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3文字 36今日入伏

173文字 36今日入伏

今日入伏。

伏,是避暑之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今年的伏天又到了。

也許是心理作用,也許是去年西安地區連續多日超過40度的高溫印象依舊清晰,感覺一入伏天氣又熱了一大截。

夏天來得那麼著急,沒有幾天就令人深刻體會到什麼叫「酷暑難耐」了。

早上一睜開眼,著急的陽光就穿過窗戶擠到房間里來,才記起空調吹了一晚上仍未停歇。起身走到陽台,想感覺一下清晨的涼意,感到的卻是陽光照在身上的不再溫柔,似乎多了一點點灼燙。放眼看去,遠處的太陽似乎不再鮮艷,而是發白刺眼。

下樓晨練,室外雖比屋內強許,但仍無些許涼風。樓下遛狗的鄰居倒是不少,但狗一個個似乎並不精神,吐著舌頭,慢慢踱步。大慶林帶里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跑步的、打拳的、走路的、跳舞的,甚是熱鬧。卻見一個個面色紅潤、汗流浹背,也有大膽的,乾脆脫了上衣,光著膀子,任憑鍛煉後汗水流淌。林帶里高大的雪松此時倒還顯得蒼翠,豐登路旁的國槐樹葉倒也請翠。

時值中午,太陽便悄悄地走到了人們的頭頂上,陽光愈發刺眼,絕對不敢正面看它,否則會亮瞎了你的眼。晴空萬里無雲,無任何阻攔的陽光肆無忌憚地照在人們身上,火辣辣的。路邊國槐的樹葉不知何時不再平展,皺皺地泛著白色,像被火烤過一樣乾巴巴的。偶爾有風掠過,便有樹葉零星飄落下來。

正值營業時間,路邊的店鋪卻有不少並未開門。即使開門的店鋪,似乎也並無人問津。寬闊的水泥馬路此時似乎更加寬闊,在太陽的炙烤下泛著白光,愈發耀眼。路上看不到一點水跡。街道上除了來回疾馳的汽車攪動著熱浪,鮮有步履匆匆的人們。路邊的車輛也似乎熱得歇歇腳再出發。要說路邊人多的時候,也就是附近工廠下班的時候,小飯館裡會圍一幫吃飯的人們。半個小時喧囂過後,街道重新陷入靜寂之中。

晚飯後,小區里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鍛煉的人們照舊走出小區,走路消食。院子里,女人們一個個身著寬鬆的裙子,男人們則是標配短褲背心,也有光著膀子的壯漢,一個個手裡搖著扇子,身後跟著小狗。放暑假的孩子們則三五成群,竊竊私語。小小孩們似乎不知疲倦與炎熱,互相追逐打鬧著。

華燈初上,路邊的烤肉攤生意倒是紅火,約三五好友,擼個串、配上冰爽的啤酒,高興時吼兩嗓子,也不枉這個夏天。今夏恰遇世界盃,這可是球迷的節日了,足球、啤酒配烤肉無疑是最佳拍檔。此時,商場里則是人山人海,購物的閑逛的,多數是沖避暑乘涼而去,精明的商家,如再搞個購物活動,一定會賺得金盆滿滿。

記得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的夏天片段:

「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地發著白光。處處乾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

「街上彷彿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句句經典,字字珠璣,與先生相比,實在是相差太多太多。

說到酷暑,唐代詩人王維在《苦行》中寫到: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長風萬里來,江海盪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王維的這首詩描寫了酷暑炎熱:赤日當空,草枯水干,再輕薄的衣服也覺得厚重,再濃密的樹林中也覺得樹陰不夠遮擋烈日,寫出了夏日的毒辣。

今日入伏,酷熱剛剛開始。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整個伏天雖不一定要一直伏著,但是酷暑天注意養生卻是必需的。常喝溫開水,儘可能地少進食冷食、冰食,避免濕發入睡、避免空調吹背,避免熬夜,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愛文字 愛傳統 愛學習

敬請掃描或長按本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文字與生活」

歡迎關注 歡迎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字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文字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