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式民主」深陷「撒錢大賽」 一場選舉動輒花費上千萬

「台式民主」深陷「撒錢大賽」 一場選舉動輒花費上千萬

本報駐台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選個議員,至少要千萬元(新台幣,下同)起跳;選市長,更要砸上億元經費。光一場地方選舉,至少就燒掉348億元,相當於7座台北小巨蛋的造價。最新一期台灣《天下》雜誌用這樣的數據揭示了所謂「台式民主」背後的真相。

「滿天飛舞的鈔票」

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今年初宣布參選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議員,並發布一段廣為流傳的視頻「改變選舉文化從羅智強做起」。在長達4分30秒的視頻中,沒有任何主角,有的只是台北街頭一面又一面的廣告牌,羅智強的旁白配音說,「你所不知道的選舉,廣告牌就要花2000萬」,他所要揭露的正是「廣告牌文化讓選舉陷入錢坑比賽」。

事實上,台灣的選舉從未擺脫對金錢和財團的依賴,各級選舉都面臨同樣困境。《天下》雜誌19日舉例稱,2011年年底,當時的民進党參選人蔡英文發起「三隻小豬」運動,從魚販、菜販到清潔工爭相捐出小豬,共募得2億元作為她參選「總統」的經費。今年5月底,要拼連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傳出將房子抵押貸款2000萬元。他直言,「選舉費用太高,是台灣政治敗壞的開始,也整垮整個政商關係」。

威肯公關創辦人蕭展正在政治公關界赫赫有名,輔選過的人多如牛毛。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和「總統」,都是由他背後操刀。蕭展正透露,根據他的經驗,議員選舉總開銷1000萬到1500萬元是最保守的,縣市長的開銷更為驚人,「用最保守演算法,要六七千萬元起跳,還不包括組織動員」,而一場全台的地方首長選戰打下來,應該不止50億元。「中選會」的資料顯示,在2014年島內選舉中,全台有1600人角逐907個議員職位,如果以每人平均1500萬元計價,那一年起碼撒了240億元。縣市長部分,共有84名參選人角逐22個職位,柯文哲公布的競選開銷明細顯示,他在6個月內花了超過1.4億元,「用這樣的標準來看,滿天飛舞的鈔票遠超過61.6億元」。

四大「秘密錢包」

《天下》經過調查採訪,發現所謂的「錢坑」可以分為人事行政費用、宣傳營銷費用、組織動員費用,其中宣傳營銷費用更是不斷膨脹。統稱為「文宣費」的宣傳營銷,打的是知名度和候選人形象,「搶所有人的眼球」。羅智強透露,根據地點好壞,一面廣告牌的租金從2萬至5萬甚至10萬元都有,在台北市有些候選人已經掛上近50面廣告牌,以一面3萬元計算,一年租金就要1800萬元,再算上製作和弔掛費,總數上看2000萬元。組織動員費用則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以5000到1萬人左右的造勢規模,組織動員平均200萬元起跳。一名熟知選戰的人說,「遊覽車一趟4000元算低的,平均一車30人,加上便當、水和小旗,一個人的成本即需要250元」。此外,組織費用還包括在地方和鄰里的「互動」。在中南部多次參與選戰的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選前他們在各里鄰都設有「運動員(即助選員)」,挨家挨戶服務搜集選情,至少上百人,這些人全都掛到參選人或其親人開設的公司,成為掛名員工。該議員為拉攏選區內97個裡長,還給平常關係不錯的里長每人30萬元贊助其選舉,「希望他外出拉票的同時,也要里民支持該候選人」。蕭展正還提到,人事費用成本從競選總部租金到電話、水電,再到人來人往需要的水、飲料和便當,「每天一打開門就是要錢」。

值得一提的是,台「直轄市」議員4年任期收入不過552萬元,縣市議員不超過400萬元,一場選戰的開銷就足以讓4年薪水全部付諸流水,為什麼還有人花大錢競選呢?《天下》披露了他們錢包里的「四大秘密」。一是「兼差當董事長,議員只是副業」,像苗栗副議長陳明朝是位於苗栗頭份的一個公司總裁。當初他承購土地經「內政部」核准變更為商業區、住宅區,在2015年開幕後短短兩個月就創造4億元的營收。二是「企業捐款比一年收入還多」,開發商或企業試圖通過捐款或政治獻金培養「交情」,發揮政治影響力的案例層出不窮。三是「空白支票買議員沉默權」,高雄議員吳益政自爆有一次他認為某重大工程漏洞百出、一舉刪除,「後來他們託人問我要多少錢,只要不再反對,他們都願意付」。四是「工程背後的回扣」,因為薪水有限,很少有議員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雖然「鈔票滿天飛」,但島內竟沒有查核與裁罰。律師黃帝穎稱,按規定支持者的捐助超過2000元就要申報,「但從候選人申報資料幾乎沒看到過,監察院也未針對這部分執法」。台媒直言,「沒有裁罰、沒有查核,讓選舉成為紮實的撒錢大賽」。

「政二代滿街跑」的怪象

當選舉變成「錢坑比賽」,對年輕人來說意味著參政門檻越來越高,結果衍生「政二代滿街跑怪象」。根據《天下》調查,現任議員中有1/4是「政二代」,「某某之女」「某某之子」的競選廣告牌充斥街頭。今年「六都」非現任議員140名挑戰者中,出身政治家族者達50人,佔1/3強,其中民進黨比國民黨還多。曾任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的林正修稱,將資源交給下一代其實是理性選擇,因為選舉動員相當複雜,一群人要將人力、資源用在特定的人身上,當然要找可以信任的人,血緣自然成為最值得信任的投資。

上世紀90年代後,台灣陷入選舉狂潮,隨著網路崛起,選舉生態不斷改變,但不管競爭形式如何變化,每一場選舉幾乎都是以百億元計數的金錢遊戲。有台媒質疑稱,當選舉成為「錢坑比賽」,台灣達到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民主值得商榷,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企求政治的清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表示,「傲慢的」法國是其移民問題上的頭號敵人
罕見!特朗普將「破例」出席富士康在美動土儀式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