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收藏家有尊愙鼎,他竟要賣掉藏品,抵馬關條約賠款的20分之一

這位收藏家有尊愙鼎,他竟要賣掉藏品,抵馬關條約賠款的20分之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文字的海洋中,你見過 「愙」這個字嗎?「愙」字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它讀「kè」,為何如此生僻的字,在清末時期,竟有人用它作為齋號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吳大澂是清末著名的金石考古學家、書法家。他出生在官宦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因此,深得父親疼愛。吳大澂家中有眾多珍貴的彝器字畫,整日耳融目染,吳大澂長大後,便對收藏古器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在《清史稿》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大澂治河有名,而好言兵,才氣自喜,卒以虛憍敗,惜哉!」由於官宦家庭出生,吳大澂迫不得已走上考取功名的道路,在34歲時,吳大澂會試中式,進入翰林。

「金子終究會發光」,吳大澂進入官場後,才華得到施展,仕途一片光明。在38歲時,吳大澂開始收藏彝器字畫,就在這個時期,吳大澂開始用「愙齋」作為自己的齋號,但是吳大澂為何會選這兩個字呢?小編告訴大家,那是有原因的。

清光緒二年,吳大澂去往陝西任職。此時,鳳翔周氏帶了一個藏鼎去往西安,碰巧吳大澂與周氏相見,看到藏鼎之後,吳大澂便開始圍著鼎轉,一邊觀察,一邊對藏鼎稱讚。

周氏看到這樣的情景後,當即決定將藏鼎送給吳大澂,聽到這個消息後,吳大澂十分開心。可是,當藏鼎被送到府中時,吳大澂才反應過來,他隨意接受他人的饋贈,這不是間接地受賄嗎?

於是,吳大澂從家中取出一百兩黃金,親自給鳳翔周氏送了過去,他準備用錢購買藏鼎。

新買的鼎叫什麼名字好呢?吳大澂通過觀察,發現該鼎銘文中有一字,就是「愙」,於是,吳大澂將鼎命名為「愙鼎」。正因為「愙鼎」, 吳大澂才將愙齋作為自己書齋的名號。

吳大澂花一百兩黃金買鼎,難道他很有錢嗎?根據歷史記載我們得知,吳大澂是名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也是一位清官,正因為如此,他在貪官遍地的清朝,註定了一生悲劇的命運。

甲午援遼戰役失敗後,吳大澂的官場生涯走到了盡頭,他被皇帝罷免官職。歷史書上這樣寫道:「大澂善篆籀,罷官後,貧甚,售書畫、古銅器自給。」

吳大澂被罷免官職後,很是貧困,他靠賣書畫古玩為生。雖然,吳大澂不在官場,但是他卻心系朝廷。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其中,清政府要賠償兩億兩白銀。吳大澂得知這個消息後,義憤填膺。他當即給張子洞寫了一封信。

但為何張之洞收到信後,卻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呢?

原來,吳大澂得知朝廷要賠款後,便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準備用家中的古董助力朝廷儘早賠款。

吳大澂雖然家中生活十分艱苦,但是,他收藏的彝器字畫卻非常珍貴。總計價格一千萬兩白銀,正好可以抵去賠款的二十分之一。

賠款用古玩抵,吳大澂的想法雖然被張之洞拒絕,但他能想出這樣的辦法,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呀!這樣的憂國憂民的人,恐怕千百年來,只有他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松前屋做海帶,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傳說祖傳的黑匣子里藏有秘方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