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楞嚴經淺釋》76.諦觀六根與六塵之 審度六根功德優劣

《楞嚴經淺釋》76.諦觀六根與六塵之 審度六根功德優劣

六字大明咒唱誦

梵音

詠詠

00:00/

審除細惑.從根解結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M3確實指根是結

【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身心」,也就是身、意。這兒指出來了,「則汝」,就是你。什麼呢?就是你現前眼睛、耳朵、鼻子、舌,及與身、意。六為賊媒,自劫家寶:這六種,就是做賊的一個媒人,做賊的一個介紹者,自己偷自己家裡的財寶。我們每一個人,以為眼睛、耳朵、鼻子、舌、身、意,這是幫忙自己的。其實就因為這六個壞東西,把我們自性的法寶都給偷去了,自己還不知道呢!自己還以為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是對我最最好的朋友;殊不知這六種東西,就是招賊入舍的東西。招賊入舍,劫奪你的家寶,都是這六個東西!

怎麼說呢?譬如你眼睛見著東西了。本來沒有見著的時候,所謂「眼不見口不饞,耳不聽心不煩」。眼睛不看見人家吃東西也罷,你這一看見,啊,這饞欲流涎了!喉嚨里就要伸出一隻手來,把那個東西拿來就吃了它。為什麼嘴它就要這樣子饞呢?就因為眼睛看見了!看見人家吃的東西那麼好,我也就想要吃。你說:「眼睛是好東西,它幫忙我看見東西。」就因為它幫忙你看見東西,所以就生出來很多煩惱。譬如,你看見美色,就貪美色;貪到手裡了,也是煩惱;貪不到手裡,也是煩惱。怎麼說?貪不到手裡,你追求這個美色,這是煩惱;貪到手裡,你發生種種的問題,這又是煩惱。為什麼?就因為眼睛看見美色貪了,所以就生出煩惱。

耳朵聽著美好的音聲,這歡喜聽,就生出來一種貪慾的心。這種貪慾的心一生出來,也就是沒有得到的時候就想要得到,已經得到了又怕丟了。所以這耳朵,也令你生很多煩惱。生出煩惱,這就是劫你家的財寶。你若沒有煩惱,那你的寶貝就沒有丟;你一生出煩惱來了,你的寶貝就丟了。所謂「千日打柴一火焚」,你打一千天的柴火,就因為一根火柴,就會把它燒了!這也就是你修養了一千天,這功夫有進步,也有一點輕安的境界了,忽然間生起煩惱,發了無明,這把你的功夫都燒了。所謂「星星之火,燒去功德之林」,把你的功德就都給燒了。

鼻子一聞到香氣,心裡也生出一種貪心。舌頭嘗著好味,也生出一種貪心來。身遇著觸,觸,有順情的觸、逆情的觸。怎麼叫順情的觸呢?就是你所歡喜的;逆情的觸,就是你所不歡喜的。意緣法,意緣法塵,也就生出法執。

所以你因為這眼、耳、鼻、舌、身、意,就生出種種的煩惱,把你家裡的財寶就都給劫去了。講「無漏」,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生出六種識,這都是「漏」。你若能到「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這個境界上了,就不會被這個土匪打劫你的財寶了,不會搶奪你的家珍了。如果你沒有這個功夫,沒有定力,跟著眼、耳、鼻、舌、身、意去跑,沒能迴光返照,那都是叫「漏」。又叫被賊把財寶給搶去了!這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給賊做的媒人!

怎麼叫「媒人」呢?在美國這國家,沒有這種的風氣;在中國,男女結婚,一定要有媒人。在中國早期列國那個時代,沒有媒人,就好像現在西方人,自己找對象,自己去拍拖,自己隨便找男女去。在周朝以前更自由,男女的情形無拘無束,一點規矩也都不須要講;男人幾多個女朋友都沒問題,女人幾多個男朋友也沒有問題。以前是這樣子,可是孔子出生後,刪詩書、定禮樂,男女結婚,一定要有媒人給介紹。媒人怎麼介紹呢?媒人看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很相稱的,大家年齡也不差太多,身分、貧富也不會太懸殊,就給介紹了。說是某某的小姐,很有德行的;某某的少爺、或者學生,也是很聰明的。這麼一介紹,就成功了,這叫「媒人」。

現在這個地方說「媒人」,也就是什麼呢?眼睛看見六塵的境界了,中間就生出六識;生出六識,就互相這麼勾結。六根、六塵、六識這互相一勾結,就好像做媒人,給兩家做了親家。做了親家,大家就往來;這一往來,殊不知這是個賊,就把自性的功德法財給偷去了,這叫「媒介」,劫去了家珍,自劫家裡的寶貝。

你家裡的寶貝是什麼呢?你自己應該知道的!你自己認為什麼是你的寶貝,就應該好好保守著。我不知道你的寶貝是什麼?你也不知道我的寶貝是什麼?說:「我知道我的寶貝!我的寶貝是金子、是銀子、是鑽石,這些值錢的東西,都是我家裡的寶貝。」這都不是的!我雖然不知道你的寶貝,但是你若認為這個是你的寶貝,那就錯了!說:「我家裡,什麼是我的寶貝啊?」這回你自己都不知道了吧!

