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位北洋軍閥的骨氣:最後的士大夫,本可以東山再起卻選擇拒絕

兩位北洋軍閥的骨氣:最後的士大夫,本可以東山再起卻選擇拒絕

原標題:兩位北洋軍閥的骨氣:最後的士大夫,本可以東山再起卻選擇拒絕


在北洋歷史上,能夠弄潮宦海的各路梟雄,自然也經歷幾多浮沉,飽嘗權柄帶來的這種最誘人的春藥。不過,也有兩位北洋軍閥在告別廟堂後,並沒有養成戀棧的毛病,這兩人身上的骨氣,也成了清末民初最後的士大夫的背影,孑然而行,悵然若失。這兩位與眾不同的北洋梟雄,就是段祺瑞和吳佩孚。兩人曾經交過手,在直皖戰爭中算是撕破了臉,不過吳佩孚在提起段祺瑞時,即使在你來我往的電報攻伐中也必執「弟子禮」,這是一種「尊師重道」的本分。在士大夫的操守中,講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兩位北洋巨擘在江河日下的北洋宦海,用盡崢嶸一生,甚至不惜生命去印證。


作為繼任老頭子之後,即將分崩離析的北洋軍閥的當家人,段祺瑞自然知道肩上擔子的重量。不過這位群雄口中的「芝老」,用言行身教堵住了悠悠之口,沒有任何一個廟堂對手,可以在他的「清名」之下妄言。然而過於強勢的性格,也造成四面樹敵的境地,一開始沒有嫡系人馬的皖系軍閥,雖然後期編練了「參戰軍」這批人馬,但是斷然支撐不了段祺瑞的廟堂抱負,更何況他的對手中有同樣剛直的吳佩孚。不過勝亦當戰,敗亦當戰,惜敗於後起之秀不丟人,但是在馮、張兩人的夾縫中受氣,段祺瑞當然不能接受,懸節而去成為必然,搭上的心腹愛將徐樹錚,更成了段祺瑞無法邁過的心坎。



其後,寓居津門的段祺瑞,對於日軍的一再拉攏,與一直在其帳下效力的王揖唐相比,自然是骨氣傲人。他不像長袖善舞的王揖唐那般,在日軍與南方之間左右逢源,與日軍暗送秋波,不惜認賊作父,板垣征四郎離任之際,王揖唐竟表現出「離別慈父之感」,讓段祺瑞更加感到不齒與不甘,於是毅然選擇南下,接受曾經敵手的一再邀請,儘管算作「寄人籬下」也不願與日軍為虎作倀。落魄下野的吳佩孚,同樣也受到了曾經敵手的禮遇,奉系軍閥「世侄」贈其宅院,供求開銷。當山河危亡之際,樹大招風的吳佩孚,同樣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最終,日軍開出「助款百萬元,槍械十餘萬支,彈藥重火器若干」的利誘,以及助其東山再起的說辭,卻忘了「上馬拿槍,下馬賦詩」的吳佩孚,巔峰時期有人馬何止十萬,有糧餉何止十萬。這位秀才出身的落魄玉帥,對於日軍的威逼誘惑不若是冷笑著拒絕,然而最終的謝幕,是在日本牙醫「治牙」後氣絕身亡。沒有留下血脈的吳佩孚,後人曾說這也是先祖的一種解脫,因為念念不忘報國志,面對民國二十八年的北平,吳佩孚的心境自然是凄涼萬分。那份曾經的骨氣,對於吳佩孚來說不惜生命,而那份最後士大夫的堅守,功名利祿的過往以及東山再起,成了一種可遇而不可強求的坦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血性臉譜:抗戰中戰死的「書生將軍」,不慕名利,生前捐建一座藏書樓
狐假虎威的徐世昌,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反而被張作霖嫁禍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