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美環境史學術史簡述

歐美環境史學術史簡述

寫在前面:

時隔近一個月,從期末/訪友/支教中抽身出來的青弓終於能逮空推一篇文章,來挽救搖搖欲墜的粉絲數。

江湖路遠,風雨孤舟。今年秋季,青弓將抵達夢寐的遠方。儘管離公眾號另一位主人西風更近了,但忙於英文寫作和學業的我們倆可能降低「島城浪子」的更新頻率。

若你想就此別過,我們奉茶一盞,叩謝此間陪伴,歡迎常回來看看。

若你不離不棄,我們竭力奉獻更精緻的作品,繼續填充浪子的行囊,赴天涯追年少的夢。

順頌夏祺。

2018-7-20

歐美環境史學術史簡述(1866-2010)

——以《在西部的天空下》為定位的考察

1

#從文藝復興說起#

什麼是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高呼著以人為本、反對神本,「以人為中心」不可避免地與敬畏自然的原始心態產生衝突,藐視自然的心理應運而生。

啟蒙運動的號角一經吹響,

「人類是一個非常高貴、特殊的物種。我們具有最優美的理性和最驚人的技術奇蹟,只要能想到的我們都無所不能」。

時鐘飛轉,工業革命的天空變成了灰色——在當時人們眼中卻是「美景」——「自然不過是將被製成有用的產品的原料清單。它不再擁有自己的邏輯、秩序,或內在價值」。

人們終於開始反思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1866年,也就是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七年後、赫胥黎與威伯福斯主教辯論六年後,生態學(Ecology)這個詞被發明了出來。它的定義是:

「自然的經濟體系——即對動物同其無機與有機環境的整體關係所做的科學探察。一言以蔽之,生態學即是對達爾文所指的作為生存競爭條件的複雜內在聯繫的研究。」

遺憾的是,當全社會真正意識到生態危機的時候,已經是一百年後了。1962年《寂靜的春天》出版,如平地驚雷,不僅讓普羅大眾關心起了身邊的生態變遷,也給只關心人類社會的舊史學以沉重一擊。美國學者R·納什1967年出版《荒野和美國思想》,被視為環境史誕生的標誌。

2

美國環境史#

第一次使用了環境史這個術語的納什是怎樣給它下定義的呢?

環境史是以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為對象的一門學科。環境史是人類與其居住環境的歷史聯繫,是包括過去與現在的連續統一體,環境史研究需要歷史學與諸多學科的合作。

1970年,納什首次在加州大學開設了「美國環境史」課程,環境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正式課程。1974年,一批從事環境史研究的歷史學家成立「美國環境史學會」,公開出版了自己的專業刊物《環境史評論》和《環境史通訊》。1977年,唐納德·沃斯特的早期,第代表作《自然的經濟體系——生態思想史》,為生態學的歷史研究作了良好的開端。

唐納德·沃斯特,1941年生,祖籍堪薩斯。1989年起任堪薩斯大學的霍爾美國史傑出講席教授,2012年入選中國國家外專局「引進海外高層次文教專家重點支持計劃」項目,兼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

他的研究和教學範圍包括:北美和世界環境史、美國西部史、19和20世紀美國史、科學和自然思想史、跨學科環境研究等。

他是美國西部史學會、美國歷史學會、美國歷史學家組織的會員,曾經擔任過美國環境史學會主席(1981— 1983)。

環境史研究在歐洲的興起,大約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它的緣起,與歷史地理學有密切聯繫,法國年鑒學派、湯因比的有關著作也為其提供了理論基礎。但作為一個獨立領域的出現,則受到了美國同行的影響。從總體上看,和美國相比,歐洲的環境史研究具有更多的跨學科研究的特色和全球史的視野,而且從一開始就重視城市環境問題。①

再回到美國,社科院高國榮研究員概括指出: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美國環境史研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就研究範圍而言,研究的主要問題都屬於自然保護和資源保護的範疇,荒野研究成為美國環境史研究最鮮明的特色,而城市及人工環境則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其次,從價值取向上說,環境史研究具有顯著的環境保護主義的道德和政治訴求。環境保護主義既使環境史受益,使環境史具有鮮明的文化批判意識,同時,它也限制了環境史的未來發展。

