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乎:你是什麼時候覺得自己老了?

知乎:你是什麼時候覺得自己老了?

大概有很多這樣的時候,

開始認真的關心起脫髮的問題。

突然有一天打掃衛生,

發現柜子旁邊有一把我的頭髮,

下水道也經常被頭髮堵死,

用掃把掃了一圈,掃把總是能被頭髮纏死。

今年公司新招進來的員工已經有95後了

連他們都說自己老了

讓我們這些80、90後情何以堪。

以前的我

大概這樣

現在吧……

下了班關掉電腦就往家跑

什麼也不想動

就想睡覺

周末也不會約著朋友到處逛了

一般都睡到自然醒 餓了就打開手機叫外賣

但真正讓你不再年輕的,是你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好奇心。

和朋友聊天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誰做什麼賺得多、哪個明星又出軌了、誰誰誰又結婚了。和已經缺乏好奇心的人交談,你會發現他說的話翻來覆去就是那點事情,生活也按部就班,懶得吸收新知識,停在原地,不再進行系統優化和升級。

大多數人沉浸在自己已經被淘汰的思維方式里不肯跳脫出來,即便生活中充滿了「隔靴搔癢」的尷尬,也沒用實際行動改變的意識。

你可以平凡,但請不要平庸。

也許生活的慣性,會讓人覺得保持這種心態十分困難,忙著生存已然拼盡了全力,但需要明白的是,我們的心中存在著「忙碌的陷阱」 。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上最早的學校是一棵樹,那時候沒有圍牆,那時候說話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師,來聽的人一開始也沒意識到自己是學生。於是,人類的知識開始了。

好奇心,是始終抱著「初學者」的心態,在尊重新鮮的事物的同時,也能不斷尋求突破和自我的長進。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需要有一種「清空自己」的積極性,進而才能給更多內心的敏感區域留出空間。

哪怕是在工作中尋求另一項技能的突破,還是在學習中保有對知識的強烈渴望,或是時常反觀自己的生活習慣,並發現不好的方面及時調整,都是必要的好奇心的體現。

沒有內驅力,過分依賴客觀環境,是你遲遲無法改變現狀的真實原因。

我們總是說,家裡的環境不適合學習,下班一回到家就想趴在床上不想起來;室友很鬧騰,總是各種事兒,看電視聲音開得很大,經常笑得像豬一樣;屋子裡光線很暗,有種讓人一起床就知道這天就廢了的感覺;住的地方很荒,出門走好久才能找到一個超市;健身房太遠了,實在不想走過去。

說要減肥,口號喊三年,從來不運動,飯到嘴邊的時候還是一口沒少吃。經常抱怨不能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但一有時間還是打開喜歡的電視劇、看喜歡的綜藝節目,周末打打遊戲,逛逛商場,一晃眼一周又過去了,彷彿什麼也沒發生過。

想做的很多,但從來沒有認真的制定過計劃付出過行動。

BBC曾經出過一個紀錄片,跟蹤拍攝了50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直到他們長大。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長大後依舊貧困。在他們還在為每天的生存擔憂時,富裕家庭的孩子似乎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結局往往也如人們期待的一樣。但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他們成長在孤兒院,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常春藤高校,最終成為工程師、設計師。

很多大公司面試的時候,往往在招聘要求上寫著985、211院校優先,但真的走進公司才發現,重點院校的學生只佔百分之七八十,剩下還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都來自普通高校。明明不是重點院校,為什麼對方能通過面試而自己被刷,是因為即使是在一個宿舍里大家都在打遊戲的時候,他選擇了去圖書館,而你在大家都在學習的時候,放鬆了心裡的弦。

有人說階級固化,貧窮再難出貴子。但總有那麼一群人會打破規則,和優秀的人們站在一起,靠的就是他們心中那根不服輸的勁兒。

環境固然重要,但絕不是你不思進取的理由。

你是否只為短期利益感到興奮,無法為長遠目標堅持?

有人曾在貼吧提問,為什麼你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下面有個回答說得很好,因為學習的苦還要自己主動去承擔,而生活的苦,你躺著它就來了。

俞敏洪曾在一次學生提問中回答「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很多人一輩子有兩個追求,一個是有錢,一個是值錢。有錢不一定值錢,值錢的人早晚有錢。無論是一專多能的「斜杠青年」,還是找到並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得來的回報,都比一時的滿足來的更久,也更有價值。

我總是在工作的8小時里努力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然後留出剩餘的時間給自己學習充電。長遠的目標被我劃分成一個一個短期內可以檢驗效果的小目標,只要我做到了一個,我就可以去做下一個。就像長跑,一下子跑好幾公里太難,我只能想著先跑十分鐘,等達到了這一個十分鐘再去追逐下一個。

生活在北京,請珍惜身邊的每一個值得挑戰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科三劍客 的精彩文章:

海濱落日共飛鳥,沼澤奇境覓仙蹤—來佛羅里達發現天堂

TAG:文科三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