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推拿放鬆骨骼肌的作用機理探討

推拿放鬆骨骼肌的作用機理探討

推拿放鬆骨骼肌的作用機理探討

本文引自《北體研苑》2012年第18期

摘要:本文在自己推拿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以及運動醫學的相關理論,並參考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探討推拿放鬆骨骼肌可能的作用機理。

關鍵詞:推拿;放鬆;骨骼肌;機理

推拿在臨床上多用於中醫「傷筋」的疾病,相當於現代醫學軟組織損傷的一類病症。具體來講,主要有腱鞘炎、腱鞘囊腫、網球肘、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踝關節扭傷等等。從中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這些病症主要分布在關節上,也就是說推拿的主要適應症是治療關節軟組織損傷。

大多數典型的關節都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構成,韌帶和肌肉跨過關節,起著保護、支持和運動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跨過關節的肌肉組織產生的張力與關節面的應力維持動態的平衡,如果肌肉組織的張力長期慢性增高或肌力不平衡[1],就會導致關節面承受的壓力過大,運動時摩擦增加,發生關節勞損的累積,最終導致關節損傷。因此,要防治關節的疾病,放鬆關節兩端的肌肉和恢復肌力平衡顯得非常重要。

本文運用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方面的知識,並參考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探討推拿手法放鬆肌肉可能的作用機理,為推拿手法的設計和臨床運用提供理論依據。

1 生理病理機制

1.1炎症學說

肌肉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可以引起局部無菌性炎症[2],炎症滲出期有大量的炎性物質滲出,刺激神經及肌肉組織會引起肌肉刺激性和保護性緊張,使得肌肉的張力增加,從而引起關節慢性的應力增高,長時間的應力增高是引起關節勞損的重要原因[3]。推拿手法能夠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加速炎性物質的代謝吸收[4],減少炎症物質對神經、肌肉組織的刺激,緩解肌肉緊張,減小肌肉組織的張力,從而減輕關節的應力負荷,預防和減少關節的慢性運動損傷[5]。

1.2代謝學說

伴隨肌肉的劇烈運動,會產生大量代謝產物,如Ca2+、乳酸、自由基等[6],這些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清除,就會停留在局部,一方面對局部組織造成損傷,另一方面刺激神經,會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緊張。推拿手法作用於局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升高局部的溫度,一方面可以加速局部代謝產物的吸收,減少代謝產物對肌肉組織和神經末梢的刺激,從而減少神經衝動的發放,解除肌肉的刺激性和保護性緊張,使肌肉得到放鬆。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局部營養物質和氧氣的運輸、吸收和利用,改善肌肉組織的缺氧和缺能量狀態,能夠消除肌肉組織的疲勞,有利於肌肉及關節組織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7]。

1.3 疼痛學說

疼痛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射,使得人本能地趨利避害,能夠逃避或避免損傷的進一步加重,同時疼痛也是引起肌肉保護性緊張的重要原因。在劇烈運動的過程中,伴隨肌肉的損傷以及乳酸、炎性物質和代謝產物的堆積,均可引起局部肌肉疼痛,疼痛會反射性引起肌肉緊張,緊張又會加重肌肉疼痛,導致惡性循環,因此有效地止痛可以放鬆肌肉。已有研究證實推拿具有明顯的止痛作用[8],推拿緩解肌肉緊張可能與推拿止痛密切相關。

1.4內源性阿片肽學說

推拿手法通過刺激人體一定的部位和穴位,能促進大腦分泌內源性阿片肽類物質,包括腦啡肽、內啡肽和強啡肽[9],這些物質具有除了止痛作用以外,還能讓人產生欣快感,使人產生輕鬆、舒適、愉悅的感覺,從而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從整體上使人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這也是推拿能夠放鬆肌肉的一個重要原因。

