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4小時跟拍明星,這樣的工作了解一下?

24小時跟拍明星,這樣的工作了解一下?

框哥說:某個熱天的上午10點,劇照師王智頂著烈日出現在框哥面前,目測身高有一米八。這魁梧且熱忱的寧夏小伙自大學畢業後,已經入行6年有餘。如果慣常的紀實攝影師是在真實世界中,抓取最戲劇化、最超現實的一瞬間,那麼6年來他所悉心捕捉的,是身處銀幕背後的「虛擬世界」中,卻將最真實、最「齣戲」的白駒過隙一網打盡。真實世界,虛擬片場,孰真孰假,或許王智認定的是按動快門的須臾之間,無論如何,毋庸置疑,那一瞬間是真實。

讓照片會說話

以前

我大學是學攝影的,

我學到的不是「拍照」,

而攝影在這裡是「一門語言」。

張譯在拍戲之前會「抓耳撓腮」?

我們所說很專業、很有演技的演員,他們在沒開拍之前便會使勁琢磨他的角色,異常「有情緒」。比如拍《最美表演》里的張譯,那是一個短片,他當時只拍一天,飾演失業、家境很差、面臨離婚的一個很埋汰的男人。

當他一進入片場,張譯立刻就「變」了。

他在房間里與導演溝通的時候,會時而沉思,時而「抓耳撓腮」,簡直被情緒填滿全身,你會感覺,眼前的人不就是他要飾演的角色本人嗎?我覺得真的太能演了,這演員真的是有「靈魂」。而對於我來說,這種演員,會讓我的拍攝更加順利,這種劇照就更好拍一些。

第一次裝作不是菜鳥?

與其說「劇照攝影」是「商業攝影」,我覺得它更偏向「紀實」。商業攝影的話,攝影師是主導,跟演員、模特悉心交流才能夠達成作品精準呈現。劇照不是,劇照師是「輔助」,不能影響燈光、演員,甚至快門聲都不能影響錄音師,做一個好的「輔助」,就要有極其精準的「走位」。一開始我先拍的是電視劇,我還要裝作不是很菜鳥,但是一舉一動還是暴露了,快門聲影響了同期聲的採集。

以前我覺得劇照師不能幹一輩子,但是跟一些前輩聊了以後 ,才知道隨著你的資歷,隨著你決定放棄一些東西,你會沒那麼彷徨了。但一切的前提是你要熱愛。我有見過被開除或被頂替的劇照師,有一些是五六十歲的,肯定是前輩了。但他們有的會偷懶,找一個地方偷偷睡覺去了,因為你的部門只有你一個人,沒有老大管你,想偷懶很容易。一定要熱愛,才能在年齡大了還能繼續幹下去。所以如果非要說什麼情懷,答案依然「陳詞濫調」,那就是必須「熱愛」。

躲在小便池底下的抓拍

開始是菜鳥,但即使後來拍攝變的比較老練了,還是經常有意想不到的難處阻礙你獲得重要的畫面。比如在拍郭濤自導自演的處女座《慾念遊戲》的時候,有一場戲他會在衛生間爆發、宣洩情緒,然後一拳把玻璃砸碎。這場戲很重要,但是衛生間空間非常狹小,幾乎沒地方拍,嘗試了好多角度還是不行,甚至躲在小便池底下拍攝,但還是不行,機位太低不好看。最後只能在他走戲的時候,我再去抓拍一些。

「一天不拍照片就閑得難受,

『劇照師』可以讓我天天拍照片。」

熱愛拍劇照的原因不只是「一點」,而是「好幾點」。首先我就是特別喜歡拍演員和模特,沒有為什麼;我不喜歡拍客片,我不太會給人擺弄美姿,我更喜歡默默體會被攝者當時的「狀態」,再通過照片傳達出那種狀態,記錄那一刻我的主觀感受。

那一刻自己的感受與被攝主體會達成一種奇妙巧合,那一刻是我在創作,是我的創作;第二,我幾天不拍照片就閑得難受,「劇照師」可以讓我天天拍照片;而且,當抓取到一個很靈動的瞬間、畫面,不只是高興,真的是興奮,但是如果某天拍了很多卻沒有一張滿意的,心裡會難受,會不由自主地低落。

就喜歡拍演員?

