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安張村古村落行記

新安張村古村落行記

新安張村古村落行記

武陵源中深隱人,共將雞犬栽桃花。

——北宋·梅堯臣《桃花源詩》

張村地處新安縣和宜陽縣交界處,溪水從村子中穿過,張村原本是很偏僻的,幸運的是現在交通發達,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這個幾乎荒廢的古村落。

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古村落,是因為這裡有一座明代的石橋,為了一睹明代遺存的面貌,我從市裡乘巴士輾轉到這個不為人注意的村子。我第一次去張村時還在上學,那個時候村子裡還住著不少人。除了石橋,還有幾座升起炊煙的明清三進院落。那時,石橋保存基本完好,只剩下一隻石獅子蹲坐在橋頭,五百年來,靜靜地守護著這座石橋。石橋兩邊的石欄板上,浮雕圖案清晰可見。過了小橋,西側是一個碾盤,看樣子已經廢棄不用好久了。石橋的東邊有一口古井,井口用石塊堆砌,轆轤上纏繞著繩子,古井還能汲水,這遠離鬧市的井水必定清爽甘甜。

回到石橋的北邊,順著溪流向東,有四座三進院落,其中有兩座還有人住,另外兩座已經坍塌。第一座有人居住的院落,剛進門的影壁牆保存完好,雖然只是磚雕,但是工藝精湛,做工精美,很難想像在這樣的荒野還能看到如此精美的建築。影壁牆的西邊有一個很小的神龕,供奉著土地神祇。院落中的房屋已經很久沒有得到修繕了,路面鋪著青磚,上面布滿了翠綠的苔蘚。磚瓦房中,用木板隔離,形成閣樓的布局,不僅充分利用房間內的空間,還可以避免潮濕的環境給人帶來的不適。在這傳統的院子中,硬山式的磚瓦建築,可以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建築智慧。第二座還有人居住的院落,大門上方正中央保存著偉人毛澤東的肖像畫;門東側的牆壁上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等人的肖像;西側有毛澤東和江青兩人的肖像畫,遺憾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破壞了。

據當地人介紹,雖然村子的名字是張村,但是整個村子並沒有一戶姓張的人家。老人們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以前的戰亂,人們在族長的帶領下找到了這處遠離戰火、遠離壓榨的「世外桃源」。在這裡居住,也在這裡傳承著祖先的文明。這不就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的一樣嗎?

遺憾的是,我最近帶著朋友到這裡遊覽的時候,石橋已經被破壞,守護著石橋的石獅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被人切割盜去,石橋上的石欄板也已經被破壞,浮雕圖案已經看不到了,就連第一座曾經住著人的院子里的影壁牆也被人給盜去。文物的偷盜,即便是這遠離城市的小村莊也不能倖免。

村子裡的人都到城鎮或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居住,日益衰落的古村落只有那些老人還在守護著。我想,曾經的這裡,必定是溪水潺潺,雞犬相聞於道途之中,楊柳依依,隨風拂動。我想,曾經的這裡,也住著一位詩人罷,不然他怎麼能找到這樣一處靜謐安逸的「桃花源」呢?我想,曾經的這裡,也有像我一樣的過客,感慨著村落的清幽與祥和!

(若隱若現的古村落一角)

(明代石橋現貌)

(明代石橋現貌)

(明代石橋上的石獅子,2009年拍攝)

(明代石橋欄板上的浮雕圖案,2009年拍攝)

(明代石橋欄板上的浮雕圖案,2009年拍攝)

(石橋南面的古井)

(影壁牆,2009年拍攝)

(影壁牆局部,2009年拍攝)

(神龕,2009年拍攝)

(現存唯一一座還有人居住的三進院落)

(保存完好的偉人肖像畫)

(慘遭破壞的壁畫)

(荒置的古村落)

(石橋東側的磨房)

(乾涸的溪流)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浣花齋讀書志 的精彩文章:

小議唐代《殷日德墓誌》的書法價值

TAG:浣花齋讀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