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不過是現實版的《超人總動員2》

《我不是葯神》不過是現實版的《超人總動員2》

已經看過《我不是葯神》很久,卻遲遲沒有評論

因為,這部影片實在是太直擊現實,觸動人心,所以就想著多靜一靜,以便更理性的來評價這部影片。

從印度一些現實題材的影片在中國熱映,比如《摔跤吧爸爸》、《神秘大叔》、《起跑線》、《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廁所英雄》等等,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相對大片來說,觀眾更喜歡貼切現實生活的電影。

這個和國度、性別、人種無關。

人,是社會性的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獨的存在,所謂給我們帶來視聽享受的大片,讓我們的腎上腺素來得快去得也快, 遠不如現實題材的電影,可以帶給我們更多思考,甚至起到改良社會的作用。

今天看新聞,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我不是葯神》,甚至引起了總理的關注和批示,「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葯』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儘可能加快。」

我想在中國,這應該也算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如同韓國的《熔爐》。

同時間,老歪和老婆也看了《超人總動員2》。

對於老歪把《我不是葯神》和《超人總動員》這兩部影片 聯繫到一起,很多人一定覺得很莫名其妙,在很多人眼裡,這兩部影片,其實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

但老歪還是強烈地覺得,這兩部影片其實都在向我們說明一個道理。

在《超人總動員2》里,不了解真相的市政廳,下達了限制超級英雄的法案,於是大力神和橡皮女兩口子就這一法案進行了辯論。

大力神說,既然法律是不公正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維護這法律?我們應該打破這不公正的法律,去尋求真正的公正。

而橡皮女說,無論法律再不公,在原有法律沒有得到改正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遵守現有法律,在法律的框架下去尋求真正的公正。

這樣的討論和《我不是葯神》里的討論又何嘗不是一樣?

所有人都同情藥販子程勇,都恨不得法律不要給程勇定罪,但是大家仔細想一想,程勇到底有沒有觸犯法律?

在中國,一慣都講究的是法理不外乎人情,人情大過天,沒有什麼比人情更大,甚至是法律。

所以,在中國會盛行武俠小說;所以,我們會更崇尚俠文化。

儒以法亂文,俠以武犯禁。

在中國,俠一般都是遊離於法律之外。

在中國,普通人都認為道德更高於法律,就像公交車上,一些老人會覺得年輕人給老人讓座就應該是天經地義,不讓就該天誅地滅,我就可以動手幫你父母管教你。

在《射鵰英雄傳》里,洪七公才會說他殺的每個人都是經過他調查審判,沒有錯殺一個人,他就代表著法律。

這就是典型的道德凌駕於法律之上。

電影里,程勇的前小舅子曹斌曾經對局長表達過心中的困惑。

他覺得藥販子雖然賣得是假藥,但是卻實實在在能夠救到更多人,為什麼一定要抓住他們?

局長說,因為警察是執法者,必須要維護法律的尊嚴。

同樣問題,東野圭吾的《徬徨之忍》里(有2009年日版和2014年韓版等兩版電影),女兒被不良少年凌虐致死,父親為了報仇,千里追捕兇手,要手忍仇人。

小警察在追捕父親的過程中,也同樣有這樣的困惑。警察不應該是抓捕壞人嗎?為什麼不去抓那些小混混,卻要去抓那位痛失愛女的父親?

老警察回答說,警察並不是保護市民,要保護的是法律,為防止法律受到破壞,拚命東奔西跑。但法律是絕對是正確的嗎?如果絕對正確,為什麼又要頻頻修改?法律並不完善,為保護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為所欲為嗎?踐踏他人的心也無所謂嗎?

看影片的時候,覺得曹斌其實不適合當警察,這樣說並沒有貶意,只是覺得他當一名律師或許會更好。

劉德華以前演過一部根據西片《秋霜花落淚》改編的電影《法內情》,和葉德嫻一起主演。

劉德華為了救母而不擇手段,甚至在法庭上作假口供。

但是基於劉德華救母的出發點,陪審團最終還是對葉德嫻和劉德華這對母子進行了寬待。

法律的作用在於充分保障既有的社會秩序。

就象一些自卑者總認為西方人比中國人文明程度要高,比如西方人不會用盜版,但其實西方人到了中國,在沒有法律約束下,一樣會大買特買、大下特下盜版。

很多時候,不是道德讓一個人一個社會變得文明,其實歸根結底是法律。

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外國贖回了魯國人,按魯國當時的法令,是應該受到獎賞,但子貢卻拒而不受。

於是,孔子批評了子貢,說,你有錢,可以不要賞金,但後繼者,特別是窮人也會不好意思要賞金,那麼以後就不會有人再見義勇為,你主動拿到賞金並不會損害自己的道德,可是卻不能鼓勵更多的人來效法。從長期來說,這明顯就是一件壞事。做人,不能只顧自己行為高尚,還要考慮普通老百姓的道德境界。

孔子的確是一個被後世誤解太深的人。

程勇不是葯神,程勇其實是葯俠。

他的俠義之舉理應受到表彰,但同時他觸犯了法律,也理應受到懲罰。

以前,有個很經典的題目,一個司機為了救一名孕婦,連闖數個紅燈,那麼他應該受到處罰嗎?

我以為,司機闖紅燈,肯定要受到處罰,但同時他見義勇為救了一名孕婦,肯定也要受到表彰。獎和罰不混同,有獎有罰,獎大大的大於罰,能夠切實鼓勵大家來做善事,這才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答案。

電影與現實相比較,其實更好的表達了這一觀點。

所以,電影結局乍看之下似乎有些不能接受,其實仔細想一想,電影里的結局,的確也算是一個很不錯的結局。

《我不是葯神》讓我想起達斯汀·霍夫曼的一部經典電影《英雄》,又叫《無名英雄》。

在最後,女記者當眾問假英雄,我們都認為你是英雄,那麼,你認為自己是英雄嗎?

假英雄回答說:是的,我認為我們全都是英雄。只要你在適當的時候看到我們。我們內心都有一種高貴和美好的情操隨時會表現出來。在其它時刻,我們……也並不那麼像英雄。新聞界只注意到了某個時候,某個人,而不是其他人。我只是個平凡的人,意志不堅但有些勇氣和端正的品行。

我覺得這句台詞是對《我不是葯神》最好的解讀。

人生對自我的肯定,遠遠比社會對我們的肯定,要更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里暮運平 的精彩文章:

TAG:千里暮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