那麼你自己不知道,我現在還可以告訴你!我先前問你,你說你知道金銀財寶是你自己的寶貝,我認為這個不是你的寶貝。你真正的寶貝是什麼呢?我想不告訴你,但是你又想要知道;我又想順你的意思告訴你,但是我又怕你不相信;你說,這很困難的!所以現在我也不知道是告訴你好,是不告訴你好?若告訴你,你知道又不信,這也費了我一番的心血。我若不告訴你,你又想要知道,我又想或者你會相信,所以現在我還是告訴你!

什麼是你自己的財寶呢?就是如來藏性,你的「常住真心,性凈明體」,那是你自己家裡的本有家珍,你自己真正的財寶。再有,你「自性的佛寶、自性的法寶、自性的僧寶」,這也是你的寶。還有,你應該把你自己的身體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這也是你自己的寶貝。再者,你自己這「自性的光明覺性」,這是你真正的財寶。

說:「那我也看不見,怎麼會丟呢?」所以我不想告訴你也就是這一點;因為你看不見,你就不相信。你說那看不見,怎麼會丟呢?這個難怪你不相信,的確是看不見的東西。可是看不見,你有一種感覺。你這種感覺,你若有智慧,這就是你寶貝多一點;你若愚痴,那你就是寶貝都丟了。你自己想一想,你現在是愚痴、是智慧啊?

如果你自己認為自己和佛的智慧是一樣了,好像今天來那位「祖師」,他說他和佛是一樣的;你說我若殺了他,就會把他嚇跑了!可是我殺他,犯不犯戒呢?我殺這種的人,根本就沒殺,所以也不犯戒的,他沒有嘛!哈,我告訴你們,你們再遇著這種人,你們不必殺他,就先打他一頓!由頭上打到腳上,看看他痛不痛。他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說:「我打虛空呢!你根本沒有個你,怎麼知道痛呢?你如果知道痛,就是凡夫俗子,和一般人沒有分別,不能和佛比。你若不知道痛,是什麼呢?木頭和石頭塊。這是沒有知覺的東西,是和糞土一樣的。」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到任何的地方,千萬千萬不要逞這種狂慧。不要以為自己是一個不得了的,「喔,我和佛無二無別了!我就是佛嘛!我就是祖師嘛!」這種人,將來一定下無間地獄的。為什麼?他在現在已經就發癲了,他發瘋了!英文叫什麼?crazy。你說他怎麼能修成佛呢?你還看見有一個「癲佛」嗎?沒有的。所以這種人,也不能學佛法的,他根本就入天魔外道的知見裡頭去了!所以這種人,佛都不能救他的,這種人是最可憐的。

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就因為這六根、六塵生出六識,這麼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狼狽為奸,這是中國一句成語;怎麼叫狼狽為奸呢?狼,前腿長,後腿短;狽,前腿短,後腿長。所以兩種畜生要互相合作,狼借著狽的兩條後腿,狽借著狼的兩條前腿,這兩種畜生才能既跑得快,又爬得高,這叫「狼狽為奸」。現在這六賊眼、耳、鼻、舌、身、意,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又生出六識,這互相媒介,互相狼狽為奸,這麼樣子就來作怪。就這樣從無始劫到現在眾生相續、世界相續,眾生和這個世界就攪到一起了。眾生也離不開世界了,世界也把眾生好像用膠膠住了,擺脫不開了,互相纏繞著。

於器世間不能超越:山河大地、一切房廊屋舍,這所有的依報叫「器世間」;眾生就叫「有情世間」。這有情的世間,就不能離開這個器世間,器世間也吸引著這個有情世間;這兩種互相勾結,就不能解脫了。「超越」,超是超脫,越是離開。眾生也在這個世界,世界也就把眾生吸得緊緊的,就像吸鐵石吸這一種業力,互相不能離開了!所以前邊講眾生相續、世界相續、業果相續,這都有連帶的關係的,互相利用。也就是你沒有眾生,也就沒有世界;沒有世界,也就沒有業果了。所以有了業果,又要有世界,又要有眾生;若是一樣沒有了,都空了。所以這三樣也就互相利用,眾生、世界、業果,你也不叫我走,我也不叫你走,互相這麼勾結,所以就不能解脫了!

