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會的次數多就一定好嗎?

聚會的次數多就一定好嗎?

福音時報撰稿人 / 知友

前些日子碰上一個在本市其他教堂服侍的同工,我們在一起交通了一些事情,這個同工說他們教堂的人現在很疲態。

原來,他們教堂去年進行了改革,開始增加了一些聚會次數,每個禮拜幾乎天天都要去教堂,結果老年人還行,年輕人慢慢地就不去了,並且還表現出憎惡聚會的態勢,他不知道原因出在哪裡了,難道聚會增多了不好么?

其實我見過這樣的教會還不少,整天捆綁式聚會,結果一段時間之後,很多信徒還沒意見,他們的家人就有意見了,不少信徒信心「剛強」,在家人的攔阻面前越挫越勇,寧可跟家人鬧彆扭也要到教會天天聚會;而有的信徒就沒那麼強勢,迫於家庭的壓力,只好默默地在家做家務或者上班,如此一來他們在教會裡面就成了一群抬不起頭的人,往往傳道人講起那些不愛神的人,參加聚會的信徒就會很隨意地將他們作為「榜樣」。

其實他們也很辛苦的,並不是他們不想去參加,而是他們的閑暇時間相比於不少人來說太少了,或許他們很渴慕神的話,可惜他們不是有閑階級;

還有一些信徒是有閑也不想天天聚會的,比如說我,我就覺得天天聚會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一個禮拜有兩次聚會對一個人來說足夠了,這樣既不會太多的干涉到一個家庭的內在關係,也有時間可以消化踐行自己所聽見的道理。

或許有人會說初期教會如何天天聚會,這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是十分不可取的,就初期耶路撒冷教會而言,他們天天聚會是由於他們以為主耶穌馬上就來了,因此在一起等候主,賣掉一切的住進信徒公社裡面靜心祈禱,等候主耶穌的顯現。

今天為什麼不可取呢?首先主耶穌並沒有這樣要求他們賣掉一切等候他;其次信徒的信仰生活不是只存在於教堂裡面;再者,耶路撒冷教會的生活最終走向了破產,還要靠其他教會的接濟才能走下去,然而最後依然破產。

聚會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是為了聚會而聚會,這樣的聚會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有的教會在聚會上並沒有具體的規劃,往往認為增多了就一定是好事,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不但沒有使人得到益處,還讓人產生身心的疲態。我們還是應該回到聖經中去看如何看待聚會的實際意義,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聚會的意義。

在舊約裡面神給以色列人預備了安息日,意思是讓他們在無休止的勞作中可以休息一下,拿出時間去學習神的話語,神顧念人生活的需要,因此並不是每天都是安息日,而是經過六日的勞作之後,在休閑中可以與神進行交流,學習神的話語。

我們在這裡千萬不要把舊約的安息日看成是一個勞心的日子,就像現在的以色列,安息日對他們來說成了一個勞心的日子,還有不少的信徒,也認為好不容易休息一天還要去教堂,就覺得勞心。其實在舊約裡面,安息日就是跟他們家人團聚快樂的日子,至於聚會的會堂都是很晚的時間才出現的。以色列的安息日就是舉家在一起學習神的話語——沒有勞煩,也沒有人打擾。

上帝為了使這個日子能夠真的發揮作用,祂規定了很嚴厲的律法,希望人去放鬆自己。比如律法說:「但第七日是向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人、牲畜,並你成立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凡干犯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這日做工的,必從民間剪除」。可能有的人讀到這裡就覺得神真的是太過於苛刻了,安息日做點工就得死?

我們還是要回到當時的處境下去看,當時是奴隸社會,周圍的國家都是奴隸制的,包括以後要建立的以色列也是一個標準的奴隸制社會,很多人因為貧窮就不得不賣身做奴僕,而一般奴僕是沒有假期的,他們的主人恨不能7×24的讓他們做工,至於休息那簡直是白日做夢。因此很多奴隸在他們年紀輕輕的時候就過勞成疾,壽命普遍都不高。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面,安息日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摩西提出的安息日與偉大的神進行的連接,將人的安息與偉大的神的創造的安息進行銜接,從而提出人也要安息,這在當時無疑是劃時代的,就像我們今天的雙休日的休息也是來源於聖經的精神。

假如只是摩西建議奴隸主給奴隸休息,那奴隸主可能並不會遵從,因此神的啟示加上律法的規定,任何人都有神聖不可侵犯的休息權,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講足夠超前。從此奴隸主就不可以拚命的壓榨他們的奴隸,並且要每六天就給他們休息一下,使他們身心都得以舒暢。

說得更簡單一點,安息日是一個窮人的節日,因為奴隸主每天都是安息日,所以他們不需要法律規定休息,他們想休息就會休息,而奴隸不同,他們需要有法律給他們規定休息,不然沒有人會同意他們的休息的。

我們既說了舊約的安息日,我們就再來說一下我們的聚會,如果按照聖經對於安息日的理解——安息日是為人服務的,那麼我們就知道了今天聚會的意義是什麼——其一是讓我們有機會休息;其二是讓我們可以有機會親近神;其三可以參加團契增進人之間的感情。

如果聚會違背了這三條精神,那我們的聚會就是有問題的聚會,加增聚會的次數是好事,但是沒有節制的增加就有可能是另一個負擔。安息日的寶貴之處就在於它是勞作之後的盼望,而如果每天都是安息日,每天都聚會,它對人就不再是盼望而是捆鎖了。

尤其是現代社會,人與人關係錯綜複雜,每個人不但有教會的團契,還會有朋友圈子、家庭圈子、工作圈子、學習圈子、鍛煉圈子,你總需要有留給他們去經營這些圈子的時間,而不可讓無休止的聚會迫使他們抽離這些圈子。

或許有人會說,聖經希伯來書裡面說到「不可停止聚會」,所以我們增加聚會也是為了響應經文的號召,其實這句話真的是翻譯錯了,這裡面的「停止」原文為「egkataleipo」意思是「放棄、廢棄」,因此翻譯出來就是「不放棄我們的聚會,免得其成為一個習慣」,我覺得這個翻譯相比於和合本的翻譯更好,不但不會使我們產生歧義,並且還提醒我們將聚會規律化而不是繁複化。

在新約裡面,主耶穌看中的是我們聽了他的話語就去行,這裡面至少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去聽,而是去行,這是新約聚會的實質,聽而遵行的人就有福了。往往很多的聚會讓人聽了很多,反而沒有什麼時間去踐行,這是得不償失的。

況且,為了聚會而聚會,本身就已經忘記了聽道的目的是要在生活中行出來,因此我們所要追求的不是聽了多少場道,一年守住了多少個禮拜,而是我該如何規律的有一個信仰生活,在家庭、親人、社友、同事做好平衡,是我的信仰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使人得到益處。

註:作者系基層教會一名傳道人。文中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音時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教會概況
如何看待世界盃上的祈禱舉動?

TAG:福音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