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一個五年,英特爾如何重啟?

下一個五年,英特爾如何重啟?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李競擇

2018年7月18日,英特爾50歲了。

就在上周,英特爾臨時CEO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總部,展示了公司慶祝35周年時埋下的時間膠囊內的物品——當中包括英特爾馬來西亞公司員工提供的一雙筷子和手鐲;Craig Barrett(2003年任英特爾CEO)的員工卡;由哥斯大黎加的組裝測試製造團隊提供的一組晶元(Willamette、Northwood、Northwood mobile、Prestonia);一個超寬頻接收機使用的線圈。

同時,他還埋下了一枚新的時間膠囊,該膠囊將於公司75周年(2043年)時啟封。其中有一份2017年年報、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上使用的一架英特爾Shooting Star無人機,以及代表英特爾在全球各地分支機構的多項物品。

這家由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創辦的公司,經歷了PC時代的輝煌,也曾錯失過布局移動晶元的良機,甚至瀕臨破產邊緣。

從1978年推出的16位8086微處理器,到1993年奔騰品牌的誕生,再到2000年酷睿處理器家族的橫空出世,英特爾給人的印象大多與「CPU領航員」、「Intel Inside」有關。

但近年,轉型成為英特爾勢在必行的生存選擇。2016年中旬,英特爾前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曾在博客上提到:「要把英特爾從一家PC公司轉型為一家驅動雲計算和數以億計的智能、互聯計算設備的公司。」

面對後來者的虎視眈眈和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發展,英特爾正在積極擁抱5G、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領域,迫切希望抓住新時代的機遇。

豪賭數據服務

外界對英特爾大膽的轉型戰略多評價為「豪賭」。贏,將使英特爾在下一代網路競爭中獲得核心競爭力;輸,則淪為二流公司。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兩三年前英特爾相當惶恐,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真正回到正軌,即專註數據本身上來。

在3G、4G時代接連錯失布局移動晶元業務的機遇之後,英特爾意識到走了彎路,最終發覺自己最大的優勢其實是處理數據。這讓英特爾逐漸明確了自身的定位。

與其它數據公司所不同,英特爾力求從端到端來關注數據從產生到採集、傳輸,再到最後進行處理、分析、挖掘甚至存儲的整個過程,並始終在探索如何將數據變成一種增值服務,同時為上述過程提供相應的技術、計算能力、通訊、大數據挖掘分析能力,甚至是存儲能力等。

對此,英特爾發生了諸多變化。

去年3月,英特爾宣布以153億美元購入以色列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當時科再奇直言,收購的目的在於數據。英特爾預估,每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每天產生的數據將達到4TB,而這相當於3000人產生的數據。這些無人車實際上是行走的「數據中心」。

而在無人機領域,英特爾野心勃勃。自2014年起,英特爾先後收購、投資了超過五家企業(PrecisionHawk、Airware、Yuneec、Ascending Technologies、MAVinci等)。正如科再奇所說,英特爾最終的目的並不是做一個「成功的消費級無人機製造商」,而是更側重晶元、平台的推廣。換句話說,這家公司希望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

對備受關注的5G領域,英特爾聚焦背後的邏輯也是為其數據戰略服務。

英特爾通信與設備事業部5G業務技術總經理Robert J. Topol在今年6月上海舉辦的MWCS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5G對於英特爾的戰略意義,不僅僅是無線連接的第五代技術,也是互聯計算的第一代。「有如此之多的設備相互連接,且設備擁有計算能力,這對於英特爾這樣的廠商而言,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可擁有無限商機。」

伴隨轉型而來的還有裁員風波。

自2016年開始,英特爾在全球裁員逾1萬人。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僅在當年5月的一輪裁員中,有2300名員工被解僱,其中平均年齡為49歲,比留下來的員工平均年齡大7歲。

儘管裁員使英特爾面臨歧視老員工的指控,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史上最大轉型前的一次陣痛——此次重組後,到2017年年中,英特爾每年的支出減少了14億美元。

就在不久前,英特爾臨時CEO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帶來了轉型進展的更多好消息。

「英特爾向數據公司的轉型正在順利進行,我們的團隊正在生產出色的產品,公司在財務業績上實現了出色的增長。我期待英特爾繼續在市場中取勝。」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在上月這樣表示。

在今年初公布的財報中,英特爾2017財年總收入628億美元,同比增長6%。其中最大的亮點當屬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猛增21%,在整體收入中佔比達47%,接近半數。

而4月末英特爾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也顯示,截止至3月31日,公司在本季度營收為161億美元,同比增長9%。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凈利潤為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0%,每股收益0.93美元,同比增長53%。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表現強勁,佔了總收入的49%,創歷史新高。

再造血

5G,是英特爾轉型路上不得不搶奪的新賽點。

6月27日,在上海MWCS大會第一天的GTI峰會上,英特爾作為首批成員,加入「GTI 5G通用模組計劃(GTI 5G S-Module Initiative)」。該計劃由中國移動、Sprint等運營商聯合全球22家產業鏈合作夥伴共同發起,旨在推動5G產業成熟和規模化發展。

