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聖關羽後代與文聖孔子後代同朝為官,1個為國捐軀,1個辱沒祖宗

武聖關羽後代與文聖孔子後代同朝為官,1個為國捐軀,1個辱沒祖宗

中國人都知道,古代有兩位聖人,一位是文聖孔子,另一位是武聖關羽。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思想的締造者。他所創立的儒學思想體系,對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歷代皇帝,都把「孔孟之道」奉之為治國安民的金科玉律,孔子也因此成為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歷史文化名人,被尊為「文聖」。

另一位「武聖」關羽,在正史中的地位與成就,雖然遠遠無法與孔子相提並論,但在民間,關羽的影響力卻絲毫不遜於孔子,遍布國內各地的關帝廟即是明證。關羽雖然只是三國時的一名普通武將,卻以其超人的勇武與無比的忠義之心,贏得了後人敬仰,被尊為與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

兩人死後,他們的後代身份境遇卻大為不同。由於歷代皇帝大多崇尚以儒家思想治國,為表示尊孔之意,孔子的後代也受到歷代帝王的優待。而相比之下關羽的後代則幾乎湮沒無聞,不為人知。不過到了唐朝,武聖關羽的後代和文聖孔子的後代,卻因緣際會,得以同朝為官,同時成為唐德宗手下大臣。

《新唐書》記載,唐朝大臣孔巢父,是孔子後代,「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孫」,「德宗狩奉天,行在擢給事中,為河中、陝、華招討使」,頗受唐德宗器重。唐朝大臣關播,《新唐書》記載,「蜀前將軍漢壽亭侯羽,生侍中興,其後世居信都。裔孫播,相德宗」,是唐德宗的宰相。雖說都是聖人之後,兩人的表現卻天差地遠,一個為國捐軀,一個卻辱沒了祖宗。

唐德宗處境當時大為不妙。安史之亂平定才十幾年,安史叛軍的摧殘破壞,使得唐朝滿目瘡痍,元氣大傷。曾經強盛一時的唐王朝,此時國力衰微,江山殘破,各地武將驕橫跋扈,擁兵自重,朝廷政令不出都門之外,藩鎮割據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河北軍閥田悅,公然興兵作亂,與朝廷對抗。

孔巢父雖是文臣,卻頗有膽略,精明強幹,能言善辯。《舊唐書》記載他「博辯多智」,《新唐書》記載他「辯而才」。他自告奮勇,願意深入虎穴,憑三寸不爛之舌招撫田悅,唐德宗授予他御史大夫、魏博宣慰使之職,全權委託他招撫叛軍。孔巢父果然有兩把刷子,見到田悅後,「與言君臣大義,利害逆順,開曉其眾」,說得田悅幡然悔悟,重新歸順朝廷,一場兵災消弭於無形。

後來,軍閥李懷光起兵造反。唐德宗再度派孔巢父出使招撫。但這次唐德宗卻犯了大錯誤。他讓孔巢父解除李懷光兵權,直接把李懷光帶回京師,這就觸碰了當時軍閥們的底線。軍閥們都把兵權視為命根子,俯首稱臣無所謂,解除兵權等於要他的命,寧死也不會撒手的。孔巢父明知此舉不可行,但他忠義立身,不肯違抗君命。來到李懷光軍中後,孔巢父開讀聖旨,聖旨還沒念完,李懷光一聽要解除兵權,惱羞成怒,當場殺掉了孔巢父。孔巢父就此為國捐軀。

而武聖人關羽的後代關播,雖貴為宰相之尊,表現卻遠不如孔巢父,簡直辱沒了祖宗關羽。關播原是唐朝刑部侍郎,才幹平常,之所以當上宰相,完全是因為當時權相盧杞一腔私心。當時唐朝實行群相制,奸相盧杞想獨攬大權,生怕朝廷再任命個有才能的宰相制約自己,於是「以播柔緩,」因為關播為人軟弱怯懦,易於控制,就極力保舉他當了宰相。

關播事事看盧杞眼色行事,《新唐書》記載,在朝會上關播有時想發表意見,「杞目禁,輒止」。盧杞一瞪眼,關播嚇得立即啞口無言,猥瑣膽怯之相,真是讓祖上關羽蒙羞。不僅如此,關播還干過一件蠢事,淪為笑柄。

盧杞倒台後,關播總算有了出頭之日。軍閥李希烈起兵造反,朝廷選派武將前去平叛。有個叫李元平的庸碌之輩,想以此建立功名,博取功名富貴,於是百般討好關播,贈以厚禮。關播於是就向朝廷大力舉薦李元平。誰知李元平完全是個廢物,一上陣就打了敗仗,當了俘虜,被捉到李希烈面前。因為害怕,李元平眾目睽睽之下二便失禁,「遺矢於地」,氣的李希烈破口大罵:「盲宰相關播讓你個廢物來對抗我,也太小看人了!」關播「盲宰相」之名傳遍天下,成了笑柄,真是辱沒了忠義千秋的祖宗關雲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征戰沙場幾十年,從沒受過一次傷,離不開3大護身「法寶」
諸葛亮有一個毛病,這個毛病給蜀漢帶來一場大禍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