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難當頭,此二人一個賣國 一個為國捐軀 賣國者卻保住了一座城

國難當頭,此二人一個賣國 一個為國捐軀 賣國者卻保住了一座城

(說歷史的女人——第278期:文/冰島啖冰 配圖/歷史小妖精)

題記:1645年,中國出現了兩個聲名顯赫的人物被後人津津樂道。一個是民族英雄史可法,一個是降清賣國賊錢謙益。本來這兩人都是正面人物,被公認的清正廉潔的高官,而且同朝為官,史可法是兵部尚書,錢謙益是禮部尚書,都是最高級別的官員,但是經過那年的20天的洗禮之後,史可法成了民族英雄,受到萬世敬仰,而錢謙益成了歷史罪人,遭到萬民唾罵。但這位遭罵的錢謙益卻間接保住了一座城,使百萬生靈免於屠戮,而史可法為國捐軀之後,揚州城卻慘遭屠城,80萬人慘遭殺害,民族英雄史可法難道沒有一點責任?那麼在國難當頭之時,此二人一個選擇賣國,一個選擇為國捐軀,但賣國者卻保住了一座城,這其中的緣故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1645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年份之一。剛在前一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帝歪脖樹弔死,大明政權覆滅。不久,李自成又被清兵趕跑。大順政權亡後,清軍大舉南下,勢如破竹,很快吞併中原,逼近江南。當時,大明還有半壁江山,後稱南明,是史可法、錢謙益等人在崇禎帝亡後在江南擁立的弘光(朱由崧)朝廷,面對如狼似虎的清兵,有人主戰,有人主降。以馬士英為首的主降派得勢,而主戰派的代表史可法失勢之後自請督師江北,意欲奮力一搏,試圖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按下不表。

卻說1645年月5月15日,清軍大將多鐸率大軍兵臨南明都城南京城下,國難當頭,是戰是降?這不僅關乎大明江山生死存亡,更是關乎一個民族的危亡!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錢謙益率眾臣屈膝投降,從此走向他人生的恥辱階段,被人罵為民族敗類,賣國賊等,甚至說他的節操還不如一個妓女。因為在投降之前,他妻子柳如是(曾是秦淮八艷、秦淮四大名妓之一)勸他跳湖自殺,他試了試水說水太涼,拒絕跳水自殺,其妻柳如是便毅然決然縱身跳入湖中(後被救出)。

關於他剪辮子的傳說更是令人不齒:南京淪陷後,清兵下令剃頭。民眾對此議論紛紛,有許多抗拒者。錢謙益有天忽然說:「頭皮癢得厲害。」繼而突然出門而去。家人以為他去用篦子篦發止癢。不一會兒,見他剪了頭髮,變戲法一樣,頭頂光不溜球,只在後腦上留了個辮子進來了。從此他欣欣然做起了大清的禮部侍郎。有人寫詩嘲諷他:「錢公出處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而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馬士英妹夫)和河南參政兵巡道元樞(兵部尚書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繼絕食而死。

當然這些都是諷刺錢謙益的傳聞,但不管怎麼說,當時他作為朝廷重臣(也應是首臣),國難當頭,不思抗敵,不敢以身殉國,率眾投降,都是為人不齒的。以國人的想法,當時錢謙益不僅是朝廷重臣,大權在握,而且他當時還是東林魁首,復社領袖,文壇領袖,學界名流,在當時的大明有很大的影響力,若他振臂一呼,堅決抗敵,誓死衛國,一定會應者雲集,得到全民響應,若如此,大明江山或許也不至於毀於外敵之首。但是筆者認為,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要設身處地一想,錢謙益當時的做法未必不是上策,且按下不表。

再說20天之前的另一件事。1645年4月25日,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揚州失守。本來史可法以為江北重鎮揚州是南明的門戶,只要力保揚州不失,南明或許有救,所以率眾奮勇抵抗,其衝天的英雄氣概揮灑的淋漓盡致,但仍擋不住多鐸的虎狼之師。史可法誓死不降,壯烈殉國。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之一,揚州十日!多鐸以史可法不降為借口,下令清兵對揚州城進行血腥大屠殺,據《揚州十日記》等書記載,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繁華的揚州城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為五色,塘為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幸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80萬條人命啊!揚州,這座千年古城,幾乎化為灰燼……

血淋淋的現實啊!你讓當時的錢謙益作何感想?即便勇猛如武將出身的史可法,尚且不能阻擋大清的鐵蹄,你讓文人出身的錢謙益怎麼做?也許,在當時投降、獻城是唯一選擇。起碼保住了一座比揚州更繁華更有底蘊的千年古城南京,保住了全城數百萬人的生命。假設錢謙益像史可法那樣頑強抵抗,毫無懸念,南京也一樣失守。

但也有人要說,你不抵抗一下試試,怎知會失敗?你以為錢謙益那幫留守南京的人是白痴啊?因為在這之前弘光皇帝朱由崧早同馬士英一塊逃跑了,群龍無首,誰還有心抵抗?你錢謙益指揮誰啊?讓老百姓上?你於心何忍?所以錢謙益投降實屬無奈,完全可以理解,個人名節事小,百萬生靈事大!不管怎麼說,老錢做了賣國者,但卻間接保住了一座城!

再反觀揚州。當然史可法為國捐軀,誓死抗爭,鐵骨錚錚,大義凜然,確實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愛國將領,這沒的說。在揚州決戰之前,清軍統帥多爾袞就試圖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嚴詞拒絕;城破後,多鐸又當面勸降,並許以高官厚祿,史可法仍斬釘截鐵地說道:「我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態不可屈。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也……」這不得不令人佩服!但反過來想一想,當多鐸來攻揚州之前,南明的大部分將領比如劉澤清、劉良佑都已率部南逃;還有許多將領如劉成棟、李遇春、許定國等已經投降,史可法請求弘光皇帝派兵援助,也遭到拒絕,其時的揚州城已成為一座孤城,僅有守軍不足一萬,如何對付得了多鐸的十萬大軍?而後面的多爾袞更有百萬雄師在虎視眈眈,史可法的抵抗無疑是以卵擊石,他也知道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然而,即使自己死不足惜,也要替全城老百姓考慮一下啊!當然筆者絕無意質疑史可法的愛國精神,畢竟史可法不是神仙,生命於他也只有一次,誰不戀生?他的死絕對重如泰山。只是,只是,可憐了那80萬的生靈了!

所以,評價一位歷史人物,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看錶象,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再啰嗦一下。當時錢謙益降清之後,並未一心為清庭賣命,而是想方設法幫助抗清人士為復國而戰,這受到後人比如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的肯定,還有再後來的,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學者的陳寅恪先生的肯定,在其近百萬字的大作《柳如是傳》里有記載的。當然,也有更多的人,比如乾隆皇帝就對錢謙益的人品大為否定,說他降清又反清,是個渣;還有著名歷史學家、明史專家吳晗先生也對錢謙益的品行極為厭惡。總之,對於錢謙益,或者史可法,都不能簡單評價,一言蔽之。在國難當頭之關鍵時刻,此二人一個賣國,一個為國捐軀,賣國者卻保住了一座城,為國捐軀者雖沒保住城,但卻獲得了千古美名,但對於此二人的千秋功罪,後人自有評說。不知各位看官有何感想?請理性評價,客觀留言,萬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他是呂蒙推薦的接班人 關羽3合殺不掉,為啥趙雲1回合就殺了?
東晉憑啥能以8萬人完敗苻堅百萬之眾?原因有4點,第3點最致命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