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別小看喂飯、換尿布!照顧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別小看喂飯、換尿布!照顧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作為媽媽,「營養」兩個字你一定不會陌生,每一位母親都很重視給孩子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可是,你也許忽視了,就像身體需要營養一樣,在孩子的成長中還需要「心理營養」。孩子如果在0-7歲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就會在其後的一生中不斷尋覓,並因此引發各種問題。

人是群居動物,需要和別人去交流、去溝通,只有在群體里,才能體會到自己是有意義、有貢獻、有價值的,並在這個過程中和他人建立信任,感受到自身的獨立性、選擇權和自由。這些人類內心本能的渴望需要心理上的營養來不斷滋養。

父母無條件的接納、足夠的重視、安全感的給予、鼓勵、行為的示範、自理能力的培養……都是孩子在成長中需要的精神和內心的營養,滋養我們的下一代在陽光下自由地綻放自己。那麼這些內心的滋養又該如何傳遞給孩子呢?接下來我們將分兩期,和家長朋友們聊聊如何通個一個個生活小節,把這些成長的能量傳遞給孩子。

0-3個月是孩子生命力最脆弱的時候,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無條件的接納。你也許會問,這麼小的孩子能感覺出來嗎?研究證明嬰兒對父母的態度是有感知的,他們各個感覺通道都是很發達的。父母或者其他親人的聲音、態度,擁抱等等,都能讓孩子感知到自己是不是被無條件接納了。不要小看喂水喂飯換尿布,只有當孩子的生存需求得到了及時的回應和滿足,性格才能正常地發展,否則就會出問題。

彤彤5歲了,不管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總是看別人臉色行事——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只要對方一有不高興的表情,她就趕緊把自己手裡的玩具給人家。一開始大人都覺得彤彤懂事乖巧,可上了幼兒園才發現彤彤的表現過於膽小了,甚至被欺負了也不敢反抗。這讓媽媽非常苦惱,不知所措。

原來,這都和彤彤的成長的環境有關——媽媽在月子里就和奶奶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緒不好影響了身體恢復,自顧不暇,對小彤彤照顧不夠。孩子渴了、餓了、尿了這些生理需求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哭了好久也沒人理,慢慢地就感覺自己是多餘的、不受歡迎的。而為了得到大人的重視,她變得小心翼翼。

生命之初,我們一無所有,唯有父母出於生命本身的無條件接納,能為孩子幼小的內心賦予強大的力量。

安全感是孩子從4個月到3周歲最需要的心理營養。安全感影響著孩子以後能否與重要他人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只有有了安全感,寶寶才能安心地離開媽媽,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就會產生分離焦慮,遇到任何不確定的事情都會產生恐慌,父母也會被牽扯著沒辦法進行自己的生活。

明明1歲三個月,特別黏人,尤其是媽媽。媽媽上廁所、洗澡、做飯,他都纏著媽媽不放手,要媽媽抱,即使玩玩具很高興,一旦發現媽媽要離開,馬上就會追上來……這讓媽媽幾乎什麼事都做不了。

明明的表現就是典型的安全感缺乏,他總是擔心媽媽會拋棄他,不要他了,他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而是把注意力一直在媽媽身上。缺乏安全感的寶寶除了在家黏人之外,後續還會出現無法順利上幼兒園等等問題。

其實在家庭安全感建立的過程中,媽媽是主導角色,因為孩子分離的主要對象是媽媽。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又該如何給孩子營造安全感呢?

媽媽情緒穩定了,就能夠心平氣和,不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才能看到孩子的需要,及時的滿足TA,孩子才能得到很好的安全感。

爸爸媽媽關係好,孩子才能安心去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爸爸媽媽經常吵架,互相指責,孩子就會害怕,因為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和地,天地總是搖晃,孩子就會一直處於恐慌中,每天心懸著,怎麼可能會有安全感呢?

讓孩子在生活里,多自己做主,多做事,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每次成功,都給孩子增加了一份安全感。即使失敗了,那也是成長必須經歷的,所以請媽媽們多放手。相反,過度保護是會減少孩子安全感的——假如你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了,反倒會讓孩子會懷疑自己:一旦離開爸爸媽媽,我還行嗎?

無條件的接納和安全感是父母給予孩子內心的滋養的第一步,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溫暖而踏實的家庭氛圍中長大,能撒開父母的手,也能勇敢做自己!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還會給大家分享另外兩個孩子在成長中必須的心理營養——讚美與榜樣,並一起探討如何在家庭生活中為孩子營造這樣的氛圍。歡迎關注!

轉發至朋友圈,可以幫助更多媽媽解決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困惑哦!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包容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
安靜、勇敢、自衛……養孩子你操心的事用這套繪本解決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