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果農種出的蘋果人民大會堂都要,更牛的是他的果樹居然5年不動剪刀

這位果農種出的蘋果人民大會堂都要,更牛的是他的果樹居然5年不動剪刀

這個果農不簡單!

30多年來,他不間斷的自掏腰包前往陝西、山東、河南等國內主要蘋果產區參觀學習,「車輪子」沒少花錢。

30多年來,他堅持訂閱各種報紙期刊:《煙台果樹》、《西北園藝》、《現代農藥》、《北方園藝》、《中國果業信息》、《果樹之友》、《山西果樹》、《甘肅農民報》……,每年的資料費超過1000元。

走南闖北推廣家鄉的優質蘋果,最終,他種植的SOD蘋果成功被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訂購。

李恆義將自己種的蘋果賣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後,拍照留念。

李恆義將自己種的蘋果賣到了釣魚台國賓館。

李恆義將自己種的蘋果賣到了人民大會堂。

現在,這位老人又刻苦鑽研,著力培育「有力長果、無力生條」的小冠樹形,為改造家鄉果樹普遍鬱閉、樹冠高大趟出新路子。

他,就是甘肅省靜寧縣仁大鄉南門村73歲的村民李恆義——一位熱愛果樹管理,活到老學到老的果農。

李恆義說,現在培育的這種果樹屬於「主幹形」,但側枝又比國內標準的主幹形要長一些,「2多畝果樹栽上已經3年多了,至今沒有疏過枝,準備5年內不動剪刀!」李恆義告訴筆者,這些年到全國各地參觀學習,對比自家果園,他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家鄉的果樹大多樹形高大、果園鬱閉,幼樹由於管理不及時,方法不到位,導致枝幹比失調,「好不容易長出的枝條不久又被剪掉了,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針對發現的這些問題,李恆義拿出比小夥子還狂熱的學習勁,翻閱訂來的各種資料,借鑒外地果園管理模式,總結出了「蘋果幼樹栽植過三關」的方法,並在自家地里進行試驗。「

這三關分別是:一過成活率關;二過快長樹關;三過早結果關。」

李恆義說,其中快長樹關的關鍵就是多留枝,「枝條多果樹的葉片就多,光合作用就越強,就更加有利於促進樹根生長,樹自然就長得快。」

眼見為實。在老李的熱情指引下,筆者來到他正在搞實驗的那兩畝果園中。放眼望去,一棵棵果樹中心干長得又粗又長,很是健壯,10多個1米多長的側枝全都被拉成了90度,螺旋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側枝中間的一些小枝條儘管很密,但也被保留了下來,並被拉成了110-130度。老李說,不動剪刀並不等於不進行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就是把保留下來的小枝條拉成負角度(110-130甚至更大),待第6年掛果後再逐年疏剪,這樣既增加了果樹產量,又省時省工不少。

據了解,老李的這種「5年不動剪」的思路和果樹栽培技術引起了國內部分專家的極大關注。2013年3月份,被果農朋友們稱之為「金剪刀」的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汪景彥老師專門參觀了他的這兩畝實驗園並拍了照片,還將老李的觀點認真做了記錄。

李恆義說,去年,兒子(李建平)在承包了200畝土地種植蘋果,而自己則負責技術指導。「栽植的果樹全部採用『主幹形』,也是『五年不動剪』。第6年大掛果後,按每個側枝產10斤優質紅富士蘋果計算,每棵樹20個側枝可以生產蘋果200斤,一畝就能產8000斤(每畝40棵樹左右),每斤3元出售,一畝果就有2.4萬毛的收入了。」老李給我們算了一筆賬,話語里充滿了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短評】從靜寧果把式李恆義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1、熱愛學習,思想長青。當下的果業生產,必須加強學習,借鑒新思想,新技術,唯有這樣,才能適應發展趨勢,生產優質蘋果。李恆義儘管70多歲了,但仍訂閱大量雜質,堅持學習,難能可貴;

2、勇於創新,敢於應用。其實,李恆義的「主幹型」修剪方法與劉全保老師的辯證果樹管理學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李恆義沒有劉老師的全面和系統),但這也正好說明,兩位果業愛好者都觸及到了果樹管理的核心;而且他敢於將自己的發現應用到果業生產實際中,這一點也難能可貴。其實現在,一切行業,唯有堅持創新,才能獲得發展,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終將被無情的淘汰。

添加微信(限靜寧果農),立即進群

靜寧果農

會種蘋果、種好蘋果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寧果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日本會有100年還結果的果樹,我們卻不能?

TAG:靜寧果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