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罕見!把隋人寫經單字逐個放大後,筆法清晰可見

罕見!把隋人寫經單字逐個放大後,筆法清晰可見

自敦煌藏經洞開啟,大批六朝隋唐經卷墨跡在塵封千年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能不說是一大震撼。

有清一朝,由於歷史上著名的法帖真跡多被收入宮中,民間學習書法的途徑只能往金石碑帖上靠。晚清那陣兒,一本宋拓九成宮值五千大洋,比肩當時頂級書畫。在這樣的環境下,敦煌遺書剛出來那陣兒,不太為人所欣賞。道士王圓籙打開藏經洞後,一直在尋求政府的幫助,幾次找當時的知縣,均無下文,於是挑了兩箱經卷,千里趕赴當時的省會甘肅,結果道台廷棟大人翻閱一過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還沒他寫得好。——眼界畢竟有限。這種情況在民國時期有所好轉。朱家溍先生在輔仁大學讀書時,他的老師是著名學者顧隨先生(葉嘉瑩的老師)。朱家溍後來回憶到,有一次顧先生看了他的字,說:「看你的小楷大概是經常臨《薦季直表》,雖然這是正道,但石刻拓本看不出筆道的起落,可以參考唐人寫經,你買一本影印的《唐人寫妙法蓮華經》,多看看,自然會有長進。」可見顧隨先生對此有深刻的認識。

寫經未必出自名手,意趣未必高雅,但古人筆法具備,做參考綽綽有餘。今天我們以隋人寫《佛說維摩詰經》卷二為例,公布一批微距鏡頭拍攝的單字真跡,可以清楚地看到隋人的運筆軌跡。如顧先生所說:「多看看,自然會有長進。」

ps:本期文章為獨家資料,真跡拍攝,高清圖片資料較多,建議收藏~

此卷《佛說維摩詰經》卷二,包括《維摩詰經菩薩行品第十一》、《維摩詰經見阿閦佛品第十二》、《維摩詰經法供養品第十三》、《維摩詰經囑累彌勒品第十四》。首斷尾全。存15紙,每紙28-29行,行17字。起「爾時,維摩詰問眾香菩薩」,迄「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此卷卷面完好,書寫整飭,行筆流利,字勢飛動勁健,彌足珍貴。卷尾鈐印「南海藏經」陽文印一方。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有一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九十三》,卷尾亦鈐「南海藏經」陽文印。施萍婷先生《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遺書敘錄》認為是康有為的收藏品。此卷曾為濱田德海舊藏,昭和24年(1949年)5月28日被認定為「重要美術品」。《維摩詰經》是少數在印度佛教中占重要地位,而又完全融入中國文化的佛典之一。從東漢中平五年(188)到唐永徽七年(650)的四百多年間,《維摩詰經》共出現七種譯本和卷帙浩繁的註疏。其中,嚴佛調、竺叔蘭、竺法護、祇多蜜譯本已佚,目前存支謙、鳩摩羅什、玄奘譯本。僧肇《注維摩詰經》卷十評價此經:「言雖簡要,而義包群典」,是在中國最受崇敬的經典著作中的佛教文學典範。六朝至唐五代以前的維摩詰信仰主要在上層世界流布,維摩詰被作為清談名士的楷模,所謂「清羸示病之容,隱几忘言之狀」,其形象藍本正是來自顧愷之。近三百年間,《維摩詰經》一直被士大夫奉為與《易》、《老》、《庄》「三玄」並列的「四書」之一,成為我國中世紀哲學思維的經緯,是詩歌、繪畫、造像常用的題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敦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妙趣橫生,齊白石的昆蟲總動員!

TAG:敦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