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皇家寺院菩薩頂
GIF
五台山中,一般寺院均是青磚灰瓦,唯獨菩薩頂金瓦覆頂,宛若一座至高無上的金色佛國佇立於台懷鎮最高處。因此,菩薩頂也被譽為「五台山金頂」。
究其原因,菩薩頂是歷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時的行宮,寺中還供奉著的極具傳奇色彩的帶箭文殊菩薩和五台山唯一的真容文殊像,是實實在在的皇家寺院。
朝拜菩薩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長長寬寬的石砌台階,共有108級。從下往上望去,宛若一座解脫之梯,據說「108」寓意著眾生的六根接觸六塵所產生的「百八煩惱」。
每當踏上一級台階,我們便發願清凈眾生的一切煩惱。當我們踏完這108級台階登上金頂時,願所有的有情都能脫離煩惱,獲得安樂。
登上108級台階後,便看到了富有皇家特色的、由和璽彩繪繪製而成的木牌樓。它由四柱、三門、七樓頂構成。
在牌樓的建造規格中最高的是五柱、四門、九樓頂,象徵著九五至尊,而菩薩頂的木牌樓地位僅次於它。牌樓上刻有康熙皇帝親筆所書的「靈峰聖境」四個大字。
【延伸閱讀】為什麼「峰」字下面少一橫?仔細觀察發現,這裡的「峰」字下面少一橫。據說這是因為當年康熙皇帝來五台山尋父未果,心有一絲遺憾而留下的。另一種說法是康熙認為就算用靈峰二字,也表達不出眼前的勝境來,所以就故意少寫一橫。
沿著木牌樓往上走,途徑天王殿、緊接著便是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菩薩頂大雄寶殿內供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四周有石雕的迴廊環護,前面則與卷棚重檐式的獻殿連為一體,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大雄寶殿右側是怖畏金剛殿,供奉著頭戴骷髏瓔珞的閻魔法王、黑六臂瑪哈嘎拉、吉祥天母和大威德金剛。
怖畏金剛殿對面便是菩薩頂著名的帶箭文殊殿。據《清涼山志》記載,唐武宗會昌滅法時,雁門太守李靖對佛法持有邪見。一天,李靖在五台山巡遊時,看到一個和尚和女人在水池裡共浴。他認為這有傷風化,於是張弓射之,和尚中箭後倉皇逃走。
李靖順著血跡一直追,來到菩薩頂前院的西配殿,和尚就不見了。李靖進殿一看,發現那支箭竟插在文殊菩薩的右肩上。這時,李靖才意識到,他用自己的分別心來面對所見所聞的事情卻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
於是,他改變了曾經對佛法的邪見,開始發露懺悔,皈依了佛門,護持佛法。文殊菩薩為保護佛法而被大將李靖射中,這便是非常出名的「帶箭文殊」之典故。
如今也有許多人喜歡看別人的過失,尤其是看出家人的過失,一旦不如法就對佛法升起邪見,好像只有自己是最如法的。其實凡夫人的眼識大多不清凈,不應該單從表面上的外在形象去評判別人(尤其是出家人)的好壞,他人內在的發心究竟如何,你又怎麼知道呢。佛法里講一切本來清凈,特別是來到五台山這樣清凈的聖地,我們更要觀清凈心。
菩薩頂一連三進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有前後套院二處。沿著真容文殊殿,穿過一條走廊便是後院——大鍋院,院內有著直徑兩米的大鍋,這般大的鍋還是頭次見到。
我們一行人沿著來時路線返回,途徑天王殿時,見其左側有一院門,進去才發現原來這便是菩薩頂前院——御碑院,險些錯過。
御碑院中有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兩通大理石四棱絞龍碑,這是五台山最大的兩通碑,形制相同,高4.81米,邊長1.15,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組成。通身雕刻著二龍戲珠的圖案,兩條蒼龍圍著一粒玉珠盤桓前行。
絞龍碑四面分別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鐫刻著乾隆五十一年和乾隆五十七年第五次、第六次朝拜五台山時題寫的七言律詩,其中一首寫道:
開塔曾聞演法華,梵經宣教率章嘉。
台稱以五崇標頂,乘列維三普度車。
縈繆抒誠陟雲棧,霏微示喜舞天花。
曼殊師利壽無量,寶號貞符我國家。
——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御筆
GIF


TAG:五台山廣化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