M4備顯六根功德(分三)

N1征釋眾生世界 N2涉成本有數量

N3顯示六根具缺

今N1

【 阿難!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

阿難!我現在問問你,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什麼叫「眾生」?什麼叫個「世界」?你知道不知道呢?阿難?阿難沒有回答。所以佛就給他解釋了。什麼叫世界?我告訴你!世為遷流:「世」,就是遷流,互相遷變而流動的,這就叫個「世」。界為方位:什麼叫「界」呢?就是有一個方位,有一個位置,這叫做「界」。

汝今當知:阿難!你現在應當要知道,知道什麼呢?你知道東西南北:這有四方;又有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又有四隅。上下為界:再加上、下,這叫一個「界」。這是方位,有東方、有西方、有南方、有北方,這是方位,又有上、下,這叫一個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叫「世」。方位有十:「方」,就有十方,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共八方;再加上、下,共十個方位。流數有三:從遷流的數來說,就有三個,即三世。

N2涉成本有數量

【 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只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一切眾生織妄相成:所有的世界上一切眾生互相組織,這種的妄相成就現出來了。身中貿遷,世界相涉:在這個身裡邊,也就好像貿易做生意,互相交易,你有的東西就換給我,我有的東西你沒有,我就換給你。這互相貿易,在這個身體裡邊做生意,又互相遷變而運轉;和這個世界就互相干涉。這「世界相涉」你是看不見的,但是互相都有連帶關係的,互相都有干涉的;你也不能離我,我也不能離你。眾生、業果、世界互相勾結,來開一個大公司,做這個大的買賣。整個世界裡邊,每一個人身裡邊為一個小公司;整個世界,就做一個大公司,做一個大生意。互相來以無易有、以有易無,互相這麼都有連帶的關係的,這叫「世界相涉」,互相都有交涉的;你和我也有點連帶的關係,我和你也不能脫離這種的關係。這個世界、業果、眾生互相都離不了的,有小公司、大公司這種情形。你說,這生意都不錯的!

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在這個界性,雖然說是有十個方位,但是各有一定的方位,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世間只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目」,就是名目,就是給它命名。這個世間一般的人就只叫東、西、南、北這四方,上、下沒有位置的,中間也沒有一個定方。你說這個是「中」,是根據什麼講的?所以沒有一定哪個是中的方位。四數必明,與世相涉:東、西、南、北這「四」的數目,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很明顯。用四方的數,與「世」這個三世相涉,互相來交易。三四四三宛轉十二:三四合成十二,四三又是十二。所以三四、四三,宛轉相乘,這麼數過來也是十二,數過去也是十二。這是定方位和世界的數目,定出來是十二。

流變三疊:遷流而演變,這十二就「三疊」。怎麼叫「三疊」呢?就是三四一十二,再十個「三四一十二」,這就是一百二十;再一百個「三四一十二」,就是一千二百,這叫「三疊」。一十百千:「一十」就是十二,「百」是一百二十,「千」是一千二百。總括始終:由十二到這一千二,十二是開始,一千二百是個終點。六根之中: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裡邊,和世界互相有勾結的關係;在每一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本來這眼睛也有一千二百功德,耳朵也有一千二百功德,鼻子也有一千二百功德,舌頭也有一千二百功德,身也有一千二百功德,意也有一千二百功德。這「功德」,就是它的功能。

弟子:我還不清楚「流變三疊」這個意思。

上人:「流變」,流就是遷流,變就是變化。「三疊」,就是把它重複起來。

弟子:問題在「三」,為什麼是「三」呢?

上人:這就假設的,假設是三。這個「三疊」,頭一個就是三四一十二,這頭一疊。為什麼?這也因為這世界是過去、現在、未來嘛!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三」,再乘上四方這個「四」,這是十二,這是頭一個;第二個,把它加多了到十倍上,是一百二;第三個再加到百倍,就是一千二。因為世界、業果、眾生這講起來很複雜,太多了,所以積聚,一十,就十二;百,就是一百二;千,就是一千二;這是假設把它三疊。總括起來,由始至終,在六根裡頭,每一根就算它有一千二百個功德。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這部經典這麼樣說。這個意思往後邊會有解釋的,你現在不要著急,後邊都有答案的。將來經講完,你有什麼問題不明白,還可以在這裡頭找,都可以找得著的!

