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古話「漏伏十八gao,交秋十八盆」啥意思?瑞昌人聽說過沒?

老古話「漏伏十八gao,交秋十八盆」啥意思?瑞昌人聽說過沒?

打造瑞昌鄉土氣息公眾號,關注普通瑞昌人悲歡離合

瑞昌公安交警溫馨提醒:出行多點小心,家人少點擔心

來源:金城看一輪明月升起

今日里是本年裡「初伏」的第一天,有古語云:「漏伏十八gao(讀音同「高」),交秋十八盆。」 看這天,蔚藍無比,驕陽似火,今日必定是沒有降雨的,想必未來兩日里也是沒有雨的。

「盼著下雨幹嘛來著?-傻呀!什麼意思呢?」原來這句話里:前半句是說,在每年「進伏」的頭三天里,若是某個地方下了雨,那這一年裡這個地區的剩下來的夏季日子裡,那將是不會再那般酷熱了。

怎麼去理解它?古代天象里傳記:若遇上「初伏」頭三日,某處降雨,則該地為「漏伏」也。也就是說這兒隔三差五或者每天午後總是會下一兩場雨的,午後倘若真能來一場大雨,縱然時間不長,晚上也必是涼快好多;

後半句里是說:「立秋」那一日,要是某地下了雨,那個秋天那裡也將秋雨綿綿,裡頭的「十八」代表著雨多、雨大,老下雨氣溫也就降得比往年要早些。這又應了另一句古語:「過了七月半,放牛娃子躲地坎」,窮人家的娃兒要放牛,衣服破爛沒得換,天太冷了,趁著牛兒還在吃草,就自己先躲在地坎頭避避風。

曾記得父母親老是那麼說,他們年輕的時候,天沒有這麼熱,氣溫沒這麼高,每年到了秋天,即便是午間太陽當空照,出門摘棉花也還是要帶件外衣的,不然太陽落山了就會很冷了。要是那年正巧「漏伏」了,那摘棉花就是農家重要的大事情,能摘的趕緊摘,差不多要爆蕾的,也連棉桃一併摘回家晚上大家一起給剝了,明日里有太陽再拿外頭曬去,否則雨淋了幾回,就全都要爛在地里了。

的確是那樣的,這也是我印象里很深的記憶,想那時我們還小,到了傍晚時分,就都坐在門口石墩上望著下面的路上,盼著母親能快點回來。到了隊里(村集體小組,也叫小隊,我們通常叫對上或隊里。)頭收工了,我總能看到收工的人群中母親的身影,這時候中午出門前母親系在「花兜(用棉布做的可以掛在頸上系在腰間搭在胸腹前的分層的裝棉花的布兜樣工具)」帶子上的外衣已是穿在了她身上。

那時候,沒得電視,沒得收音機…父母親就是利用這些諺語來幫助農忙時安排栽、插、收、曬的,到了快下雨了,老老小小一大家子就都全部去曬台上收會莊稼了。如今氣象預報這麼准了,那些諺語就起不了作用了,也沒有土地可耕種了,再也不必擔心午飯還沒吃好就要飛跑去收麥子了…

2018-07-17 晴 26~36攝氏度(初伏第一天)

金城看一輪明月升起

碼頭文學愛好者,喜歡說說身邊的小事,拍拍江邊的風景

掃碼進入作者個人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昌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瑞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