同樣在6月,英特爾和華為聯合宣布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中,率先完成業界首個基於3GPP 5G NR最新標準的全協議棧的5G互操作性開發測試。英特爾稱正在合作開發全新的5G網路設施參考設計,可以讓通信服務供應商快速部署新的服務。此外,該公司還攜手愛立信和中國移動研究院及江蘇公司,成功展示了首個符合3GPP獨立組網(SA)標準的異廠商5G新空口(NR)互通。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5G網路設施部總經理林怡顏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我們先要真正去了解企業的需求,深入到垂直行業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5G的應用與落地;二是要創新商業模式,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出來,明年將會有更多這方面的探討與嘗試。」

與3G時代擦肩而過,又在4G時代押錯賭注,讓英特爾很長一段時間內失語移動互聯網。

「5G時代,我們不能再錯過。」英特爾網路平台事業部副總裁兼5G戰略與項目辦公室副總經理 Alex Quach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隨著近日5G獨立組網(SA)NR標準凍結,5G的商用步伐從散步變成慢跑、快跑,到現在已經開始疾速奔跑。這也意味著5G技術方案驗證及應用步入關鍵階段。

轉型中的英特爾也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在MWCS現場,英特爾展示了首款OTII深度定製伺服器參考設計原型機,此原型機基於英特爾至強平台,其反映了OTII在配置規格、硬體設計和管理維護等方面的技術要求,並初步具備運行能力。

英特爾還與中國移動聯合展示了O-RAN白盒設備,該設備是對傳統基站BBU+RU模式的改造,它使用開放的英特爾架構實現了軟硬體解耦,通過對該架構處理能力的復用,還能實現動態擴縮容和資源共享,能夠更靈活地適配業務和流量潮汐的變化,這些都是專有架構難以實現,卻是5G所需的。

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聯合聯想、賽特斯、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等合作夥伴,展示了基於FPGA加速的5G-Ready網路解決方案。在5G下一代前傳介面演示中,英特爾的可編程加速網卡、FlexRAN平台和至強處理器則展示了自身在執行5G分離數字信號處理方面的能力。

也就是說,英特爾在加速5G網路轉型的同時,對5G的核心、邊緣、接入等層面都做足了準備。

自今年6月5G R15標準(即5G的第一階段)發布後,英特爾院士、無線技術及標準首席專家吳耕判斷,未來5G的第二階段是要實現5G與各個產業的結合,特別是能夠支撐工業4.0,並與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能家居,從製造業到虛擬現實等等。

在此當中5G會有一系列新的要求,也有一系列新的應用場景,其中的商機還待英特爾與合作夥伴們共同探尋。

下一個五年

在過去幾年間,英特爾作出新的戰略調整,開始頻繁大手筆收購創業公司,參與到5G、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興科技領域的競爭洪流之中,力求在下一個藍海市場佔據高地。

在這三大領域內,5G不僅是賽點,還是生機。目前英特爾正在和微軟、惠普、聯想、華碩、宏碁合作,計劃在明年推出行業內首批5G筆記本電腦。自2016年收購自動駕駛汽車晶元公司Yogitech後,英特爾接連收購了研究汽車視覺識別系統的Itseez和斥資153億美元收購走在無人駕駛前列的Mobileye,激進的甚至有點「可怕」。而在AI領域,英特爾已擁有一套從硬體、庫、框架到平台的完整全棧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為AI市場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自2016年至今,英特爾大刀闊斧般的重整內部組織,按計劃完成從PC轉型到數據的戰略、逐漸落實5G、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轉型。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Realist預計,英特爾目前的技術擴展路線圖可能導致公司在2018年後失去其晶元工藝領先地位。這也意味著它可能會失去在PC和伺服器市場的市場份額,並可能會失去定價權力,被迫降價,「這將大大損害其利潤。」

但「年過半百」的英特爾似乎不得不完成這一輪戰略轉型。我們也不難發現,「領導者」依舊是英特爾給自己設定的「最低目標」。

在今年初的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英特爾的展台幾乎被5G承包,英特爾不僅展示了一系列面向5G時代的領先技術與產品,還展現了5G技術在奧運會、互聯汽車、媒體與娛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

5月末,在英特爾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上,英特爾副總裁、人工智慧事業部負責人Naveen Rao發布了新一代專為機器學習設計的神經網路處理器(NNP)晶元,直接對標谷歌的TPU系列產品。

在無人駕駛方面,Mobileye幫上了大忙。僅2017年,Mobileye便銷售了近900萬塊晶元,並推出了包括奧迪A8 L3系統在內的多個項目。如今,路上有超過2400萬輛汽車配備了Mobileye的ADAS解決方案。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時代,一個人上網平均每天產生的數據流量不到1.5個GB,而一家智慧醫院一天產生的數據流量高達3000GB,無人汽車數據量一天達4000GB,飛機產生的數據量則是40000個GB,這種驚人的數據量將使數據以洪流的形式實現爆發。面對這樣龐大的數據環境,現在的存儲、傳輸、計算根本無法支撐。因此,英特爾近年來也在數據計算、傳輸、存儲等方面下足功夫,希望抓住行業中為數不多的機會。

基於以上幾大領域,英特爾希望藉助提前落地的新技術以及完整的解決方案實現下一個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領航。

在中國,50周歲往往意為知天命之年。對英特爾來說,「知天命」仍待時日,但按下「重啟」鍵的時候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師爺 的精彩文章:

遠離「超車黨」,認真思考中國半導體發展之路!
晶元國產化投資機遇來臨

TAG:芯師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