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紅軍破譯電報能力有多強?掌握敵軍將領家書,巧妙調動敵人讓道

紅軍破譯電報能力有多強?掌握敵軍將領家書,巧妙調動敵人讓道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紅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情報準確起了很大作用。早在1927年,就在武漢成立了特科,負責情報偵察工作。紅軍利用繳獲的國軍「半部電台」,開始了無線電偵察。為什麼說是「半部電台」?因為只有收報機,沒有發報機,不過這已是當時紅軍僅有的高科技了。(作者:兵說兵事。聲明:「兵說」獨家稿件,抄襲洗稿必究)

1932年,紅軍在攻打江西贛州失利,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國軍行動不了解,攻城不成反被「包了餃子」。這使紅軍意識到加強無線電偵察的重要性,遂成立了以曾希聖為組長的電文破譯小組。經過反覆研究電文,最終成功破譯了敵軍密碼,為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曾希聖帶領部屬,先後破譯國軍800多種密碼,被譽為「紅色密碼之父」。

1933年,紅軍在登仙橋附近一舉殲滅敵兩個師,敵軍將領李默庵聞訊如喪考妣,用軍用電台秘密給在上海的夫人發了首詩:「登仙橋畔登仙去,多少紅顏淚始干。」這當即被紅軍截獲並破譯。1936年,周恩來去西安見到學生李默庵(李畢業於黃埔一期,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隨口就將那首詩念了出來,並稱讚詩寫得不錯,讓李大吃一驚。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靠著一次次成功破譯敵軍密碼電報,紅軍在長征中躲過了一次次圍追堵截。紅軍無線電偵破戰線的英雄,除曾希聖外還有「紅軍技術偵察鼻祖」王錚、外號「本子」(不用查對密碼本都能破譯電報)的宋侃夫等。

1935年3月,紅軍準備南渡烏江,但前後都有追兵,強行渡河必然損失慘重。這時曾希聖提出:可以假冒蔣給敵人發封電報,把烏江附近的追兵調開。這一建議被採納,於是曾希聖模仿蔣的口氣,給在烏江附近的追兵發了封「假電報」,成功將他們調開,避免了一場血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中日空軍首次較量,高志航以血性膽氣打出3:0戰果
三天沒飯吃就可以投降?有的回來後飛黃騰達當總統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