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障體系更完善才是真「葯神」

保障體系更完善才是真「葯神」

東莞市民政局官方網站日前發布關於向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東莞市困難家庭重特大疾病「二次救助」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的公告。該方案所稱重特大疾病「二次救助」對象,是指因患重特大疾病,經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困難家庭醫療救助後的重點救助對象、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和低收入救助對象。申請對象年度內個人實際自費費用累計超過10萬元(含10萬元),按個人年度內實際自費金額的20%給予救助,年度救助最高限額為10萬元。(7月18日,《東莞時報》)

當下,重大疾病處於高發態勢,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場重大考驗。從「談癌色變」的心理恐懼和普遍焦慮,到「一人患病,全家倒下」的現實危機,重大疾病成為社會公眾生命和經濟的巨大威脅。這在觀念層面衝擊人們認知,同時又在倒逼構建各項保障救助機制。發軔於民間的網上眾籌,囿於公益慈善資源有限性,很多時候無異於杯水車薪,即使能在眾人接力中湊齊費用,很多時候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各方呼籲制度性的重大疾病保障機制,從社保到商保的網路正逐步成型。而困難家庭重特大疾病「二次救助」,顯然是進一步完善制度性保障機制行動的一部分。

重特大疾病「二次救助」,是回應社會關切的民生舉措。不久前,國產影片《我不是葯神》引發廣泛熱議。影片反映出,一些重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貧,不少患者吃不起「救命葯」而苦苦掙扎,這引起全社會強烈共鳴,甚至引起高層批示要求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重大疾病給普通中低收入患者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痛苦和折磨,更是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減輕重大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降低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已然成為最為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之一。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很多重大疾病,包括老百姓所謂的「絕症」,並非不可治療,但前提條件是花費巨大,關鍵要看患者是否有相應的經濟能力。罹患重大疾病,除了手術費,還有藥費。「吃了三年葯,房子吃沒了,全家吃垮了」,這並非影視作品的台詞,而是部分患者的真實寫照。應對重大疾病治療,患者及其家庭已是力所不逮,公共保障和救助機制必須出手。

毫無疑問,全社會應對重大疾病,不斷完善的保障機制才是真「葯神」。在推進重大疾病手術和藥品降費基礎上,要推動更多的治療和用藥費用納入醫保報銷體系,要針對癌細胞轉移、癌症容易複發等情況,推動建立「二次救助」等機制,在最大程度上「熨平」巨額醫療費對少數中低收入家庭的衝擊,讓醫療救助保障體系真正發揮基本公共服務的兜底作用。

文/賈慶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時間網 的精彩文章:

堪稱機器人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給了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
去法國小鎮的教堂談場戀愛 才會覺得人生真美好

TAG: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