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敵國兵臨國都,五忠臣極力反對交戰,結果人頭落地,戰後終獲昭雪

敵國兵臨國都,五忠臣極力反對交戰,結果人頭落地,戰後終獲昭雪

原標題:敵國兵臨國都,五忠臣極力反對交戰,結果人頭落地,戰後終獲昭雪


翻開我們的近代史,全是血淚和屈辱。西方列強多次對我國刀兵相向,每次當然都是洋人先對我們下手,但是卻有一次例外,那就是跟八國聯軍的戰爭。


當時清政府是慈禧當政,光緒處於被軟禁的狀態。慈禧雖然是一婦道人家,但是她主政多年,對戰爭的後果應該有所預料。那她為什麼要冒那麼大的風險要跟地球上最強大的列強開戰呢?要知道當時的地球,除了八大列強,剩下的差不多就是他們的殖民地了,跟他們開戰,基本上就是跟大半個地球開戰。


這事說來話長,慈禧自從軟禁了光緒之後,就想徹底廢掉光緒,她物色到了新的皇儲人選之後,就準備舉行讓位禮。但是廢帝立儲卻遭到了國內很多士人的反對,領頭的就是浙江人經元善。同時各國公使也加入反對陣營,結果迫使讓位禮流產,這樣慈禧就跟各個列強結下了梁子。



就在這時,各地爆發義和團運動,義和團殺洋人,燒教堂,甚至發展到圍攻列強的使館,而且義和團還自稱刀槍不入。義和團還造成各地,甚至京城的動亂,他們到處搶劫、放火,讓列強損失極大。因此洋人強烈要求清廷鎮壓義和團,大軍也直至京城。

一直扮演「妥協者」的慈禧,此次不僅沒有絲毫妥協,態度還很是強硬,直接就是「戰」。慈禧明知實力不如列強,為何還要戰呢?難道是激發了骨子裡的血性?不存在的。



慈禧之所以「戰」其實還是為了「掌權」。當時因為「義和團」運動,舉國上下一致要求「戰」。慈禧作為掌權人,雖然專治,但當時斷然不敢反對民間以及朝臣的呼聲,不然位置遲早不保。不僅如此,慈禧還可以利用列強打擊一下如日中天的「義和團」,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清朝跟八國交戰,那是以卵擊石,而團民的所謂刀槍不入根本就是逗人玩。但是懾於慈禧的權勢,少有人敢站出來反對。不過大清朝還是有清醒的人士,其中有五位大臣(徐用儀、許景澄、袁昶、立山、聯元)極力反對跟洋人交戰。而慈禧對待持反對意見的大臣,採取的手段非常簡單,那就一個字——殺!


跟洋人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大清國的部隊不堪一擊,而刀槍不入的團民也很快在洋人的炮火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慈禧丟下京城,倉皇西逃,下一步,就是屈辱議和。

在被殺的五位大臣中有三位是浙江人,他們分別是徐用儀、許景澄、袁昶。戰敗之後,國人強烈要求給五位大臣平反,杭城百姓更是舉行公祭悼念三位浙江的英雄。最奇葩的是各國公使也給清廷施壓,要求給五位大臣平反。在這雙重壓力下,清廷最後下詔給包括三忠在內的五大臣平反昭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天完皇帝被殺後,愛將建國稱帝,留下一文物,現今許多人見之跪拜
多位君王死在這裡,連秦始皇都鎮不住,歷代皇帝唯恐避之而不及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