜月笙這個「不可不去,也不可都去」的辦法贏得了眾人的認可,這樣做不僅能做到大家同進同退,而且處理起來也兩邊都沒惹,實在是很高明的一招。

但是,最後簽名的階段這件事卻出現了差錯,交通銀行的董事錢新之拒絕簽字,而且帶動了一大批人都不同意簽字,於是此時只能作罷。

杜月笙一生為人處世講究的是「刀切豆腐兩面光」,誰也不得罪,這件事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體現,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爭議也有很多,他做過很多錯事,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愛國者和愛國企業家,不知道大家對他有什麼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話史 的精彩文章:

粟裕陳賡都不同意打此戰,他卻堅持要打,最後創造了一項光榮記錄
老秀才留給紅軍5個字,助紅軍脫離險境,避免了重蹈石達開的覆轍

TAG:麻辣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