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動力電池行業進入洗牌期 怎麼做才能活到最後?

動力電池行業進入洗牌期 怎麼做才能活到最後?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進入了新的洗牌期。在「頭部效應」愈發凸顯的情況,其他企業應當如何在重重挑戰中找到生存之道呢?

在全球大力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的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日趨火爆。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上投入巨大,推動了國內相關市場的快速增長。不過,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形勢的變化,動力電池領域或將進入新的洗牌期。

「政策之手」發威

當「新能源」之風在汽車領域吹起的時候,世界各國無不將其視為汽車產業變革的主流方向,紛紛加大政策、資金等各項支持,扶持本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以佔據全球汽車市場優勢地位。在推廣補貼政策的支撐下,我國新能源汽車普及速度不斷加快,國內市場規模也保持持續上升趨勢。

然而,寬鬆、全面的補貼政策雖然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但是也導致行業熱度過高,不少沒有核心技術實力的企業相繼湧入,產品低端化、價格戰等亂象日益嚴峻,甚至還出現了騙補等現象。因而,為了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國家適時對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續航里程較短、品質較低的新能源汽車開始逐步退出市場,高里程電動車則成為「新寵」。

補貼新政不僅對續航里程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對動力電池的相關標準作出了規範。在電池技術門檻上升的情況下,結合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生的新變化,動力電池行業也不免進入新的調整期,新的一輪洗牌已然拉開大幕。

「頭部效應」凸顯

在經濟全球化、資本市場活躍化的當下,許多行業在經過初期的發展之後,都會走向優勢集中化,產生「頭部效應」,行業內的巨頭企業逐漸形成,並把控絕大部分市場。無論是石油等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都是如此。如今,動力電池行業也走到了這一步。

在全球來看,動力電池市場一直都被幾大品牌所佔據。僅2017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就達到了整體的80%,市場優勢愈發向頭部企業集中。而在國內,「頭部效應」也越發明顯。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達155家,到2017年就下降到了130家。據預測,2018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還將繼續下降。

實際上,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雙雄爭霸」的跡象已經日漸凸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佔比不斷提升。

就寧德時代而言,其2018年以來陸續和大眾、戴勒姆、本田、東風、華晨寶馬、寶馬等主流車企達成合作,可謂在產業布局與商業擴展上取得了雙贏。與此同時,作為另一大巨頭,比亞迪也開始加快組建自己的聯盟,一方面加快與上游企業展開合作,另一方面則加速提升動力電池技術。

其他玩家如何生存?

隨著行業進入洗牌期,頭部企業之外的其他公司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據悉,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的沃特瑪,已經宣布因為訂單減少決定給全體員工放假半年。第三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中小玩家了。那麼,這些企業在面對頭部企業的強勢競爭時又該如何應對呢?

由於高續航新能源汽車與高能量密度電池產品得到了政策傾斜,意味著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發展將隨之改變,低能量密度電池生產企業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危機。對於其他高能量密度電池生產企業來說,要做的是加速提高核心技術水平,改善資金鏈條,增強創新實力與品牌影響力;對於低能量密度電池生產企業而言,則需加快調整市場布局與生產體系,把握國內定向市場並向國外市場擴張,從而獲得更多機遇。

當前,動力電池領域競爭日益激烈,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主戰場」。國內中小玩家除了面對頭部玩家的擠壓外,還要時刻關注日韓、歐美等國外企業的競爭布局。不過,在惡劣生存環境下,一批具備差異化優勢的動力電池企業有望逆勢成長,在行業洗牌過程中贏得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國內動力電池行業也將因為這次洗牌,在標準、品質、規模、品牌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從而更好地直面國際競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中日為何「情定」自動駕駛?或掀起新一輪全球風雲
機器視覺狀態火熱,三大因素驅動產業持續發展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