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我們的空調和你前任的心一樣冷」

「我們的空調和你前任的心一樣冷」

Lens按:

有沒有發現,紅底白字的橫幅好像漸漸在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它曾經紅極一時,作為一種價格低廉的宣傳手段佔領大街小巷,抓眼、押韻、戳痛點,讓你過目不忘,甚至一度成為中國的街頭特色

但如今,你很難再看到各種各樣的橫幅,它們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本文已獲得Aha視頻(ID: ahavideos)授權

把問句變成填空題的句式,已經在網上流行了一陣:

「我已經很久沒有______。」

也許因為這個句式很容易代入自己,總有人樂於填入答案:

高潮過了;

對象了;

喝冰闊落了;

心動了;

撿到錢了;

......

頭髮了。

我來自四線城市的同事填了七個字:看到路邊橫幅了。

他說,「路邊橫幅慢慢消亡的過程,也是我逐漸喪失表達欲的過程。」

這條紅底黃字的條幅讓我失了眠。

僅僅十個字,沒想到標點還有如此奇妙的用法,斷句在此刻成為了一種玄學,鬼斧神工,鬼斧神工。

上一次如此難熬的閱讀體驗,還是高中語文老師在做文言文解析

這也許是路邊橫幅的一次重大失誤,也可能是一次行為藝術。

橫幅的功效

比起老外的塗鴉文化,中國人更喜歡在街頭用橫幅。

它取之簡單,用之高效,深受民間人士喜愛。

比如這幅,跟「差點兒上北大」異曲同工。

沒有標點的斷句難上加難

橫幅在隨時準備著戳你痛點。

它是口號擔當,所以要押韻。甚至連說唱音樂中的「單押」、「雙押」也被橫幅信手拈來。

「趣」與「欲」在句尾形成單押

「處火」與「出所」在句末形成雙押

橫幅是一種聲明,用來強調價值觀再合適不過。

橫幅篇幅有限,必須做到短小精悍,表意準確。

如果你用橫幅來迎接貴賓,通常會顯得特別正式。

但凡能上橫幅的事,就不可能是小事。

作為一種價格低廉的宣傳手段,橫幅曾紅極一時,甚至一度成為中國的街頭特色。

可如今你很難再看到各種各樣的橫幅,它們的盛世屬於上世紀80年代。

最早的線上線下聯動

1979年春天,各種准個體戶與小老闆們並沒意識到,中國的電視廣告業即將崛起。

當時,上海電視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並播出了「參桂補酒」廣告,這是我國大陸地區的第一條電視廣告。

「參桂酒」酒標

改革開放的大潮下,50年代的「三轉一響」開始變更為新四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

由於當年商品緊俏,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及照相機被一度稱作「三轉一響帶咔嚓」

80年代四大件:單開門冰箱、黑白電視機、滾筒洗衣機、錄音機

人民的購買力空前高漲,有電視的看了電視出門購物,沒電視的為了買電視出門購物,城市裡一度出現過萬人空巷買電視的場面。

生產力的解放讓人們有能力消費「新四大件」,還讓曾經只承擔政策口號功能的橫幅開始變成廣告。

只有商業介入,變化才是翻天覆地的。

無論商場還是公司,開業時掛的條幅越多,說明你越富。

有了條幅,誰還需要外牆裝飾呢?