其實也不說只是想拍演員或者模特。因為上學時候看到的雜誌,海報,廣告都是演員或者模特。我喜歡這些照片,所以自然就想拍這些內容。

其實只要是感興趣的,無所謂是不是明星或者專業模特,首先我自己要有想拍的衝動。我自己不太會給拍攝對象擺動作,也不太想去「學」擺動作。我喜歡與拍攝對象溝通狀態,就像拍戲一樣,是要有情緒,情境的。一般演員和模特會更容易理解我的想法,並且表現出來。

有些演員戲裡戲外狀態差別蠻大的。小宋佳接觸過三回,一次是2016年的《最美表演》,一次是電影《慾念遊戲》,還有一次是《胖子行動隊》。但每次時間並不長。她戲裡和戲外我覺得差別挺大的。

平時看她的電影電視劇作品時會覺得她優雅大方,端莊穩重。其實她平時是很活潑開朗,愛開玩笑,沒有什麼距離感,跟工作人員都很合得來。王祖藍在拍攝《降魔傳》時候有接觸,他戲裡給大家感覺是特別幽默搞笑,但是戲下卻是一位比較嚴肅,笑容不多的演員。

劇照師有時會搭上你的一天24小時。劇照師早出晚歸,除非你跟的戲殺青,否則一切服從劇組的時間安排,這很正常。電影組的話一星期還能休息一下;電視劇就沒休息日;網大(網路大電影)沒拍過,而且很多網大只是為了點擊量,而不是真有某種情懷。如果有情懷,我會覺得就算不是為了錢,為了他的想法,為了藝術,那麼就熬一熬,自私地說我自己也能收穫一些好片子。但你弄得亂七八糟,壓縮工期、降低成本,兩天的活一天幹完,那我沒必要跟你去耗著了。

「我覺得這樣的圖,

只要花些心思大部分人都能拍的出來。」

我試圖教我爸攝影。我跟我爸說過一些關於攝影行為要重思想、重瞬間、重主觀意識、重在情懷......但我爸說你說的什麼亂七八糟的。他立即找了一張「攝影發燒友」拍的那種「風光圖」,糖水片,他覺得這特別好。但我覺得這樣的圖誰都能拍出來,您去您也能;後期您也能調出來,您不管拍什麼照片,要有感染力、要有靈魂,而這實際上並沒有多麼深奧、多麼困難,一切從心,我對我爸的建議是,只要努力,爸,您也能做到。

我拿了一張英國攝影師Andy Lee拍攝的「山」作為例圖給他看,如果普通的風光攝影師拍一座山,是用圖片表明「這是一座山,這座山很美」,而Andy Lee的那張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山」自己在「說話」:「我是一座山,而我美與不美無所謂,我就是這樣」。雖然這只是一張很樸素、安靜的風景圖片,但是照片能把你「勾」住,我覺得他拍的山就是有靈魂的。

攝影:Andy Lee

我是一名「劇照師」,參加《國家地理》攝影大賽?

說實話,上大學的時候就是迷之崇拜美國《國家地理》。這個大賽的片子,下深海、上火山,與其說是人類視覺的極限也好,或是人類探索的極限也好,不如說像《國家地理》的口號,就是「Further」。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Andy Lee的山,類似《國家地理》攝影的一種狀態吧,不是因為一座山、一個地方真好看,我想去看看,而是——原來「山」可以是這樣呈現的。更深、更遠,在廣義層面上一切景色也都更延展。

本圖攝影:木星

圖片來源於《木星。心照》攝影集

我喜歡的劇照師是香港的木星,他拍的劇照不僅僅是電影的一個「截圖」,不僅僅是把自己的劇照拍的與「電影感」絲毫不違和,而他的抓拍,讓你覺得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甚至都不覺得這是電影了。

本圖攝影:木星

圖片來源於《木星。心照》攝影集

「劇照攝影」其實特別像「紀實攝影」,都是靠「決定性瞬間」才能「齣戲」。比如文藝片的劇照最難拍,兩個人對話,慢慢悠悠更沒有太多表情,你會發現拍出來的很多,就只是「照片」,沒有靈魂,非常難去抓拍可以「齣戲」的那個點,而你又無法像商業攝影師擺布模特去主動干預,你只能被動等待。這和紀實攝影師、風光攝影師等一隻雪豹出現、等自然界一種難得的特異現象出現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如果紀實攝影記錄的是實打實客觀的真實世界,

那麼劇照攝影更像是在電影的虛擬世界中,

去抓取虛擬之下最真實的那一瞬間。

2018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

5月17日正式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這些老照片,背後隱藏著一個家族的傳奇故事
這樣玩,才正宗: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旅行指南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