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孔子故里發現不一樣的樂趣

在孔子故里發現不一樣的樂趣

「仁義孔孟、禮樂鄒魯」遊學夏令營,開營四天啦,我們一行到達了孔孟的故里——曲阜鄒城,每天都是滿滿的喜悅和收穫。尤其是游孔廟、孔府、孔林、洙泗書院、六藝城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了孔孟生活時代的中國文化生活狀態和儒家傳統的傍身之技——六藝。原來古人在學習和技能發展方面也是這麼全面,這麼有趣兒,太有意義了,也太好玩啦。

中國傳統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屬於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是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即是指此。六藝對於現代人仍有教育意義,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很重要的修習方式。將其發展為適合當代社會需要的「六藝」,就是要對「六藝」進行創造式的繼承和發揚。

一曰「禮」

不學「禮」無以立,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婚嫁、喪娶、入學、拜師、祭祀自古都有禮樂之官(司禮),孔子上代屢為司禮之官,故孔子少即習禮。令少年兒童少而知禮,是文明教化的重要內容。現代人日常生活要學習、落實《常禮舉要》,商務人士要學習商務禮儀。

現代官方則設立外交部禮賓司(Concierge)負責國家之大禮,主管國家對外禮儀事項。涉外酒店則專門設有首席禮賓司職位(ChiefConcierge),負責酒店禮賓事務。在學術界,國內許多大學設有禮儀學課程,各地有禮儀發展促進會,而國際交流的有金鑰匙組織等。

二曰「樂」

音樂與禮關係密切,有時密不可分。學習音樂,有利於陶冶情操,涵奍藝術人格。史載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師,相傳曾「 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師襄, 春秋時期魯國著名樂官, 孔子的老師之一,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史記》里說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當代隨著傳統文化的興起,傳統樂器演藝及學習的復興和繁榮,反映了國樂越來越深入人心,正成為中國人修身養性和日常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此番遊學,就是要讓孩子們對中國國樂傳統有所了解和體驗,培養孩子們對國樂認知和情感。

三曰「射」

「射」古代指射箭,現代包含各種射擊活動。「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因此,「射」不但是殺敵衛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育活動。射箭由於在軍事和狩獵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歷史上更受人們的重視。是歷代學子們的重要修習技能,唐代武舉制度設立後,規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有五項是射箭。「射」是一種實用性非常強、綜合性非常好的體育活動。使身心都可以得到鍛煉。

現今的「射」藝,有世界級的射擊體育比賽項目,而傳統射箭則發展為有傳承和體系的「弓道」。在內容上則更加綜合,包含手槍、步槍等實彈射擊運動,也包括射箭、彈弓、射弩,甚至飛鏢技藝。

四曰「御」

「御」就是駕駛,在當代都市,開車、外語和使用計算機成為必須具備的三項技藝。在古代,「御」除了交通工具的「駕駛學」,還指「駕馭之學」,延伸到政治、領導和管理學領域的管理、治理理論和能力。

這其中就包含了管理學、運籌學、駕馭學、領導學。我們所熟翻的「田忌賽馬」故事,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御」藝的案例。

五曰「書」

「書」顧名思義,即書法、書畫,但僅僅把書畫算作一種技藝就錯了,中國書畫不僅是一項高雅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工具和法寶。

六書,具體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法,具體指: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是書寫漢字的一項技能。中國用毛筆寫字,書畫同源,故運筆用墨非常重要,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筆墨」文化。

六曰「數」

「數」,指算學,指種種計算、運算之學,包含數學、數理化。中國古代數學起源歸於《周易》、「河圖洛書」,漢代《九章算術》出現標誌著算學體系的形成。計算對於現代人更加重要,與其它一切學科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密切聯繫。在中小學生和大學生中都有國際化的「奧數」比賽,其目的就是培養和發現數學人才。

中西文化對比:歐洲騎士的六藝

歷史上人類的需要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不同地域在類似發展階段,則會出現相類似的教育科目和內容。歐洲中世紀後期,騎士要學習劍術、騎術、游泳、狩獵(矛術)、棋藝、吟詩六種技藝。劍術、矛術、騎術鍛煉戰鬥力;游泳鍛煉生存能力;狩獵、棋藝鍛煉戰術與思維;吟詩陶冶情操。可見古代中西方六藝內容雖有不同,但大體相類,均是貴族推崇學習的內容。

朋儒微國學,國學微課堂(微信號:pengru3000)國學日用,見微知著,長智修德。關注@朋儒微國學,增益性德涵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朋儒微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朋儒微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