1.5 升溫學說

推拿手法作用於局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升高局部肌肉組織的溫度,從而降低肌肉的粘滯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也有利於肌肉的放鬆[10]。中醫認為「寒主收引」,溫度降低會導致肌肉緊張性增加,使得局部肌肉持續性的慢性緊張狀態,加重關節的損傷。中醫治療寒性疾病的原則是「寒者熱之」,推拿可以升高局部的溫度,所以可以治療寒性的疾病,改善肌肉因受寒而引起的緊張。

2 神經肌肉作用機制

2.1腱梭反射[6]

腱梭反射指的是當肌肉受到過度牽拉時,位於肌腱內的腱梭受到牽拉刺激,將衝動傳入中樞,反射性引起中樞對該肌肉內肌梭的神經衝動減少,從而降低肌肉的收縮力。腱梭反射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性反射,避免肌肉因過度收縮而導致的肌肉或腱止裝置損傷。推拿手法正是利用腱梭反射的原理來達到放鬆肌肉的目的,當牽拉刺激或手法刺激作用於肌腱,刺激腱梭,通過腱梭反射,能夠反射性地引起相應肌肉的放鬆。如卡壓膝關節等手法,利用槓桿的原理牽拉髕韌帶,可以放鬆股四頭肌,另外,推拿手法特彆強調作用於肌肉起止點,點按或彈撥肌腱的手法對放鬆肌肉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可能也跟腱梭反射有關。

2.2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易化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易化術是通過對本體感受器的刺激,促進相關神經肌肉反應,從而調整神經的異常興奮性,可以改變肌肉的張力,放鬆肌肉,從而恢復關節正常的生理功能[11]。很多推拿手法如屈膝搖髖,實際上類似於PNF操作方法,通過刺激引起神經肌肉一系列的反應,最終達到放鬆肌肉的目的[12]。

2.3遷移效應

所謂遷移效應原意是指在先行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對後繼學習的影響,即已有知識和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13],即通常所說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運動技能學習上也具有遷移效應,通常右手學會一項技能以後,左手也很快就能學會。筆者在推拿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人的感覺也有類似的遷移效應,推拿產生的局部舒適感,能夠遷移至全身,全身的舒適感,又會遷移至局部,這就是身體感覺的遷移,正是居於這一現象,推拿特彆強調整體和局部相結合的原則,局部的問題,往往可以通過整體的調整而得到有效的調整。例如,要單獨放鬆局部某一束肌肉比較困難的時候,可以通過放鬆整塊大肌肉的方法,來達到放鬆局部小肌肉的目的。再如通過推拿手法先放鬆右手,使其產生輕鬆舒適的感覺,這種感覺通過感覺神經傳至大腦,大腦將這種感覺整合遷移至左手,從而達到間接放鬆左手肌肉的目的。這符合中醫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治療原則,如《素問·陰陽應象論》就有「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配穴方法,除了跟大腦的交叉支配有關以外,可能還跟機體對感覺的整合遷移效應有關,這也是全息醫學理論的一種運用[14]。

3 心理機制

3.1身心放鬆

身體肌肉的緊張跟心理的緊張密不可分,通常在心理緊張的時候肌肉也會緊張[13]。例如大賽前的運動員,由於心理高度緊張,會導致肌肉不由自主的緊張,使得動作的協調性下降,影響運動成績。同樣,肌肉的緊張也會導致心理的緊張,例如高強度的訓練,肌肉強有力的收縮,勢必大腦皮層發放衝動的密度和強度都會加大,從而會導致人的身心疲勞,二者往往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在推拿的過程中,特彆強調身心放鬆,放鬆身體有助於放鬆心理,心理放鬆又有助於放鬆身體。所以,推拿的過程中,一般採用全身推拿與局部推拿相配合的原則,全身推拿更能夠有效地緩解疲勞,放鬆身心,從而有利於局部肌肉的放鬆。如果只做局部或病變部位的推拿,病人往往會對手法產生抵抗,不但不能放鬆肌肉,反而會加重或造成新的手法損傷。