最後,環境史研究具有比較明顯的時空特點:就時間而言,它研究的主要是近現代;就空間而言,美國環境史優先研究的地域首先是西部,其次是東北部,最後是南部。」②

3

《在西部的天空下》的學術史地位#

1991年,英國歷史學家克萊夫·龐延的《綠色的世界歷史—一環境與偉大文明的衰落》,進一步明晰了寫作「綠色」層面人類史的價值,提出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在養活人口和物質享受的壓力驅使下,逐漸強化人工改變環境,干預自然生態系統的過程。

第二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在西部的天空下》。北達科他大學的 Barbara Handy-Marchello評價說「由於沃斯特提出了問題並描述了部分發表過的成果,(這是)一組研究生們特別感興趣的探索性論文,這些論文不輸沃斯特先前的高水平研究作品。」根據Amazon和Goodreaders的數據,沃斯特最受歡迎的作品當屬人物傳記《熱愛自然:約翰·繆爾傳》。《在西部的天空下》並不是他的代表作,可能這是因為「區域專題史」受眾面較為狹窄、人們很難重視一本論文集的緣故。沃斯特領銜的「新西部史」,相較於前一代學人注重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人類不能創造的事物與人類創造的事物之間的互動關係」的研究導向。

與此同時,環境史理論的發展對傳統的世界史編撰思想形成了強大挑戰。1993年,美國環境史學家威廉·克羅農在《環境史評論》中指出:「人類並非是創造歷史的唯一演員,其他生物、大自然發展進程等都與人一樣具有創造歷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寫歷史時忽略了這些能力,寫出來的肯定是令人遺憾的不完整的歷史」。

「美國環境史學研究」項目研究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研究重點從荒野和農村轉向城市,美國環境史的研究範式發生了明顯變化:從注重物質層面的分析轉向注重社會層面的分析;從強調生態環境變遷及自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轉向強調不同社會群體與自然交往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從以生態和經濟變遷為中心轉向著重於社會和文化分析;從重視自然科學知識轉向運用種族、性別和階級等分析工具。總之,環境史越來越接近社會文化史。這一範式轉換,被美國著名環境史學家理查德·懷特稱為『環境史的文化轉向』。」③高國榮在另一篇文章中總結道,除了文化轉向日益明顯外,城市環境史備受重視、全球環境史方興未艾,這三者共同構成了當下美國環境史研究的三大趨勢。簡言之,環境史逐漸真正成為人與自然之間互動的歷史。④

有學者分析2000-2010年《環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所刊論文和書評,發現該段時間不斷地湧現出新的環境史研究熱點,如海洋環境史、環境正義、少數族群等。此外,綜合環境史的研究也逐漸引起環境史研究者的關注。⑤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環境史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傳統的研究手段、理念都不敷應用,這需要從其他學科(包括理科)藉助新概念和新手段,才能促使環境史發展成熟。⑥而在這過程中,如何處理歷史學敘述的基本特點,對環境史初學者來說不能不算是個難關。

注釋:

高國榮:《環境史在歐洲的緣起、發展及其特點》,《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3期,第108-116頁。

高國榮:《20世紀90年代以前美國環境史研究的特點》,《史學月刊》,2006年第2期,第105-114頁。

高國榮:《近二十年來美國環境史研究的文化轉向》,《歷史研究》,2013年第2期,第116-132頁。

高國榮:《美國環境史研究呈現三大趨勢》,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11-16第004版。

童雪蓮,張莉:《近十年來美國環境史研究的動向——以期刊為中心的探討》,《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年第28期,第03版,第151-160頁。

滿志敏:《全球環境變化視角下環境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思想戰線》,2012年第02版,第60-63頁。

參考文獻:

《史學概論》編寫組:《史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學術|詩歌|文學|旅行

島城浪子

歡迎評論、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島城浪子 的精彩文章:

TAG:島城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