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能否看清這10大趨勢,決定了你未來10年的生存發展

能否看清這10大趨勢,決定了你未來10年的生存發展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周末早,不知不覺,2018已經過去了近一半,相信很多小夥伴在年初都立下了讀書的flag,現在你的讀書計划進行的怎麼樣了呢?

新的一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進步,為了這個小目標,36氪為大家開設了一個新的欄目【36氪領讀】

未來每周末的早上,我們都會你推薦一本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我們都能堅持下去,讓自己在今年有所收穫。

有個詞叫「嚇尿指數」,是說一個人去到多久之後的未來會被嚇尿。比如乾隆突然踏入時空隧道,穿越到了200多年後的今天,看到滿眼的互聯網、視頻通話、移動支付,更別提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黑科技,像他一個還不知道「電」為何物的人,震驚、惶恐、三觀顛覆,這些詞恐怕都不足以表達他的心情。這裡嚇尿指數大概就是200年。

然而,同樣往前推200多年,明嘉靖皇帝要是穿越到乾隆時期,可能就覺得不過so so,並沒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適應起來毫無壓力。

所以說,不同時代要想經歷嚇尿體驗,間隔的年數是不同的。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快,嚇尿指數正變得越來越短。換句話說,人類社會正在經歷指數級的變化。「嚇尿指數」的提出者、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認為,人類在21世紀的進步將是20世紀的1000倍,下一個嚇尿指數可能只需要幾十年甚至更短。

身處這個時代浪潮中,我們感受尤其明顯。1997年,IBM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打敗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引發全球熱議。而時隔20年後,計算機打敗人腦已不再是什麼新聞了。現在關注的是機器與機器的對決。2017年,谷歌的AlphaZero 程序擊敗了2016 年的全球計算機國際象棋冠軍——Stockfish 8 程序。更可怕的是,AlphaZero 從零開始學習國際象棋,到準備好跟Stockfish 8 對局一共用了多久呢?4小時。你沒看錯,就4小時。

面對這樣一個指數級變化的世界,我們可以期待怎樣的未來?或者說,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來提前應對未來?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新作《今日簡史》中,從科技、政治和個體價值多個維度,提出了關於未來10年的重要判斷:


觀點1:數據是21世紀最重要的資產

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資產。數據爭奪賽已經開始。數據巨頭們現在評估APP和產品的標準已經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能收集到多少數據。有些產品哪怕不賺錢,甚至短期內虧損,但只要能獲得數據,就價值連城。所以,不管數據有什麼用,最好先有了再說,因為這可能就是控制和塑造未來生活的關鍵。

至少在目前,人們都還很樂於放棄自己最寶貴的資產(他們的個人信息),來換取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和可愛的貓咪視頻——就有點兒像某些非洲原住民部落,不經意間就把整個國家賣給了歐洲國家,來換取廉價的珠子和飾品。以後幾乎所有決定都得依賴網路,想阻止數據外流的難度可能越來越大。


觀點2:我們已成為數據巨頭的商品,而不是用戶

谷歌、Facebook這些數據巨頭靠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和娛樂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但是其真正的目的在於取得我們的大量數據。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早已不是他們的用戶,而是他們的商品。

從長期來看,只要他們取得足夠多的數據和運算能力,就能破解生命最深層的秘密,不僅能為我們做選擇或者操縱我們,甚至可能重新設計生命,或無機的生命形式。


觀點3:數據所有權,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政治」議題

當數據巨頭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時候,當「在線」成為一種生存方式,政府是否應該對數據公司徵稅?數據到底該歸誰所有?是企業、政府,還是個人?

