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60歲學認字 74歲成作家:什麼時候起步都不算晚

她60歲學認字 74歲成作家:什麼時候起步都不算晚

不用書桌寫字 墊著沙發墊子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年輕人不怕起步晚,千萬別偷懶,不下真功夫,學不來真本事。」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賈瑩瑩

姜淑梅1937年生於山東省巨野縣,1960年闖關東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的家屬工。一生坎坷。60歲學認字,74歲出書。2013年她的首部著作《亂時候,窮時候》入選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注圖書」,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裡,出版之後好評如潮,贏得了無數「薑絲」,她也因此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和採訪的對象。

但是姜淑梅並沒有止步於此,第一本書的出版猶如為她打開了一扇文學大門,她因此愛上,更準確地說是沉迷於寫作。2014年8月,她出版了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年中國好書」。2015年8月,出版第三部作品《長脖子女人》,獲「2015年華文好書獎」,2016年6月,出版第四部作品《俺男人》。第五部作品即將在2019年元旦上市,第六部作品手稿也已經全部完成。

從一個文盲,到一名暢銷書作家,姜淑梅用一個平民的視角書寫了帶有「泥土氣息」的歷史,既有厚重感又鮮活生動,並以每年一本書的驚人「產量」成為文學寫作界的一個傳奇,她因此被讀者們親切地稱為「傳奇奶奶」姜淑梅。

「俺的老師張愛玲」

「六十多歲的時候俺遇到一個好老師,老師比俺小三十歲。」姜淑梅口中好老師,就是她的女兒張愛玲。女兒張愛玲與著名作家張愛玲同名。「俺娘說,俺的名字是從地里撿來的,爹沒啥文化,走到地里就突然想出這麼個名字。」但巧合的是,女兒張愛玲也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黑龍江綏化學院的一名寫作老師。

1996年,張愛玲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讀書,父母坐汽車回山東老家,途中發生車禍,父親當場身亡。父親去世後,母親姜淑梅始終無法從悲傷和絕望中走出來,兒女想盡辦法帶她散心解悶,但是她嘴上不說,日漸消瘦的身體,讓張愛玲覺得必須想個辦法讓母親走出來。

女兒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母親學認字,希望通過認字,佔滿她的空餘時間,讓她從悲痛中解脫出來。為了讓認字變得不那麼枯燥,張愛玲起初讓母親看戲曲頻道認字,後來姜淑梅又自創了編快板、順口溜認字,為了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學認字的機會,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都成了她認字的教材。幾個月後,姜淑梅就可以讀幼兒故事了。

隨著認字認得多了,張愛玲又開始讓母親看書,《一千零一夜》、「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的書。

2010年,張愛玲將母親接到綏化與自己同住,在家的時候,姜淑梅總給她講故事,並囑咐她有時間把故事寫下來。「這麼好的故事,你咋不寫呢?」「俺要是會寫就好了。」「你咋給我講的你就咋寫!」

2012年的夏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疊用過的列印紙成為姜淑梅的第一批文具。在女兒的勸說下,她正式開始學習寫字,並稱女兒張愛玲為張老師。

「六十來認字,七十來寫書」

其實這並不是姜淑梅第一次學寫字。「60多歲的時候我就寫了一陣,太難了,能認識幾個字,能給孩子講故事就夠了。」但是自從萌生了寫作的想法之後,她便在女兒的指導下,認認真真地寫起來。「一個70多歲的老人,無法很好地掌控拿筆的力度,每一筆下去都哆哆嗦嗦,像鋸齒一樣。」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近半個月的練習,姜淑梅終於可以達到張老師的「基本要求」了。

「字練好了,開始寫作吧!」滿肚子故事的姜淑梅卻不知道如何下筆,從哪寫起。「那你就從老家來到東北這段寫起。」張老師指點道。

學生薑淑梅每寫一個故事,張老師就把它放到自己的博客上,很多網友看後都紛紛點贊、留言。張愛玲的作家朋友還把她的文章推薦到《讀庫》,姜淑梅賺得了人生第一筆稿費3000元。那一晚,她徹夜未眠。

「從那以後,娘就來勁了!」姜淑梅用不慣書桌,就抱著空果箱,把果箱放在腿上就開寫,每天凌晨是她狀態最好的時候,不會寫的字也能想起來。每天除了睡覺的4個小時,一直筆耕不輟。第一本書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寫作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她就空下,等著張老師回來給她填空,她還將所有不認識的字都集納到一個本子中,成為她的「字典」,沒事兒就翻翻。如今,這本立下汗馬功勞的「字典」已經泛黃,但是當年稚嫩的筆跡尚存。

「上貨」是創作的源泉

《亂時候,窮時候》是姜淑梅的第一部作品,分為亂時候、窮時候和家裡人三部分,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講述了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人和事。第二本書《苦菜花,甘蔗芽》主要描述了姜淑梅出生的百時屯的人、事、風俗、物件,構成了一個村莊的清明上河圖。而她的第三部著作《長脖子女人》則是一部民間故事集,一部分是姜淑梅小時候聽父母親講述的故事,另外一部分則是專程到黑龍江農村和老家上來的「貨」。

「我娘愛說話,她跟什麼人都能找到話題,廣場、火車上、大街小巷,有時候是她自己去,有時候是我們一起。」張愛玲每一次陪同母親到山東老家參加活動,都要住上十幾天,她總會找一些上年紀的人,跟他們聊,讓他們講故事。

姜淑梅的第四部作品叫《俺男人》,講述了山東老家和東北一些家庭的家族故事。

張愛玲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母親本身就是一個記憶力好、愛講故事的人,她自己就有很多「貨」,但是還是有很多事情是沉睡著的,所以在寫作中,她時常會通過一些事情來激活母親的記憶,不斷地去幫助她挖掘細節,直到寫到第三本書的時候,母親的記憶完全被激活了。

「我是一個不愛哭的人,但是寫到挨餓那兩年和俺男人的時候,我真的實在寫不下去了。我不願意再回想那段時間的事兒,難受。」一邊寫,當年那些塵封的往事又躍然紙上,觸碰到了老人內心中最柔軟和最痛的地方。「我寫寫停停,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才寫完。」堅強的姜淑梅眉頭緊鎖。

「自從寫完了我父親的故事,俺娘的心結算真正解開了,寫出來了,就代表著真正放下了。」張愛玲說。

如今的姜淑梅不僅玩兒寫作,唱歌、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愛好,記者採訪姜淑梅的時候她正在家為她的第一本書《亂時候,窮時候》畫插圖。據女兒張愛玲透露,姜淑梅還想把畫畫這個愛好玩兒大,將來沒準能成個畫家呢!她告訴記者,姜淑梅第五本書中,收納了她的五十幅作品。

自從成了作家之後,姜淑梅可謂是「名利雙收」,人也變得更加自信和開朗了。「娘做了一輩子家庭婦女和臨時工,活得很善良也很卑微,但是現在她覺得自己有價值了,有存在感了。」作為女兒和老師,張愛玲打心眼兒里為母親高興。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年輕人不怕起步晚,千萬別偷懶,不下真功夫,學不來真本事。」今年81歲的姜淑梅常說。在她看來,什麼時候起步都不算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女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