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一個最安分的「肉食者」

邵之雍給九莉寫信說:「生命在你手裡像一條蹦跳的魚,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氣。」

1992年《小團圓》出版,很多人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自傳。

九莉被視為張愛玲的化身,小時父母離婚,長大後愛上一個風流成性的有婦之夫。從這一切經歷來看正應了梅娘的那句話:「張愛玲的悲劇在於沒有愛心。」人們眼中的張愛玲才華橫溢、孤高、冷傲、絕世獨立,無數人引以為榜樣,殊不知這是一種誤讀。

01

逗逼張愛玲

鄺文美在《我所認識的張愛玲》中說:「在認識她以前,儘管我萬分傾倒她的才華,我也曾同一般的讀者一樣,從報紙和雜誌上得到一個錯誤印象,以為她是個性情怪癖的女子。直到我們幾年前偶然相識,一見如故,後來時常往來,我才知道她是多麼風趣可愛。」鄺文美是張愛玲的好友,用詞也格外客氣,她所言不錯,私下裡的張愛玲是一個逗逼。

在朋友面前,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張愛玲,張小姐的吐槽水平直逼二十一世紀的網路段子手,她的人生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段子。

張愛玲小時候和很多人一樣,面臨著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的煩惱,她說:「九歲時,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那時她了解到畫家窮困潦倒的狀況,傷心地哭了一場,當然與發愁上清華還是北大的同學一樣,這種煩惱沒有困擾她很久,她最終成為了一位作家。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她曾為自己畫過自畫像,看得出來有些功底。

張愛玲成為作家具有獨特的優勢,創作需要的天賦和靈性她都有,而且總能從生活的小事中找到樂趣。有一次窗外蘆葦上拴了塊污舊的布條子,她越看越覺得像孟子,冠帶整齊,寬袍大袖,在外面風塵僕僕左一個作揖,右一個作揖。

那「孟子」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辯論的起點他非常地肯遷就,從霸道談到王道,從女人談到王道,左右逢源,娓娓動人,然而他的道理還是行不通……怎麼樣也行不通。孟子悲涼的處境讓張小姐非常難過,她給予了孟子逗逼式的同情——幾次想把布條從蘆葦上解下來。

張愛玲崇拜她的姑姑張茂淵,張茂淵是李鴻章的外孫女,清末名人張佩綸的女兒。張茂淵不好文學,不喜歡文人,說起話來,卻精妙絕倫,很有一股名士范兒。張茂淵自評自己文武雙全,「文能夠寫信,武能夠寫信」。

作為一個留過洋的高材生,張茂淵因為和兩個哥哥的遺產糾紛,只分到很少的遺產,所以一個名門淑女被迫成為職業女性,在無線電台上報告新聞,誦讀社論,每天工作半小時,薪水卻很高。她曾感慨:"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到幾萬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因了姑姑的影響,張愛玲也極具自黑的才能,她很注重審美,對自己塑造的人物也不例外,她吐槽自己小說中的人物「頭髮扎得殺氣騰騰,像武俠小說里的九節鋼鞭。」

批評家眼裡,張愛玲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社會,似乎是躲進小樓生活的逍遙派,其實她是關注社會和文化的,對於她理想的世界,她曾經計劃寫一篇題為《快樂村》的烏托邦小說,那裡是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國皇帝特許,免徵賦稅,並予自治權。

後來終於沒寫,但是仍保留著那時畫的關於這個題材的插畫,介紹這種理想社會的服務。張愛玲說,我不記得那裡有沒有電影院與社會主義——雖然缺少這兩樣文明產物,他們似乎也過得很好。

之所以沒寫,其實就是聰明人的通病,愛好太多,學什麼都能像模像樣,生活中似乎總有無窮的樂趣等著她挖掘。

02

時尚博主張愛玲

批評張愛玲沒有把精力投入到寫作上,去寫一篇曠世巨作,就像批評魯迅沒有把精力全用在長篇小說上,而去把精力用在去報紙上跟人撕逼,去研究版畫,甚至自己給自己出版圖書一樣,這是天才的任性,所以你同樣無法指責張愛玲,像個普通的女人一樣,熱愛服飾,熱愛美食,熱愛看最新的電影。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張愛玲熱愛時裝,她對審美有獨特的追求,對那個年代的時裝有著自己的評判。她批評中國人縫製衣服,不是組成時裝公司壟斷一切,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業。裁縫們沒有自己的主張,通過追隨公眾不謀而合的幻想,從而產生一股不可思議的時尚洪流,吐槽其為「民意的代表」,暗指時尚界的媚俗,這點評價今天的時尚界,也是切中肯綮。

她對時尚,有一種從骨子裡的迷戀,「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十六歲我可以吃粽子湯糰,吃一切難於消化的東西。」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潘柳黛在她的文章《記張愛玲》里詳細描述了張愛玲的這一特點,有一次,我和蘇青打個電話和她約好,到她赫德路的公寓去看她,見她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手鐲項鏈,滿頭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妝打扮中。我和蘇青不禁為之一怔,問她是不是要上街?她說:「不是上街,是等朋友到家裡來吃茶。」當時蘇青與我的衣飾都很隨便,相形之下,覺得很窘,交換了一下眼色,非常識相地說:「既然你有朋友要來,我們就走了,改日再來也是一樣。」誰知張愛玲卻慢條斯理地道:「我的朋友已經來了,就是你們兩人呀!」

即使朋友到家中吃茶,也要盛裝出席,這就是張愛玲的偏執,在那個年代被視為奇葩,在今天卻是很多女人的生活方式。張愛玲領先了時代70多年,她甚至投資好朋友炎櫻的時裝店。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如果到了今天,別人不知道,她是完全可以做一個美妝博主的,應該可以成為知名網紅,單靠化妝穿衣就能網羅一票粉絲。

