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阮益嫘:自媒體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阮益嫘:自媒體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現在,每當提到一種新鮮事物,人們總喜歡冠以各種「時代」,比如手機變智能了,我們稱為「智能化」時代;自行車不用買回家,而是在路邊即停即用,我們稱「共享」時代;媒體平台個人化、私人化、平民化,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主傳播者,我們又稱之為「自媒體」時代,而每一種時代名詞,代表著社會某種進步,然而,有人認為這些進步同時也伴隨著煩惱,真的是這樣嗎?

又是一個時代

過去,在互聯網不發達的時代,報紙和電視是人們獲得外界信息的主要來源,而這些機構通常由官方運營,負責向大眾發布、傳播消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也更加便捷,時間上也更具時效性,由單一的官方運營到社會組織運營,特別是微博、微信、帖吧、論壇、互動社區等平台的興起,使得個人可以向不特定人或群體傳遞非規範性信息,傳播呈現出更加自主化和平民化,大眾有了自主發聲的機會,我們不僅可以「聽」,可以「看」,還可以「說」了。正如邁克爾·哈耶特(美)——托馬斯·納爾遜出版公司董事會主席在他的著述《平台:自媒體時代用影響力贏取驚人財富》一書中所表達的那樣,平台就是舞台,而這個舞台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並非木頭水泥製造,是由人搭建而成,是你接觸到的種種社會關係。在這個平台,可以幫助你使自己的聲音被別人聽到,讓你的聲音傳得更遠。

自媒體無處不在

自媒體既是獲取信息的地方,也是展示個性與人格的地方,你可以實名也可以匿名,根據興趣愛好將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發布,在這樣一個平台你可以自由發表觀點,與其他人交流,如果自媒體玩的好,還可能一鳴驚人。經營者則看中了其中的商機,他們除了知道要生產出讓人慾罷不能的產品,他們還深知世界上最有效的銷售捷徑無疑是口口相傳,在自媒體平台贏得的口碑通常能使他們獲得豐厚的利潤。公益活動的動員也加入進來,利用自媒體圈粉。時政領域的自媒體,則致力於打造時事政治傳播的金字招牌,他們要改變政治在人們心目中神秘、深不可測的印象,當下熱門的「一圖觀政」,讓時政不再是「秘密」、充滿著「猜測」,它正在慢慢變成一種常識、一門科學,有規律可循的。當然,這個平台還可能表達政治訴求或舉報個案,甚至是謠言的傳播擴散等等那些你想不到的用處。

自媒體到底有多強大?

2014年11月22日晚,新華網發起組織「4G入口——自媒體聯盟」,一天之內就吸引了3000個媒體人、投資人、研究者、創業者、生活達人的知名自媒體公號參加。國內最大自媒體聯盟由此誕生,這背後是影響覆蓋5000萬人群。自媒體的力量不言而喻!

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全球50%的社交網路用戶會進行新聞故事、圖片或者視頻的分享,每10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3個會通過Facebook獲取新聞,中國社交平台分享新聞的用戶高達78.5%。

過去在某一個地方發生的負面事件,經過人們口口相傳,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傳播出去,今天,數據交流改變了一切,一個人的不滿可以通過寫郵件發給朋友,發微博,上傳博客帖子,一眨眼的功夫,不愉快的經歷會連鎖反應成為幾千人甚至更多人的感受。更有甚者動動手指,為搏眼球有意無意的歪曲、添油加醋,就可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你也可以說,自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又變成了一種「武器」,雖然還不能像法律那樣直接捍衛權利,至少作為輿論的平台,未進入到法律程序的事件,通過媒體平台發聲,間接地可以起到監督作用。自媒體讓城市、國家之間變得沒有距離,信息共享了,再沒有隻屬於哪一個地區的消息或者事件,只要傳播開來,似乎就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因此,佔領和捍衛網上陣地,成為了很多領域生死攸關的問題。

你的選擇是什麼?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新媒體產業也不例外,新媒體生態帶來無限便利,各種傳媒產品、信息充斥眼球,讓你感覺新鮮,偶爾也令你感覺到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過度媒體化帶來話語秩序失衡,一些新媒體企業為追求商業利益,用虛假信息、「三俗」信息吸引受眾,污染媒體生態環境,使雜言、噪音沖淡了真實聲音。面對信息轟炸,如何接收與辨別信息成為了很重要的問題。

傳統媒體文字都是經過層層打磨、字斟句酌,甚至是嚴格審核,才會進入到公眾的視野,而自媒體平台的言論則不會事事都如此,常常未經審核就出現在公眾視野,自由發揮之下,就很容易出現不假思索的主觀判斷。尤其是面對負面信息,不同的立場表現出的態度和言論五花八門,各種奇思怪想足以淹沒事件本身,最後被誤導的人們去關注負面信息引發的奇談怪論,而忽略了事情本身。

因此,自媒體時代對信息應當有更多理性和冷靜的思考,不應該盲目跟風,應有意識地增強辨別能力,過濾掉垃圾信息,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不了解具體事件真相如何時,能夠以一種辯證的態度,站在更加客觀、全面的視角看待事件,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去發表言論,避免在不良信息的誤導之下跑偏。人人都有話語權,人人都可用麥克風的時候,約束就顯得很有必要,不管是自律還是他律。讓高質量的言論生長,就要對那些不是本人創作的,僱用槍手或者剽竊他人作品的行為堅決抵制,網民需要的是便捷、高效,更重要的是有序的網路空間。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網采編中心)

原標題:自媒體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七屆世界和平論壇「構建安全共同體:平等、公平、正義」在京開幕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研討會在滬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