N3顯示六根具缺

【 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旁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靜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闕中交。驗於鼻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於身根,三分闕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阿難!汝復於中克定優劣:你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裡頭,可以定出來好的和不好的。「克定」,就是你自己能定出來。「優」是勝,「劣」是敗,「優劣」,就是好與不好。現在講這個六根,就是為將來二十五聖各選圓通的時候,選擇哪一根是圓通的。

如眼觀見:好像現在眼睛觀見,眼睛本來有一千二百功德。後暗前明:眼它能看前邊,不能看後邊。這個和有佛眼的不可同日而語,若有佛眼的人,不單能看前,也能看後、也能看左、也能看右,上下虛空,他都能看的;那不算的,這是講凡夫的肉眼。前方全明,後方全暗:眼睛看前方都看得見,後方就看不見。左右旁觀,三分之二:你往左觀、往右觀,也只可以看三分之二,不能完全看見。統論所作,功德不全:統起來論所作的這種功德,這個眼睛的功德就不全。三分言功:它能看見三面,只能算三分的功能。一分無德:它後邊看不見,所以一分就沒有這種的功德了。當知眼唯八百功德:你應該知道,眼只有八百功德,沒有一千二百功德;它不是一個優勝的,而是一個不完全的。

如耳周聽,十方無遺:耳朵的聽覺是沒有障礙的,十方所有的聲音,不會聽不見的。不像眼睛能看前,不能看後;能看左,就不能看右;看右,就不能看左;所以三分有功,一分無德。耳根是周圓的,周聽,無論前後、左右、上下,什麼地方有聲音,都可以聽得見的。「無遺」,不會有聽不見的。動若邇遙:靜的聲音它聽見,動的聲音也聽見。「若」,是比方的意思;「邇」,是近;「遙」,是遠。靜無邊際:在動的時候,遠、近都可以聽得見;靜的時候,它也沒有一個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你應該知道,這耳根是圓滿的,它具足這一千二百功德。

再者,如鼻嗅聞:鼻根有一種嗅聞性,這種嗅聞性,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闕中交:呼吸氣,有出有入,這叫「通出入息」。但是出去的時候和入的時候,這中間有一段就停息了。驗於鼻根,三分闕一:現在是測驗鼻根的這種功能,它也是三分缺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你應該知道鼻根也就只有八百功德,它因為三分缺一。

舌本來是嘗味的,但是這舌有兩種的用處,有一種就是說話的、演說的,一種就是知道味的。現在取演說這種功能,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好像舌能宣揚一切佛法,它窮盡了所有的世間和出世間的智慧。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說話的語言,有某一方方言的分別,可是講到理論上,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你應該知道舌根,它是最圓滿的,有一千二百個功德。

怎麼叫「方分」呢?好像印度人到中國,當初達摩祖師到中國的時候,因為他說的印度話,中國人都不懂。那時候中國人很壞的,怎麼壞呢?專門排外,見到印度人來了,叫印度人「摩羅叉」。「摩羅叉」,是個很不恭敬的一種俗話,言其很粗野的。那麼中國人看見達摩來,就叫他「摩羅叉」,也沒有人和他講話;就算有人和他講話,也不太懂。所以達摩祖師到各處,也沒有人理他,沒有人跟他學佛法,他就跑到洛陽,到熊耳山那兒去面壁去了!這也就因為方言不同,他沒有什麼人緣。

如身覺觸:好像身這種「覺觸」的知覺性,識於違順:覺觸,有「違情的觸」,就是自己所不願意的;有「順情的觸」,就是自己所歡喜的。合時能覺:身根和外來的這種觸,在合到一起的時候,才能有所覺。離中不知:在離開的時候,就沒有覺了,就不知道了。離一合雙:在離開時,就成了每一個自己的體相了。「合雙」,若兩個合到一起,這有了觸覺,或者有順情的覺,或者有違情的這種覺。驗於身根:考察考察這個身根。三分闕一:三四一千二,可是三分之中它缺一分,就只有八百的功德。當知身唯八百功德:你應該知道這個身,只有八百功德。

如意默容:「意」,是意念,就是有分別的意識。前邊那是五塵的境界,這個「意」,就第六意識。「默容」,不出聲,沒有什麼話講,這是個「默」;「容」,就是容納。雖然「意」它不出聲,但是它可以容納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十方三世這世間和出世間的法,都由「意」來分別。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也不管他是聖人、是凡夫,都在這意念裡邊包容著,沒有個邊際。「涯」,就是邊涯;「際」,是邊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意根也是圓滿的,它也具足一千二百個功德。

GIF

「 弘揚傳播 〈楞嚴咒〉功德不可限量!」

=====|分享即是法布施|=====

=====|分享即是法布施|=====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靜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圖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歡迎轉載流通】

【歡迎添加】

【微信公眾號】:佛渡有情

(微信掃一掃直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渡有情 的精彩文章:

TAG:佛渡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