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回顧解放軍草地剿匪戰役,這兩個特點你注意過嗎?

回顧解放軍草地剿匪戰役,這兩個特點你注意過嗎?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蔣桂花

回顧草地剿匪戰役

蔣桂花

新中國成立之初,川西北之雪山草地以及川、甘、青三省藏區的大部分地方還沒有解放,就在這些地方即將解放前夕,解放軍在雪域高原先後實施了兩場著名的戰役,即雪山區域的「黑水剿匪戰役」和草地區域的「草地剿匪戰役」。草地剿匪戰役是繼黑水剿匪之後進行的。

草地剿匪戰役的最後勝利,徹底結束了解放軍在大陸與國民黨軍殘餘力量的最後戰場角逐。

1953年3—6月間,在川、甘、青三省接壤的地區,根據中央軍委的部署,動用當時的西北、西南兩大軍區的部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草地剿匪戰役,它的主戰場就在今阿壩州若爾蓋縣境內,即草地剿匪戰役的主戰場作戰是在四川省靠近甘肅南部藏區的阿壩州若爾蓋縣境內實施的。

若爾蓋大草原

草地剿匪戰役已過去65個年頭,回顧這場戰役,發現有兩個特點非常顯著。

一是草地剿匪的對象並不是生活在草地的人,而是國民黨退守台灣後留下來的部分反共武裝以及黑水剿匪戰役之後的漏網匪特等。如西北「五馬」的殘渣餘孽馬良、馬碩卿領導的103路軍,馬元祥(曾擔任過馬步芳、馬繼援父子手下的騎兵旅長、師長、玉樹專員和青海省的保安司令)領導的102路軍,他們主要活動在川甘青三省交界的草地藏區。

另外,據《黑水解放紀實·陸上台灣覆滅記》(郭林祥 都愛國 著)記載,藏匿在阿壩縣的國民黨要員有周迅予(黃埔四期畢業生,國民黨軍統18個創始人之一),周迅予身邊還有原偽茂縣專員、中統特務何本初,國民黨中將特務王旭夫等10多個漢匪以及軍統局本部毛人鳳的親侄子毛兆興,這些匪特在阿壩大土官華功成烈庇護下藏匿於草地。此外,蔣介石在川的代理人王凌基手下104師師長傅秉勛(潛伏雪山區域時被蔣介石任命為72軍軍長)在黑水剿匪戰役結束後亦向草地潛逃。這些巨匪一旦煽動草地部落高層,蓄謀策劃叛亂的潛力很大。

基於上述狀況,對新生的共和國來說,解放軍組織實施草地剿匪戰役勢在必行。

黑水剿匪戰役、草地剿匪戰役的主要匪特。(圖片由若爾蓋縣委黨史研究室馬宜松徵集)

圖片背景資料:

此圖為1952年台灣空降特務自己拍攝的一張圖片,後被解放軍繳獲後由原成都軍區收藏。

國民黨在黑水木坡空投成功的第二天,盤踞在黑水的國民黨要員付秉勛與大頭人蘇永和一起匆匆趕到小金木坡。當時6個空降特務也只有一架照相機。空投特務俞庚運按動快門,留下了這張罕見的黑白照片。

前排左起第一:黑水戰役頭號匪首付秉勛,漢族,黃埔軍校五期,被蔣介石電命為國民黨72軍軍長,中將。

前排左二:蘇永和,藏族,黑水大頭人。

前排右一:馬友豪,回族,西北軍閥馬步芳的外甥(馬步芳親妹妹的兒子);

後排右一:馬德福,馬步芳之子(藏回混血兒);

後排右二:馬碩卿,回族,馬步芳大夫人的親弟弟。

二是草地剿匪戰役主戰場在四川境內,卻由當時西北軍區的部隊為主來實施。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主戰場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位於川甘交界,從西北方面到四川境內若爾蓋草地的交通狀況、人員調度、軍需供給、地理位置等都優於四川,當時北線西北軍區的前方指揮所就設置在今四川若爾蓋縣與甘肅碌曲縣共同管轄的邊地小鎮郎木寺境內。其次,叛匪的主體是從西北甘肅、青海境內竄入的西北「五馬」的殘餘。