大數據演算法可能會抹去自由,同時也就可能創造出歷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讓所有的財富和權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因此,數據所有權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政治問題。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世界很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災難。


觀點4:人類壽命顯著延長,你可能每10年就得換個職業

隨著基因工程、再生醫學和納米科技的不斷進步,人的壽命可能會延長到120歲以上,養老產業很可能成為人類勞動力市場成長最快的行業。庫茲韋爾(「嚇 尿指數」的提出者、未來學家)甚至認為,到2050 年,只要身體健康,鈔票也夠多,人類都可以大約每10 年騙過死神一次,從而長生不死。

壽命延長後,人類社會的家庭結構、婚姻和親子關係、個人職業生涯,以及整個社會的保險、退休金、衛生系統和財政制度等等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想像一下,如果能活到150歲,就算40 歲才結婚,後面仍然有110 年可活,多次結婚的情形可能會日益普遍。個人的職業生涯將會比現在長得多,今天50歲的你可能已經不想改變,追求穩定的下半生了,但在未來,可能到了90歲仍然必須每天學習新知識,甚至每10年就得換個職業。


觀點5:與其想贏過AI,不如把重點放在與AI的合作上

失業的威脅不只是因為信息技術的興起,而是因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的融合。未來,別說一輩子做同一份工作了,一輩子做同一個專業領域也不太可能。

人類與其想贏過人工智慧,不如把重點放在人工智慧的維護和運用上。比如說,因為無人機取代了飛行員,有些工作確實消失了,但同時在維護、遠程控制、數據分析和網路安全等方面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因此,未來幾十年的就業市場的特點,很可能在於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合作,而非競爭。從警務到銀行等各個領域,「人類+人工智慧」的表現都能超越單純的人類或單純的計算機。


觀點6:幸福社會的目標是滿足人類對意義和社群的追求

未來,當機器替代人類做了大部分工作,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後工作時代」。工作,並不是大多數人的生存方式,而人類作為一種具有虛構能力的生物,其對人生的滿意度主要來自對意義和社會認同的追求,這可能比對工作的追求更為重要。

未來,一個幸福社會的標準更多來自於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而非物質需求。我們要保護人類,而不是保護工作;我們應該關注的是要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保護其社會地位和自我價值。全民基本收入、全民基本服務或許是一條出路。


觀點7:貨幣體系面臨大變革,未來政府可能會針對信息徵稅

今天的金融體系已經變得極為複雜,而隨著人工智慧不斷改進,金融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沒有任何人類能夠理解的領域。點對點的區塊鏈網路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可能會讓貨幣體系徹底改變,激進的稅制改革也就難以避免。例如,未來的交易可能多半不需要再使用本國貨幣甚至任何貨幣,國家將不可能再針對貨幣所得來收稅。因此,政府可能需要推出全新的收稅方式,例如可能針對信息來收稅。


觀點8: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後真相」時代,你知道的比你想像的少

人類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體為單位來思考。雖然每個人其實懂得很少,但我們以為自己懂得很多,而原因就在於我們把存在於他人腦中的知識也看做自己的知識。

人類對群體思維的依賴,使我們成為世界的主人。然而,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正在陷入知識的錯覺和群體的無知同時,我們的生活被社交媒體所塑造,真相早已不存在,想要分清現實和虛構,你需要保持科學精神,尋找真理。


觀點9:家長和老師要教給孩子的是擁抱未知的能力,而不是信息和技能

傳統的學校教育教給孩子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既有技能,而技術的發展可能讓這些東西很快過時。過去,聽大人的話會是安全的選項,但今天他們告訴你的很可能是過時的偏見。

想適應未來的世界,現在我們該教給孩子的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創意(creativity)。或者說,學校不應該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觀點10:「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會越來越危險

隨著生物技術和機器學習的不斷進步,要操控人類最深層的情緒和慾望會變得更加簡單。傾聽內心的聲音,這句心靈雞湯版的人生格言可能會害了你。等到谷歌、亞馬遜等數據巨頭掌握了你的大腦數據,他們「黑進」你的生物操作系統,可以輕鬆按下按鈕,操控你的行為。到時候,你很難分清是自己內心的聲音,還是營銷專家的銷售話術。面對這一切,你必須要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為自己的人生保留決策權。

《今日簡史》,著者:[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2018年8月出版

*「36氪領讀」是36氪微信推出的新欄目,會在每周末上午與大家見面。如果你看完以上這些覺得還不過癮,想更加了解人類命運大議題,可以通過下方二維碼點擊購買這本《今日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傳滴滴要分拆汽車服務平台,估值30億美元,擬融資10-15億美元
師法自然,仿生技術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