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教育焦慮應該如何治療?

我們的教育焦慮應該如何治療?

波恩波比,精心呵護,極致用心。

【波恩波比】媽媽下午茶

-2018年第14期-

周末跟遠方的老閨蜜電話聊天,聽她訴說自己為孩子選擇小學的焦慮又煎熬的過程,以及如今確定學校之後的擔憂,擔心學校的教學質量、安全保障、教育理念……

我聽得出她是真的非常焦慮,她把孩子的教育當成了一場軍備競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買學區房、上補習班興趣班、參加遊學活動,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錯過了教育上行的通道。她說壓力巨大,擔心教育投入不夠會對不起孩子將來的發展。我說,當年你懷孕的時候告訴我只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現在有了閑錢有了乖娃,就開始教育焦慮,其實吧,你焦慮的根本並不是孩子的教育,而是對這個日新月異時代的恐懼,是對自己多年努力可能無處安放的擔憂,是對中年危機的提早預警,你為這些壓力尋找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宣洩口,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就像孫瑞雪在《愛與自由》里的描述:

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像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看: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著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

我們為什麼如此焦慮?

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焦慮,因為這個時代在販賣焦慮,強調成功的價值,貶低我們凡人的世俗生活(還記得那些各種講你被同齡人拋棄的公眾號爆文嗎)。當你陷入昂貴=品味、成功=幸福、知識=學問的邏輯陷阱,就必然會開啟焦慮模式。

為人父母的更加容易陷入焦慮情緒。像我閨蜜這樣執著於孩子教育的家長不是少數,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可以稱之為現代孟母,這個群體的焦慮症會在升學前期和暑假期間進一步加重。如果為這個群體畫像,主

要的特徵就是:

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並且願意把家庭資源和教育精力集中用在家裡的一個或兩個孩子身上,讓孩子不再重蹈自己幼時的艱苦;

有一定的教育基礎,很多是受過良好教育,了解知識的力量,並且通過教育提升了自己的社會階層,但是又無力跨越到更高的階層;

有一定的生活品質要求,期盼孩子能夠實現自己沒能實現的往更上一層流動的願望,至少要能夠避免階層的滑落,保住現有的尊嚴和體面。

教育,曾經是我們這一代人改變命運的手段,至少對我和這位閨蜜來說是這樣的,我們從小鎮普通姑娘,努力奮鬥成為大城市的普通市民,最簡單直觀的經驗總結就是,這是教育的回報。在階層越來越固化的今天,以教育成就決定社會地位成了我們最後能夠抓住的稻草。

我們究竟在焦慮什麼?

布迪厄是法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社會學家,他認為,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共同決定了社會階層結構,並主宰了個人的人生際遇和生活軌跡。經濟資本就是金錢財產,社會資本是既有的社會關係,這兩種資本都具有先賦性質,可以一代代繼承。而文化資本則要通過教育傳遞和文化傳承來獲得,通過掌握某種技能,文化資本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本。因此,布迪厄非常關注文化資本,認為教育事實上是一種階級的再生產,現代學校已經代替封建社會的教會機構,接管了使社會分層神聖化的工作,這就是「社會鍊金術」。

作為數量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中的一員,積極上進的努力已經抵達天花板,繼續向上流動無望,房價、股票、疾病,隨便什麼意外都可以輕易摧毀我們的現世安穩。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匱乏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更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我們的心情,我們能夠看到的社會越來越狹窄,我們望向未來的目光越來越短淺,偏偏我們還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匱乏、狹隘和短淺,這就是我們焦慮的漩渦。

當我們焦慮孩子教育問題的時候,我們究竟在焦慮什麼?

是焦慮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

是焦慮教育還能不能成為實現社會階層流動的手段;

是焦慮我們有限的經濟資本能否高回報地轉化為孩子的文化資本;

是焦慮孩子們搭上教育的船是不是就能夠駛向更加公平正義的環境。

其實,我們並沒有多少選擇權,我們只能守護著教育改變命運的微弱光芒,努力給予孩子高質量的教育。

有沒有緩解焦慮的葯?

