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揭人短、隱惡揚善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應如何去行善
隨緣濟眾, 其類至繁, 約言其綱, 大約有十。
這是袁了凡居士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知道隨緣儘力地去行善。行善積德、隨緣利益眾生的善事,種類非常多。簡要說其大綱,大概有這樣十種。
第一, 與人為善; 第二, 愛敬存心; 第三, 成人之美;第四, 勸人為善; 第五, 救人危急; 第六, 興建大利; 第七, 舍財作福; 第八, 護持正法; 第九, 敬重尊長; 第十,愛惜物命。
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就是「善意幫助別人」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與」是偕同或贊助的意思,偕同別人一起行善,就叫作「與人為善」。
昔舜在雷澤, 見漁者皆取深潭厚澤, 而老弱則漁於急流淺灘之中, 惻然哀之, 往而漁焉。
從前,舜在還沒做君主的時候,他在山東雷澤湖的湖邊,看到年輕力壯的漁夫都搶深水的地方捕魚,年老體弱的人被排擠在外,沒有辦法跟他們爭,只能在急流淺灘當中捕魚。水流急的地方,魚停不住,淺水中,魚也很少;水深的地方,魚又多又好捕。所以,年輕力壯的漁夫都搶佔深水地帶。舜看到人們欺負老弱,以自私心只管自己不顧別人,生了憐憫之心。舜走進捕魚的人群中,和他們一起捕魚。以身作則,做一個榜樣給大家看。
見爭者皆匿其過而不談, 見有讓者, 則揄揚而取法之。期年, 皆以深潭厚澤相讓矣。
舜看到喜歡爭搶的人,沒有當面指責他們,先隱藏他們的過失不說。見到有人肯謙讓,舜就稱讚、表揚他們,並且拿他們做榜樣,向他們學習。舜這個方法好!看到人在捕魚的時候互相爭執,相爭不讓,他一句話都不說,不說他們的過失;偶爾見有互相謙讓的,他就大加讚揚。
這樣過了一年時間,情況完全轉變了。以前大家互相爭搶,以強凌弱。以我執驅使,人和人爭鬥,都不知道要愛護別人。由於舜的感化,大家彼此都能夠互相相讓。沒有人爭搶地方,都把深水、魚多的地方禮讓給別人。
夫以舜之明哲, 豈不能出一言教眾人哉? 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轉之, 此良工苦心也。
以舜這樣的大智慧,深明義理,哪裡不能說一句中肯的話教導大家呢?他不以言教而以身作則,用身教來轉變人心,真是用心良苦!言教不如身教,你教人家做,自己做不到,沒有人會相信。現今社會,一般大眾貪嗔痴慢的習氣,染污得比古人要多十倍、百倍都不止。古時候,民風淳樸,舜的這種身教方法一年就能收到效果。
我們今天要效法大舜的精神,要採取大舜的方法「以身作則」,也許一年很難收到效果,但十年呢?如果十年能收到效果,那就非常的幸運;十年收不到效果,就二十年、三十年,持之以恆,必定能夠感化眾生。這是以舜的悲心、智慧,以舜的善巧方便做一個例子。
「良工」,就是技術精良的工匠。優良的製作都是費盡心思、苦心經營而完成的。這裡的良工,是指塑造人類心靈的良工。教化人,要有很高的智慧和慈悲。用心善巧,才能收到教化的效果。舜用的是「隱惡揚善」,這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道德中,已經成為眾所奉行的成規。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