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鑒別:宋代汝窯官窯與民窯

鑒別:宋代汝窯官窯與民窯

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

汝窯系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由於造型秀麗,工藝精湛,釉摻瑪瑙,釉色蘊潤,

更有「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稱譽,

曾被譽為「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美稱。

北宋汝窯青瓷盤

汝窯因地處汝州而得名,

汝 州位於河南腹地,嵩山和伏牛山相間的丘陵地帶,

公元605年隋煬帝大業初,始建汝州,並轄乘休、梁縣(後改為臨汝,現為汝州市)、陽翟、魯山、東汝陽、汝南和襄城縣等,

歷經變革,到了宋代則轄梁縣、襄城、葉縣、龍興(今寶豐)魯山縣等。

歷史上河南瓷業興旺,因此各地窯口對汝窯的創燒均有著積極的影響,

魯山地處汝州,晚唐、五代茶葉末釉的燒製成功,對汝瓷的燒制有較大影響。

特別在北宋早期,出土的豆青釉平沿折腹盼,更是造型講究,

器施滿釉,釉層光潤,釉色豆綠,

更為後來汝瓷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汝青瓷的燒造成功與興起,有極高的聲譽。

宋、元以來其工藝迅速傳播,特別在當時汝州州府所在地,更是遍地開花,到處設窯燒制。

汝窯可分為官窯和民窯兩大類,

由於用途不同,其造型藝術,施釉技法,裝飾藝術極其燒制方法也各有不同。

汝窯的燒制歷史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到了宋代已逐漸成熟,北宋晚期已達鼎盛。

北宋晚期 瑪瑙 2015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IV區出土

不僅受到民間青睞,更是受到宮廷寵愛,

把其中工藝最佳,釉摻瑪瑙,釉層蘊潤,釉色豐富,

造型秀麗,線條流暢,滿釉支燒,

獨具風采的寶豐清涼寺汝窯壟斷為官窯,專為北宋皇宮燒制御用品。

而汝窯的民窯,更是造型多樣,

美觀大方,富於裝飾,堅實耐用,頗受民間青睞

產品流散各地,工藝技術廣為傳播,各地窯口迅速興起,各窯競相仿製,參與激烈的商品競爭。

汝窯的官窯是在民窯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汝窯從創燒以來,由於造型豐富,工藝講究,釉層光潤,富於裝飾,堅固耐用,美觀大方,頗受民間喜愛。

到了北宋中期,工藝技術日趨完善,其精品以作為貢品進入皇宮,

從而引發宮廷的高度重視。到了北宋晚期,被宮廷壟斷為官窯。

北宋晚期 汝窯青綠釉圓形瓷套盒 2000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IV區出土

這從南宋葉寘《坦齋筆衡》:「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燒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窯悉有之,汝窯為魁」之記載可以得到證實。

可見在受命汝窯燒青窯器之前,

寶豐清涼寺汝窯已在客觀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早已博得「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的讚譽。

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由於釉摻瑪瑙,工藝精湛,造型秀麗,釉色蘊潤,贏得廣泛信譽,更受到宮廷的高度關注。

南宋人周煇《清波雜誌》云:「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進而說明,寶豐清涼寺窯在未被宮廷壟斷之前,曾經屬於民窯階段,

雖宮中禁燒,但被宮廷揀退之後,尚允許出賣。

這從寶豐大營鎮蠻子營窖藏出土的一批汝瓷,可以得到印證。

北宋晚期汝窯天青釉鴨形_鴛鴦形熏爐 標本 2000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IV區出土

而蠻子營村,僅距清涼寺約五公里,

其作品特徵和清涼寺窯址發掘的北宋中早期地層中也有類似的殘器,

說明該窖藏作品為清涼寺窯燒制無疑。

這批汝瓷既具有汝窯供御用之特徵,造型古樸,工藝講究,

釉摻瑪瑙,釉層蘊潤,唯火候不均,釉色不夠純正,故未達到供御標準,而被民間收藏。

金,臨汝窯青釉膽式瓶

與清涼寺汝官窯的相對唯一不同,汝窯民窯的遍布各地。

由於汝窯的燒制,鐵的還原氣氛恰到好處,燒制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產品極其豐富,所以歷經滄桑而盛燒不衰。

各窯為了參與激烈的商品競爭,有的造型講究,產品豐富,工藝精細,釉層蘊潤,被民間青睞;

有的釉色多樣,富於裝飾,圖案講究,美觀大方,贏得民間信譽,

還有的創立牌號,往往在碗底、盤心刻以姓氏或吉祥語,以招徠顧客。

宋 臨汝窯青釉模印纏枝牡丹紋碗

尤其在刻、印花卉紋飾的裝飾上面,各窯又以高超的技藝,精工細作,線條流暢,圖案講究,美觀大方。

有的擅長花鳥,有的以嬰戲場面見長,

如嬰戲牡丹,或嬰兒戲蓮,場景生動,妙趣橫生,

在瓷器表面留下了古老的寫意及愜意的美景,頗受人們喜愛。

北宋晚期 汝窯青綠釉雙系瓷瓶 2002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IV區出土

民窯產品既美觀又實用,

從而汝窯民用瓷的燒制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使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具有獨特的影響。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第一收藏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仿品正在掏空你的錢包,滿足你「撿漏」的夢想
瓷器世界本無捷徑:最寶貴的經驗教給你,人人都須知!

TAG:華夏第一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