我對閨蜜說,焦慮是一種過度的關注和擔心,父母的焦慮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傳遞給孩子,無論你如何掩飾,孩子都能夠感受到你的焦慮。而且,我們吃過應試教育的苦,階層上升受限也跟我們的單一知識教育背景有關係,所以,重要的,不是給孩子上多少補習班,灌輸多少知識,而是要培養一個不設限的靈魂。孩子要擁有洞悉世界和人生的眼睛,擁有內在自省能力的心靈,擁有積極樂觀的思維習慣和專註認真的學習習慣,這是無論未來世界如何發展,他都能夠自在生活的原動力。

我的滔滔不絕引來的是老閨蜜一如既往的鄙視:說的好聽,問題是具體要怎麼做啊!

是的,養育孩子,我們沒有成本去試錯,沒有時間去研究專業書籍,也沒辦法在網路上浩如煙海的育兒知識裡面去偽存真。早期教育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為了身心發展、習慣養成、啟迪智慧。那麼,究竟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綜合考慮到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發育特點、心理成熟狀態、認知能力情況,通過有趣的遊戲,同步鍛煉孩子的體能成長、刺激孩子的腦功能發育、提升孩子的自身能力,也就是促進孩子身、腦、心的同步協調發展?

波恩波比是專業的全腦開發方案提供者,有兒童教育專家幫您研究業內最經典和最前沿的早期教育知識;有多年的教學實驗幫您試錯和總結育兒經驗;有遍布全國各地的調研團隊找准現代家庭教育的痛點和難點;有專業的課程研發團隊定製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發育特點孩子的豐富課程體系。波恩波比遍布多個省市的全腦教育中心的教學實踐顯示,雖然早教的意識已經深入父母心中,但是,很多父母只是把孩子甩手給早教中心,並沒有意識到,早教中心是科學早教的示範者和指導者,孩子早期教育的成效還需要父母每一天的投入。

針對這個問題,波恩波比的研發團隊耗時一年時間開發出了家庭版的感統訓練課程,說是課程,其實是豐富多樣的感統遊戲,可不要小看遊戲,現代學前教育之父福祿貝爾(創辦了全世界第一所幼兒園)認為,遊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工具,決不能要求孩子的行為像大人那樣,遊戲應該成為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最適合孩子的教育就是在遊戲中鍛煉、體驗和學習。

其實很多父母願意陪孩子玩遊戲,但是我們又實在想不出可以玩什麼遊戲,又要有趣,又要有利孩子成長。為此,波恩波比根據孩子的年齡篩選最恰當有用的感統遊戲,對學齡前兒童甚至精確細分到月齡,針對不同時期的發育特點和敏感期設置不同的遊戲,讓孩子們可以在日常的家庭遊戲中提升感覺統合能力,強化大運動和精細動作訓練,培養認知、語言、藝術、社交等能力。以0-3歲的課程為例,包含多達150個遊戲,而且配以視頻教學和玩具大禮包保證父母們都能準確學會這些遊戲。

時間揮霍起來是很輕鬆的,我們當然可以選擇渾渾噩噩地用網遊、動畫片、短視頻、毫無意義的玩耍來消磨掉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只是,這樣的暫時輕鬆的選擇只會帶給你之後長時間的教育焦慮。做父母從來都是不容易的,孩子投胎到我們身邊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何不選擇一種更高級的育兒體驗呢?!

更何況,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才是有意義的,等到未來我們會體會到,這世間最幸福快樂的時光,就是一點一滴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願波恩波比帶給您的每一個感統遊戲都成為與童年有關的最美好的回憶。您現在就可以登陸波恩波比的在線網校——「小象教室」,進一步了解感覺統合家庭課程。

最後,願媽媽們的焦慮在望向孩子笑臉的那一刻全部消失,更願我們奔走半生,歸來仍是無限美少女。

波恩波比

ID:brain-baby

自然 | 理性 | 獨立 | 成長

前瞻中存後顧,理性中存溫度

你用愛理解孩子,我用文字理解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恩波比兒童全腦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波恩波比兒童全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