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編劇被「寄刀片」,主演卻火爆粉圈,《鎮魂》的爆火是題材紅利使然,還是粉絲經濟找到了新出口?

編劇被「寄刀片」,主演卻火爆粉圈,《鎮魂》的爆火是題材紅利使然,還是粉絲經濟找到了新出口?

在今年的網劇里,比《鎮魂》播放量高的不少,上熱搜頻率能與之媲美的卻幾乎沒有。但就是這樣一部小成本的小眾網劇,牢牢圈住了一批高度忠誠的劇迷。劇迷們以「鎮魂女孩」自居,一邊Diss尷尬的劇情,恨不能給編劇「寄刀片」,一邊卻以最具戰鬥力的姿態為雙男主應援,將兩位主演捧上了流量的寶座。

是因為網友對這類作品渴慕過甚,讓其坐擁題材紅利?還是這部改編作品確實切中了原著里的人設精華,用角色點燃了粉絲的熱情?

題材紅利,是圈層爆款的VIP通道?

《鎮魂》爆火的最大原因,來自於原著粉的「熱情」,而原著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耽美小說。自從《上癮》迅速爆火又迅速下架之後,這個領域已在網路被圈定為雷區,即便有著基數龐大的受眾,也沒人敢輕易嘗試。

在耽美題材影視劇極度稀缺時,有著超強影響力的耽美IP改編作《鎮魂》出現了,不管它被怎樣大刀闊斧地改編為「兄弟情」,也不管多粗製濫造,它都註定會引發原著粉的高度關注,甚至是整體耽美受眾的關注。

在彈幕里,這群基數龐大且高忠誠度的受眾小心翼翼地抑制CP魂,刷屏「社會主義兄弟情」;在社交網路上,她們絕口不提「耽美」二字,而是將兩位主演和角色一起,一次次送上熱搜……由此可見,對這類題材作品的渴慕,和審查的強勢高壓反彈,讓該劇的核心受眾群體與作品站在了一個陣營,「鎮魂女孩」們將這部來之不易的作品視為禁忌邊緣的「夏日狂歡」。

而這種題材紅利並不僅限於耽美領域,「盜墓」領域、「非主流刑偵」領域也都曾上演過因題材紅利帶來的「爆款」奇蹟,比如《盜墓筆記》和《餘罪》,在它們面世之前,各自的領域處於「有觀眾沒作品」的狀態,這才是它們能在饑渴的圈層火爆,並將影響力蔓延開來的重要前提。

《盜墓筆記》的爆款基因里,「題材紅利」和「流量明星」都是強有力的支撐。在《盜墓筆記》上線前,「盜墓」系列已經在網路積澱了近10年的受眾,而彼時的IP改編還未被消耗過,有天然的網路受眾好感度和關注度,再加上兩大高顏值流量明星的加盟,直接讓這部劇以高姿態進入網友視線。

從下圖的單日流量走勢也能看出,在該劇上線之初,就吸引來超高關注,快速達到了流量高峰值,隨後劇情引發口碑反彈,再加上會員看全集模式帶來的流量聚攏效果,該劇後期流量走低。

對比之下,《餘罪》的播放量走勢截然不同,這部劇沒有強大的IP流量基礎,前期流量並不高,但隨著劇情展開,這部帶有個人英雄色彩的刑偵作品因為人設和劇情的突破,也開始吸收題材紅利,播放量一路走高。

再來看看耽美的開山網劇《上癮》和適應了「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之後的《鎮魂》的單日播放量走勢。

《上癮》原IP帶來的流量紅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開播半個月後,《上癮》流量到達高峰值,但這種流量盛況維持一周之後因下架戛然而止。

《鎮魂》同樣有著IP流量紅利,近三年來耽美被禁加劇了這一稀缺題材的流量價值,在「腐女們」口口相傳下,這部劇流量一路走高,最終成為圈層爆款。

這四部頗具代表性的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爆款」,不僅僅是它們佔了先機,更重要的是它們在特定圈層受眾里被高度認可,讓受眾甘願為之買單,這才是題材紅利的正確打開方式。

它們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播放量上,還體現在它們為製作方和平台方帶來的高話題度,對平台付費會員數量的拉升,以及對相關主演人氣的拉升等等方面。

如果角色與受眾能深度共振

影視劇也能偶像養成?

