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初定,在朱元璋的發展方案中,為何山西會被如此重視

明朝初定,在朱元璋的發展方案中,為何山西會被如此重視

當朱元璋這個從農民中走來,靠著徐達等眾兄弟一路逐鹿天下的君王,把蒙古人趕回了大漠。天下初定,他又在思考著如何處理好邊關問題。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從秦漢以來就一直處於相互摩擦相互融合的狀態。

這位洪武大帝看著地圖上那片地廣人稀的土地,研究起了蒙古人。廣袤的草原上只有成群的牛羊,長時間的遷移生活就是為了能找到安身之所。可草原上的冬天不僅僅是有寒洌的西北風,更有牛羊凍死,餓殍遍野的慘狀。草原上的部落首領們就會帶領著草原男兒去騷擾邊關來奪取他們想要的糧食和馬匹。想著想著,一個絕妙的計劃在朱元璋的腦子裡浮現了出來,他在地圖上一勾,就設置了九邊重鎮。而山西就佔了兩個。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如此重視山西呢?

這要從明朝開國之後的一次人口大遷移說起。天下剛剛平定,百姓亟待休養生息。偏偏處在中原地區的河北、山東、河南一帶卻因為戰亂成了無人之地。人口成了明朝開國的第一大難題。大片的土地無人耕種,糧食供應跟不上,中原的軍事防線也會變得薄弱。此時的山西又是另一番人口興盛,地方安定的景象。朱元璋又想到了山西人外遷的辦法,大量的山西人從洪洞大槐樹下遷了出去,至今人們還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你習慣背手走路,那麼你可能就是山西人。人口遷移後的中原地區很快進入了有地可耕,有糧可食,地方安定的局面。不得不說這次人口大遷移讓朱元璋看到了山西。

九邊重鎮駐防將士離政治中心很遠,後勤補給困難重重。九邊重鎮多在北方,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朱元璋心想山西正好是北方重要的一個樞紐,地理位置相當險要。如果守住山西,就相當於守住了北方。蒙古人入侵中原,往往都是從山西大同開始的。不如把往邊關送運糧食的任務交給山西人。於是朱元璋和山西商人達成了一個協議,由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關等重要邊關要塞輸送糧食,政府給予山西商人合法販運官鹽的資格。要知道鹽的買賣一直掌握在政府官方的手裡。山西河東地區自古就有鹽池,這下不僅河東的鹽引掌控在了山西商人的手裡,後來就連兩淮地區的鹽引也壟斷在了山西商人手裡。

山西商人想要往邊關輸送糧食,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於是在崇山峻岭間,又看到了山西農民的身影。他們推著載運糧食的小車從富庶的南方運回糧食,又把糧食運到邊塞之地。常年奔波在這條商路上,不僅需要耐得住寂寞枯燥,又要有強壯的體力。可是古樸的太行山培育了同樣古樸堅韌的山西人。他們用最單純的方式堅持著,也慢慢完成了從農民到商人的哲學轉變。許多年後,恰恰是這樣的山西人成為了天下第一商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悅星帆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博悅星帆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