伴隨著電視機的普及,條幅與電視廣告組成了最早期的線上線下聯動模式

衡量一個品牌實力是不是真雄厚有兩條標準:上得起電視,掛得起橫幅。

武松打虎靠的也是「條幅」

橫幅最終成為了人民喜而樂見的宣傳方式,這一切都歸功於現代印刷業的繁榮,然而在打字機出現之前,「橫幅」一詞其實就有據可查了。

曾在通州傳教和辦學40多年的美國公理會傳教士謝衛樓(Devello Sheffield)曾在1880年發明過一台中文打字機,《中國人的氣質》一書的作者明恩溥後來在悼文中證實了此事,他說,「謝衛樓曾發明了一種實用的中文打字機,並在紐約鑄造了一台,但後因費用昂貴,未能普及」。

「橫幅」一詞有記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詩人陸遊,他在《夜飲即事》中寫道:「更作茶甌清絕夢,小窗橫幅畫江南。」 清代詩人曹寅則在《朱園看梅憶子猷》中寫道:「我行石城東,每擬寫橫幅。」 曹禺也在《日出》第三幕寫過:「中門框總是『情郎艷鄉』或『桃源佳境』的橫幅。」這裡的「橫幅」指的就是橫著的字畫、標語等。

你甚至可以說,武松之所以能打死景陽崗的猛虎,一定程度上也是那句「三碗不過崗」的廣告效應。

到了民國,各種學生運動風生水起,白底黑字成為學生們以筆為槍最直觀的展現。

至於紅底白字的顏色習慣我們可以說是共產主義的審美傳承,因為你甚至可以在俄羅斯十月革命的戰場上看到它的身影。

橫幅是違法的

2006年7月1日,《戶外廣告登記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在商店外面懸掛條幅,屬於戶外廣告,要經過工商局廣告部門審查批准才能懸掛。否則,就屬違法行為。

橫幅的氣勢嚴重受挫。

而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網頁廣告、手機開屏頁面,還有北京世貿天階的「全北京往上看」、上海外灘的震旦大廈——它們巨大的樓體屏幕晝夜閃爍,廣告費再高昂也阻擋不了那塊LED的魅力。

「震旦大屏幕」在2011年的廣告費用為33.3萬每月,每晚滾動播放30次,每次15秒。

如果你想在一個晚上,連續播放自己的廣告1小時——不減價,還是33萬3。

價格如此高昂,每一個字都得斟酌,這樣的廣告拒絕俗不可耐,要有水平。

「震旦大屏幕」,於2003年4月1日正式啟用,寬57米,高63米 ,可視面積高達3591平方米,在200年10月獲得吉尼斯世界最大屏幕記錄。700米開外,人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得到屏幕上的圖像。

電視廣告、箱體廣告、互聯網廣告價格都不低。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要謹慎使用、要高級。

技術的快速迭代讓人們來不及發現,通俗的橫幅已經消失。

10年前丟掉的「橫幅」

又被撿了起來

今天又不同,實體廣告都吸引不了你的注意,更別提身形微小的橫幅。

手機成了人的器官,手機上的個性推薦、首頁推廣、粉絲頭條,針對內容與用戶的定製廣告層出不窮——能吸引你點開就是勝利。

從開屏廣告到軟文標題,互聯網時代的文案與10年前的橫幅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痛點、共鳴、反差······非常接地氣,非常草根,非常容易傳播。

各種app廣告甚至從線上做回線下,為的就是打造品牌形象,而這行為本身也只是一種廣告。

丟掉橫幅以為是進步。走進互聯網也以為是進步。

當然這些的確是進步。

即便曾出現過唯書面語和嚴肅表達馬首是瞻的時代,更簡單的表達方式還是轉了回來。當人人都掌握資源時,流行的就還是人的語言。

條幅不是寫給中產和文化人的,同理app廣告也不是。它們屬於群眾,只是文人更擅用這些。

只是眼花繚亂時,容易懷念那「速可達」的、紅底白字的樸素橫幅。

我同事最近下鄉,去了一些偏遠山村。他發現那裡還有像是橫幅的牆體標語:

法國詩人科克托說,「藝術創造的醜惡,將隨著時間不斷變得美麗;相反,時髦產生的美卻總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得醜惡。」

不管是藝術還是時髦,越丑越容易快樂。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席捲亞洲的棕紅色眼影,和大街上越來越像的「漂亮女人」
我們愛所愛之物因其是其所是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