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最重」的文物,鎮守黃河1200年,水淹不腐至今完好!

中國「最重」的文物,鎮守黃河1200年,水淹不腐至今完好!

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勇敢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沒有先祖為我們打下的堅實的國家山河,和留下的大智慧的文化底蘊,我們也不能過上這麼令人艷羨的日子。在這個日益壯大民族,每天都充滿了自信和驕傲,我們兩千多年的歷史,賦予了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一抹神秘強大的色彩。

最能夠體現我國古代的智慧實力的,就是現在依舊存留的文物、古物,比如說兵馬俑、萬里長城、十二生肖等等。這些令世界都眼前一亮,內心暗暗驚嘆的物件,為我國提供了強有了的素材基礎。

而近期,在山西出現了重達40噸的唐代鐵牛,這鐵牛的來歷可不簡單,它曾鎮守了我國黃河1200年,並且至今完好無損,自挖掘以來,被稱為是我國最重的文物。

鐵牛在創造出來之後,是一直呆在蒲津橋上,在洪流中維持著橋樑的穩定,保護著一方人們,鎮守當地的水土。當時,人們看見這幾個鐵牛都心感親切,雖然是不會表達語言的死物,但是,當地人對於它們做出的貢獻都是心存感激的。橋樑的搭建溝通了與外界的聯繫,貿易往來、文化交流、謀求生計都方便許多。直接帶動了盛唐的經濟提升,文化發展。

眾所周知,大唐往往是跟盛世連在一起的,的確,唐代可謂是我國朝代中最為出色的一代,絲綢之路首次打通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與對外貿易。而生在大唐的這鐵牛,也秉承了當時朝代的風采,無論是質量還是紋路肌理都與真的別無二致,表達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而且,實心的鐵也能夠體現當時的鋼鐵產業也是十分可觀的。

這座橋自建成起,便在每個朝代中起到了極大地作用,在母親河——黃河上守護著她的兒女們,作為重要渡口,對於當時的發展佔據了重要的角色。雖然,後來由於河流改流別處而失去用處,但是不能泯滅它的功勞。在鐵牛被後世所挖掘出的時候,人們都被如此精湛的技藝所折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MUMU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敢」喝酒城市:一年喝掉50萬噸,每天平均要喝掉1400噸!
都知道印度髒的不行,可究竟臟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

TAG:隨MUMU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