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貸平台雷,農商銀行雷,誰讓它們走到這一步?

網貸平台雷,農商銀行雷,誰讓它們走到這一步?

P2P網貸平台和農商銀行,最近頻頻搶鏡。

網貸平台搶鏡,是因為項目逾期,爆雷不斷;農商銀行引人關注,是因為壞賬激增、不良率上升。項目逾期也好,壞賬激增也罷,說法雖不同,本質卻一樣。說白了,都是資產質量出了問題。

據國家互聯網技術平台監測,2018年上半年,國內運營的P2P平台合計2835家,消亡的平台721家,平均每月消亡120家。其中,跑路及經偵立案的有67家,長時間無法訪問的511家。7月以來,P2P網貸平台爆雷數量有增無減。僅7月的第一周,爆雷的P2P平台就達40家,涉及資金超1200億。截至7月18日,7月份共有183家網貸機構出問題。如果按照中金公司說法,最後存活下來的網貸平台不超過200家的話,今後數月仍將會有上千家P2P網貸平台走向消亡。

網貸平台爆雷的同時,一些農商銀行壞賬的蓋子也被揭開。貴陽農商行、山東鄒平農商行、山東壽光農商行、河南修武農商行等農商銀行,不良率都出現激增。其中,河南修武農商行2017年末的壞賬率高達20.74%,其撥備覆蓋率僅有43.44%,資本充足率跌到了-0.75%。

P2P網貸平台和農商銀行都屬於金融領域最脆弱的群體,最容易在去槓桿帶來的流動性緊縮效應下感受「寒意」。網貸平台爆雷,以及農商銀行不良率上升,顯然與最近大量實體企業面臨困難、金融去槓桿下流動性吃緊等外部環境有關。但完全將問題「甩鍋」給外部環境,也不客觀。

目前,出現兌付風險的網貸問題平台,大多是打著P2P的旗號從事集合理財、期限錯配的資金池形式的集資詐騙平台,操作「套路」基本可以認定為虛假髮標自融和龐氏騙局。而一些堅持標的小額、分散、一一對應的純信息中介平台,並沒有產生實質性風險。同樣,壞賬激增的農商銀行,通常都存在「重規模,輕管理」的粗放發展問題。比如,貴陽農商行最新的信用評級報告指出,該行存在前期信貸業務管理較為粗放,客戶經理隊伍整體業務素質偏低,分支機構審批許可權過大,以及總行政策指導不明晰等內部管理問題。河南修武農商行近年來也是持續擴張。數據顯示,這家農商銀行從2015年末到2016年末,總資產由47.22億元增長到50.18億元;到了2017年,擴張速度明顯加快,截至2017年末,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長39.24%,達到了69.87億元。然而,這家農商銀行歷史經營情況並不好,往年通過騰挪報表方法隱藏的不良貸款,如今完全暴露,不良率由此急劇上升。而那些穩健經營、穩步擴張的農商銀行,資產質量則保持穩定。

涉足金融業務的機構,大多都有追求短期利潤、做大資產規模的衝動。為了做大資產規模,網貸平台不僅底層資產多是大標,而且期限錯配。同樣,農商銀行為了實現規模擴張,也會超標發展同業業務,最近,4家有著親密股權關係的農商銀行,因為「違規辦理同業業務」,同時吃了銀保監會黑龍江大慶分局的罰單,就是例證。由於缺乏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風控系統不健全,作風過於激進,在經濟形勢好、流動性充裕時,這些問題都可以暫時被掩蓋。而一旦經濟下行,流動性收縮,潮水退去,「裸泳」者最終都原形畢露。

從這個意義上說,合規穩健、注重風控不僅僅是網貸平台應當追求的,也應當是農商銀行應當追求的。隨著行業兩極分化趨勢日益顯示,唯有那些加強內部管理,練好內功,嚴守風險底線,重視細節管理,從點滴做起的企業,才不會讓自己辛苦建成的大廈轟然坍塌,才能做到行穩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財經 的精彩文章:

平台爆雷,加速行業風險出清。謹防爆雷潮引發恐慌和風險外溢

TAG:華爾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