「草地剿匪戰役」原西北軍區前方指揮所所在地——郎木寺。

所以,實施草地剿匪,就由西北部隊為主在北線作戰,西南部隊為輔。若爾蓋縣委黨史研究室2011年內部出版的書籍《回望雪山草地·20世紀50年代剿匪偵查親歷記》(都愛國著)記載了北線參戰部隊的構成:

北線西北軍區的前方指揮所,由甘肅軍區組成,軍區一位副司令擔任副總指揮。西北參戰部隊計有:

(1)、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一師全部(三個團),戰役開始前,新由綏遠省(今內蒙古)調入;

(2)、西北軍區騎兵第一團(全部);

(3)、西北軍區騎兵第二團暨青海軍區果洛支隊(騎兵)、步兵第十一師第三十二團;

(4)、西北軍區公安第十一團;

(5)、甘肅軍區獨立團;

(6)、甘肅軍區騎兵大隊(兩個連);

(7)、第十一師偵察騎兵連。

以上正規作戰部隊,共計97個連隊,11656人,實力超過叛匪5倍有餘。

20世紀50年代,川西北草地還沒有汽車通行的公路和橋樑,為配合草地剿匪戰役的實施,修路架橋必須同步進行,那時草地區域還沒有解放,當地更沒有修路架橋的技術條件,前方指揮所便從遙遠的新疆調回正在新疆執行任務的原西北軍區工兵第二團,承擔北線作戰區內道路、橋樑的修築任務。

若爾蓋是著名的黃河大草原,平均海拔3500米,境內有兩條著名的黃河支流嘎曲(白河)和墨曲(黑河),在這兩條河上架設橋樑困難重重,橋樑的材料也是問題之一。

黃河大草原上的嘎曲河。(攝影 楊文明)

據原唐克牧區教育督導阿扣旦真告訴我,修嘎曲(白河)大橋時,解放軍需要大量木材,距嘎曲河較近的一片森林位於今阿壩、紅原、若爾蓋交界的分水嶺一帶,那片森林屬一小土官管轄,解放軍通過與土官協商後按照市價支付現金(銀元)購買了樹林的砍伐權,將砍伐的原木再由氂牛馱運到河邊……

解放軍戰士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面進軍草地,一面修路架橋,連續作戰,不僅快速修通了從夏河拉卜楞到郎木寺之間的便捷公路,確保了北線大批軍用物資源源不斷輸入,而且架起了若爾蓋大草原境內黑河、白河上的兩座木質大橋,首次改寫了川西北草地交通無公路、無大型橋樑的歷史。

修建於1953年的唐克白河大橋。

解放軍進軍西藏也是一面進軍、一面修路,至今傳唱的經典歌曲《洗衣歌》就產生於那個時代。

是誰幫咱們修公路?是親人解放軍!

是誰幫咱們架橋樑?是親人解放軍!

架橋修路的善舉歷來被當地少數民族奉為聖神的事業。川西北草地的第一條公路是解放軍修築的,川西北草地的第一座橋樑是解放軍修建的!

2012年的春天我到原成都軍區總醫院探望都老,都老依然健談如常,他告訴我:

原成都軍區參謀都愛國

1953年6月初,草地公路修通後,南線前指主要成員在今阿壩縣召開草地土官老民座談,由北線指揮所派遣的兩輛美國造的十輪卡車,拉著北線參戰官兵送給南線部隊的慰問品和對「草地土官老民座談會」的所需物資,從西北前方指揮所所在地郎木寺開到今阿壩縣城,這兩輛卡車便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開進雪山草地阿壩州的汽車。當時成都到阿壩的「成阿公路」(即國道213線),才修築到理縣的薛城鎮。

阿壩州解放的六十多年,是軍民共建的六十多年,僅從公路橋樑和交通工具的變遷來說,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

作者簡介

作者蔣桂花,中共黨員,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人,曾任若爾蓋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若爾蓋縣史志辦主任,雪山草地黨史資深研究者、阿壩長征幹部學院特聘教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退伍老兵20年輾轉38萬公里培養2萬名文藝骨幹
首批4支外軍參賽隊入駐中國庫爾勒賽區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