《鎮魂》帶來的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主演的爆紅。儘管《鎮魂》只在圈層爆火,但主演的熱度卻不次於頭部網台劇,劇本身的影響力與藝人熱度之間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種懸殊的存在,與「鎮魂女孩」們對雙男主的熱愛,和對兩位主演朱一龍和白宇的滿意度直接掛鉤。

下圖為《鎮魂》開播前後,主演朱一龍和白宇的人氣對比,兩位正劇范兒十足的主演均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自身魅力與角色高度契合,成為原著粉心目中高還原度的「沈巍」和「趙雲瀾」。

其中,演員朱一龍的人氣變化最為明顯,這位入行近十年的演員曾在大小熒屏出演過形形色色的角色,數度擔任作品男一,有觀眾緣卻網路人氣不高。隨著《鎮魂》的播出,朱一龍用細膩的演技和高投入度精準飾演出三種角色狀態,而他本人自帶的儒雅和軟萌氣質也因與角色「沈巍」高度貼合,而受到「鎮魂女孩」的移情和偏愛,屢屢登上熱搜。開播37天以來,演員朱一龍35次進入Vlinkage新媒體榜單Top10,其中22次登上榜首,最高指數高達9.3,成為當下人氣最高的演員之一。

演員白宇同樣因《鎮魂》而人氣大增,在《鎮魂》開播前,白宇就因《微微一笑很傾城》和《美人為陷》而頗具人氣,《鎮魂》開播之後,人氣有了較大幅度攀升,23次進入Vlinkage新媒體榜單Top10。

《鎮魂》主演的增長曲線與《餘罪》高度相似,《餘罪》主演張一山在該劇大熱之前,也是一位有觀眾緣、有演技,卻網路人氣不高的演員,而張一山飾演的「餘罪」一角同樣與演員本人高度契合,再加上演員精準的表演,讓角色極具個人魅力,最終贏得了觀眾的移情和偏愛。

《鎮魂》和《餘罪》題材不同,卻在內容和影響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首先在作品風格方面,都天生自帶網感基因,是網友喜愛的類型;其次,都塑造了出彩的主要角色,所有的劇情設置幾乎都為主角服務;最後,都選擇了與角色高度貼合的演員,而且這些演員演技在線,原本就自帶個人魅力。

當角色成功被塑造出來,與受眾產生深層次共振,以年輕人為主的目標受眾就能轉化為演員的個人粉絲或角色的CP粉,這種流量的高轉化率帶來的造星效果,甚至不次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圈粉能力,這一點,《上癮》便是最佳案例。在《上癮》開播前,黃景瑜和許魏洲都是沒有人氣基礎的新人,而《上癮》之後,各自憑藉角色人氣飛速增長,走紅速度和熱度不亞於素人選秀。

細究這三部作品,製作談不上精細,邏輯也談不上嚴密,配角的表演也一言難盡,但卻都將重心放在「主角」身上,當這些富有個人魅力的主角們活在了受眾心裡,受眾對角色的熱情便能移情至主演和劇作本身,帶動了整個品牌價值的攀升。

事實上,角色與受眾的共振程度隨著粉絲文化的日益強大也在進化中,從《上癮》兩位主演的走紅已經可以看出,受眾對兩位主演的偏愛足以讓她們轉化為粉絲,到了《鎮魂》時期,這種轉化更為迅猛而規模化,受眾們甚至有了自己的組織——「鎮魂女孩」,在「鎮魂女孩」們大規模的傳播下,主演的人氣和劇作本身的影響力得以迅速擴大。

看來,在偶像養成節目之外,影視作品也能成為粉絲經濟的重要載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潛伏在《獵毒人》里的侯夢莎,再次解鎖「警花」的N+1種打開方式
古裝劇迎來暑期同檔對決,如何尋求「突破」?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