03

吃貨張愛玲

所有熱愛生活的都有吃貨屬性,張愛玲也不例外。小時候吃雞湯,吃了一口,她嘗出味道奇怪,有藥味,而家裡其他人都沒嘗出什麼異常。她的母親不放心,叫人去問廚子,廚子說這隻雞是兩天前買來的,垂頭喪氣的好像有病,於是給它餵了兩天萬金油一類的藥膏。張愛玲知道後埋下頭吃飯,嘴角卻翹起來,吃貨們都懂這種得意,這是吃貨最榮耀的時刻。

張愛玲說,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她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吃貨,曾經,張愛玲聽到門口賣臭豆腐乾的過來了便抓起一隻碗來,蹬蹬奔下六層樓梯,跟蹤前往,在遠遠的一條街上訪到了臭豆腐乾擔子的下落,買到了之後,再乘電梯上來。

對吃,張愛玲有著不亞於創作的熱情,食物對她具有非常的效力。在上海時,她家隔壁是戰時天津新搬來的起士林咖啡館,那時候每天黎明制麵包,在她的描述里,「拉起嗅覺的警報,一股噴香的浩然之氣破空而來,有長風萬里之熱。」對於慵懶的張愛玲來說,起床是頭痛的事,這股香味卻像鬧鐘一樣催促她起床。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在香港讀大學的時候,張愛玲總要去環近天星碼頭有一家青鳥咖啡館買半打「司空」(Scone),一種三角形小扁麵包。「司空」是源自蘇格蘭的一個地名,源出中期英語Schoonbrot,意即精緻的麵包,是由英國傳入的一種外來食品。後來英國的影響漸漸在香港消退,這種麵包就買不到了。張愛玲回到香港後迫不及待地去買但是發現櫃檯上沒有,她不死心又跑到樓上去。二樓光線昏暗,有一群商人說著上海方言在談生意。張小姐進去之後,才發現周圍陌生又詭異,她頓時惶惶如喪家之犬,嚇得不敢買「司空」,逃下樓去。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現在流行的漢堡、熱狗、圈餅一類的Junkfood,那時國內沒有。但張愛玲在美國吃過。張愛玲挺喜歡吃漢堡的,雖然她知道:那肉餅大部分是吸收了肥油的麵包屑,有害無益。在美國除非自己會做菜,不然就會被他們的飲食習慣同化。所以她吃漢堡薯條講究時機,她總到無可選擇時再吃,「因為可以不用怪自己,有點委曲求全的感覺」。

在吃這方面,張小姐可謂海納百川。大餅夾油條這種搭配現在充滿大街小巷,非常普遍,而這種吃法在上個世紀就存在了。張愛玲不僅吃過,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她吃出了自己的領悟,張愛玲說:大餅油條同吃,由於甜咸與質地厚韌脆薄的對照,與光吃燒餅味道大不相同,這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她說把油條塞在燒餅里吃,油條壓扁了味道就稍差,因為它裡面的空氣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張愛玲在進中學前,有一次在一個白俄女鋼琴教師家開音樂會,去的都是她的學生,全都彈得非常好。只有給她彈的一支,拍子慢沒有曲調可言。張愛玲覺得非常跌面兒,會後女教師招待他們吃點心,上面擺的全是五花八門的各種小包子,但是女教師拉著她過去的時候,張愛玲犯起彆扭,走過每一碟都笑笑說:"不吃了,謝謝。"幾年後張愛玲看到魯迅譯的果戈爾的《死魂靈》,書中的主角乞乞科夫,走遍舊俄,到處受士紳招待,吃俄國特產的各種魚餡包子,這才想起來,原來女教師請她吃的就是這種魚肉餡包子,這才悔到腸子都青了,直言:想踢死自己。

和現在許多城市女青年一樣,張愛玲的衣櫃里也總少一雙鞋,總是與好友一同去逛街買鞋,兩人在一起,結局總是吃。"吃什麼呢?"。張愛玲每次都要想一想,想到後來還是和上次相同的回答:"軟的,容易消化的,奶油的。"說來說去,還是吃甜食。

寫小說對張愛玲來說是一件任性的事,別人對她的評價,無論是好是壞,張愛玲總是夷然處之。對自己的作品她有自己的定位,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我以為人在戀愛的時候,是比在戰爭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恣的。對她來說,生活是那麼一件有趣的事,寫小說只是賺錢的一種方式,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是什麼?許多人都知道,張愛玲的那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逗逼張愛玲的段子手人生

然而,張愛玲並不孤高,也不冷傲,她熱愛生活。愛那襲「華美的袍子」,甚至愛那些虱子,愛得要命,愛得想咬手指頭,愛得想掐自己大腿。

在別人看來,她的一生是孤獨的,甚至晚景凄涼,家徒四壁,命喪家中無人知曉。殊不知一直到死前,她一直有很高的稿費收入,只是選擇了簡單生活,除了鍾愛的蛋糕也沒有什麼愛吃的,甚至友人勸告也不聽取,直到最後她也沒有停止,保持了她當初在《童言無忌》里的習慣:我和老年人一樣的愛吃甜的爛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萊、醬蘿蔔、蛤螟酥,都不喜歡,瓜子也不會嗑,細緻些的菜如魚蝦完全不會吃,是一個最安分的「肉食者」。

人生只有一種成功,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在接近生命的終點之時,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做自己喜歡的事,已經是一種成功。

(作者:霍老爺、柳和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