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國廢除漢字,45年後後悔了,日本網友:不要玷污漢字了好嗎?

韓國廢除漢字,45年後後悔了,日本網友:不要玷污漢字了好嗎?

中國古代文化燦爛星河,其文字、服飾、禮儀、建築等更是被周邊小國爭相模仿。可惜,隨著明朝滅亡,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進一步蠶食,中國漢文化圈逐漸解體,曾經的那些事無巨細、競相模仿中國的周邊小國,也近乎瘋狂的廢除漢文化。

在上個世紀4、50年代,在韓國,你可以隨處可見各種漢字招牌,就連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寫著漢字名字。當時韓國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諺文,它是由15世紀的時候,李氏朝鮮的世宗國王創立的。

韓國的諺文,其實是一種拼音文字,雖然好學,可是在創立以後的幾百年內,並沒有成為朝鮮的主流文字,其接受度是非常低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歸根結底就在漢文化圈上,在當時,仰慕漢文化、學習漢文化,在朝鮮這些國家中是很常見的,所以無論是韓國的文人大臣、還是底層的百姓,都不願意使用諺文,而選擇學習漢字。

但是在清末時候,日益腐朽的清王朝逐漸沒落,作為小弟的朝鮮國,看著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被各個西方國家一頓胖揍,甚至連東邊的日本都打不過了,其心裡也逐漸的動了心思。

隨後在1948年的時候,隨著民族意識的崛起,廢除漢文化、發展本國文化的口號逐漸的流傳在韓國上層。隨後就頒布了《諺文專屬用途法》,規定了韓國的公文必須用諺文,不過在這個時期,並沒有說要廢除漢字,公文上也可以在諺文後面注釋上漢字來的。

在1970年的時候,當時的韓國總統朴正熙宣布廢除了漢字。雖然在之後又允許中等學校以及高等學校可以使用漢字,但是小學完全廢除,加上漢文不用考試、淪為選修課程,漢字在韓國逐漸「消失」。

不學習漢字有什麼後果呢?在韓國的標準韓語大辭典中,有51萬多個詞,其中58.5%是漢字詞,而韓語的固有辭彙僅佔25.5%。再加上韓國歷史上的文獻和記錄都是漢字記載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漢字,依舊意味著年輕人無法學習本國的歷史和古籍;另一方面,諺文作為拼音文字,很難讓人深入的去理解,這也導致了韓國年輕人的閱讀能力極度下降。

所以在民間,韓國很多團體都在呼籲恢復漢字。如今,經過45年的時間,漢字終於在韓國教科書中「復活」了。

在2015年的時候,韓國小學教科書已經用韓文和漢字的並列表記。這也意味著從1970年從小學教科書廢止後,終於重新恢復過來了。

面對韓國的這番舉動,旁邊的日本網友笑了,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

l 韓國人不是說漢字是自己發明的嗎?

l 如果一直確實用漢字的話,結果就是韓國的中國化。

l 不要玷污漢字了好嗎?

眾說紛紜,誰也說不定恢復漢字對韓國來說究竟會有什麼結果,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歷史如雲煙原創,歡迎關注,大家一起來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如雲煙 的精彩文章:

民國第一女刺客,為報父仇不惜以身相許,三槍打死孫傳芳卻被特赦

TAG:歷史如雲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