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普洱茶命名,你知道多少?

普洱茶命名,你知道多少?

隨著「世界茶源」紛爭落定雲南後,雲南出產的普洱茶地理標誌保護性產品愈發得到茶飲界的矚目,其品牌價值在相關機構評選之中,多年來久居首榜。普洱茶名享中華,揚名海外,得益於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所造就的瀾滄江流域兩岸的茶樹資源,這些茶樹資源品種眾多,含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等大葉茶、中葉茶、小葉茶等茶樹品種。

雲南作為世界茶樹原生地的中心地帶和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著歷史悠久的茶葉種植文明和茶飲文化文明。尤其是以昔日「榮享京華」的普洱茶,唐宋以來就是久享盛譽的傳統歷史名茶為雲南代表,在清時期更是以「貢茶」之名博得美名。

茶之國飲,味在普洱。一千多年以來,茶飲之益處,對人體有著積極健康的保健功效作用,深得廣大茶友追捧與喜愛。從雲茶發展歷程來看,雲茶溯源上至商周、西漢時期,傳於三國、商於唐、盛於清、享譽現代。而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數百年來以「普洱」二字出名。

那麼,這一命名特殊且具有傳奇色彩的普洱茶?其名的出處,得名於甚?隨著近年來普洱茶的熱度,這一茶名的源考,也成了近代普洱茶學者、茶文化研究專家等人士深研的對象。

茶文化學者黃桂樞2007年在《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發表《「普茶」即「濮茶」辨考》一文稱,「普洱」是佤語,是為「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普」亦是「撲」「蒲」「濮」(讀pú)的民族稱謂同音異寫。據其考究,「普洱」一地,在唐宋元明時期,卻叫「步日瞼」「步日部」,到清時稱「普洱府」。而茶名自唐代起都稱其為「普茶」。

此外,據相關人士考證,雲茶早期的種植,多為今布朗族等少數民族的先祖--濮人,「濮人」是最早種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茶名「普茶」或「普洱茶」之稱謂,遠早於地名「普洱」或「普洱府」之稱謂。

一、「普洱」茶名之史考

先於謝肇淛的唐人樊綽在《蠻書》卷七《雲南管內物產》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所謂「銀生城」,源於歷史上唐代、南詔時期,今的普洱地區的景東一帶設立銀生節度於銀生城,(銀生城),普洱設治,名「步日瞼」,宋代元代時期,稱「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

說茶網記者在查閱2002年版《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志》「大事記」持說:「貞元十年(794年),南詔王異牟尋攻開南茫蠻部落,設立銀生節度(今景東)轄及勐泐(西雙版納)地區。」以史照今,諸如以上的史料,皆可佐證今普洱茶之產地。然而,其茶名,最早見於明朝萬曆年間在雲南為官的謝肇淛所撰《滇略》一書,書中說道:「土庶所用,皆普茶也。」「普茶」即今「普洱茶」之源流。

二、民族文化記載

1、佤族學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也作過調查,並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語,是佤族(布饒)和布朗族稱呼「兄弟」的意思。

2、西盟佤族自治縣老縣長隋嘎(佤族)證實,也如是說佤族布饒人稱布朗族為「步耳」,有的方言為「步日」,布朗族則稱佤族為「布嘎」,意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一帶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饒人都自稱為「艾佤」,後來在遷徙的過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稱他們為「布嘎」,後面跟來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稱他們為「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饒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廣泛流傳著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寧洱)、思茅、墨江一帶。

從以上及相關史料考證,也進一步佐證了「濮人」是最早種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之說。

三、史書記載

1、唐代樊綽《蠻書》是最早記載普洱(思茅)區有茶的,其中第七卷中寫到:「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合烹而飲之。」這裡沒有明確指出茶名,只說出了地界,「茶出銀生城界諸山」,其「諸山」多指原「銀生節度」轄區,今哀牢山、無量山一帶,其中自然包括如今的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蒙舍蠻」中就有「濮蠻」,或許當時就叫「濮茶」,其用「椒薑桂合烹而飲」之法,至今還保留在佤族飲用的擂茶中。

2、歷史上第一次提到「普茶」一詞是明代萬曆年間的謝肇淛所著《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瀾滄布朗族叫「蒸而成團」的圓形緊壓茶叫「臘廣」。值得注意的是,謝公第一次提到的是「普茶」,沒有「洱」字,明代時就叫「普茶」。

3、明代萬曆年間李中立輯《本草原始》中載:「兒茶出南蕃,系細茶末入竹筒中,緊塞兩頭入污泥溝中,日後取出,搗汁熬制而成。」這裡的茶名,省略了一個「普」(濮)字,而只稱「兒(耳)茶」。

4、清嘉慶年間,檀萃在《滇海虞衡志》說:「普茶,名重於天下。」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可以看出自唐代起都稱其為「普茶」,並沒有「洱」字。此記載指出了銀生府的「普(濮)茶」,早在唐代南詔時期,已銷往西康、西藏等地「西蕃」地區了。

5、清道光《普洱府志》、光緒《普洱府志》中敘述《物產》時,只稱其為「茶」一字,沒有「普洱」二字,因這是當地的府志,茶又是在普洱本地所出的,自不必說地名,而直接記述一個「茶」字。故筆者認為,「普(濮)茶」、「普洱(濮兒)茶」是外地購茶者根據產地族群地名叫出來而傳揚聞名的。

6、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張宏達教授1998年主編《中國植物志》時,改變了過去的觀點,在山茶科的分類文獻里,把「印度阿薩姆茶改名為中文名字,正式命名為普洱茶。」

四、普洱茶命名方式

筆者認為,「步」「普」二字與「濮」字之音也相同,也指「人」。因此可以推斷,昔日地名「步日」、「步耳」「普耳」和「普洱」,都是因種茶民族「濮人」(步日、普洱人)在其居住而得名,代音字的轉換隻不過是「濮」人族群佤語的同名異寫。吃茶不忘種茶人,「濮人」是雲南瀾滄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先民。

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野生茶並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馴化、栽培和種植茶的茶農。古代濮人,蒲蠻族,濮、朴、蒲,都是布的同音異寫,是今天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普」也是「濮」的同音異寫,「普洱」即是「濮兒」。故普洱地名和普洱茶也因「濮兒人」而得名。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普洱茶的命名特殊且具有傳奇色彩,它應用的是:人地茶的實際命名方式。濮人濮兒人普耳地普洱府普洱茶,是人(濮兒人,布朗族)地(普洱、普洱府)茶(地名+茶)的命名方式。不是「產地+品種=茶名」與「種茶人(或制茶人)+品種=茶名」的簡單重合,是獨有的特殊的歷史演變,與全國其他茶的命名方式都不同。

現如今稱謂的普洱茶,普洱生茶,如老班章普洱茶、冰島普洱茶、昔歸普洱茶等,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君山銀針等命名一樣,強調的是:茶之產地與茶之質量密切相關,產地不僅是標明出處,更多強調的是特殊性也是排他性,最終形成「質不同味不同價懸殊」的產銷格局。(本文系說茶網原創,觀點僅代表原作者個人)

?好茶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宮廷熟茶這麼貴!卻不耐泡?
三伏天,熱養生,茶養生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