3.2轉移注意力

人的緊張,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關,肌肉也一樣,人在高度緊張的時候,肌肉也會緊張[15],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使人心理放鬆,進而使肌肉放鬆。推拿可以轉移人的注意力,推拿的過程中,一般會要求被推拿者主動地放鬆配合,用心體會手法的感覺並作出相應的反饋,就會將注意力轉移至推拿的部位,跟著推拿的感覺走,對原先病變部位的關注就會逐漸減少,甚至忘記了緊張,肌肉也就得到了鬆弛,其實這就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在推拿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就是從無痛部位開始,從健側到患側,切忌一開始就直接推拿病變部位,這可能跟注意力轉移有關。

4.力學機制

4.1生物力學平衡

肌肉在身體上的分布,從結構上到功能上都遵循力學平衡的原則。如屈肌和伸肌、主動肌和拮抗肌、內側肌群和外側肌群維持相對平衡。主動肌的緊張可能導致拮抗肌的緊張,拮抗肌的緊張可能導致主動肌的緊張,所以要放鬆主動肌,必須放鬆拮抗肌,恢復二者之間的平衡關係,避免肌肉過多的做功內耗。另外有的肌肉緊張可因肌群之間的平衡和協調性失調所致[16],所以要放鬆某一塊肌肉,必須放鬆相關肌群,由面到點,注重整體放鬆與局部放鬆結合,符合推拿手法整體觀和平衡的原則。

4.2拉伸放鬆

運動後對緊張的肌肉進行拉伸,可以有效放鬆相應的肌肉。一方面跟腱梭反射[6]有關,另一方面,根據肌絲滑行學說,拉伸可以通過機械力的作用拉長肌肉[17],恢復肌肉的初始長度,從而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很多運動關節類推拿手法,均有靜力性或動力性拉伸肌肉的作用,如屈膝壓髖就有很好的拉伸放鬆臀部肌肉的作用。

4.3松解粘連

肌肉損傷修復的過程中,伴隨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往往會導致肌肉組織間粘連的形成,由功能性改變導致結構上改變。肌肉粘連,不但會影響肌肉的精細運動和協調運動,還會使得肌肉變硬,循環障礙,影響肌肉的營養和代謝,進一步導致肌肉緊張程度加重。推拿手法可以通過機械力的作用,理順肌肉的解剖位置關係,松解肌肉之間的粘連,恢復肌肉的彈性和協調性,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環,從而使肌肉得到有效放鬆[18]。

4.4理順筋骨關係

中醫認為,筋、骨的疾病密切相關,筋的疾病會引起骨的疾病,骨的疾病又會引起和加重筋的疾病,二者往往互為因果。例如,脊柱兩側長期的肌力不平衡會引起脊柱側彎,股四頭肌內外側肌力不平衡會引起髕骨移位,反之,脊柱的小關節移位,會引起相應的肌肉緊張,中醫有之說「筋順則骨正」。推拿手法可以糾正解剖位置異常,理順筋骨關係,強調筋骨並重[19],因此臨床上常說:「整骨不整筋,不是好醫生」,推拿放鬆肌肉,體現筋骨同治。

推拿手法在臨床上放鬆肌肉確有療效,但對其機理的研究相對較少,以上只是結合自己所學的推拿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在學習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課程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並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討推拿放鬆骨骼肌可能的作用機理,以啟發思路,供同道探討。

參考文獻

[1]王國祥,嚴永軍,岳春林.髕腱末端病運動員膝關節等速向心和離心運動時股四頭肌表面肌電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46):9107

[2] 李浩范.急性肌肉損傷的炎症細胞反應[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1996,16(4):175

[3] 餘存泰,徐中和,黃公怡.應力導致關節軟骨退變機制的實驗研究[J].實用骨科雜誌,2004,10(5):414

[4]余大方.推拿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門志濤.中醫推拿舒筋作用機制研究[J].按摩與導引,2008,24(3):10

[6]王瑞元.運動生理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7]郭爭鳴.直接刺激與局部反應:推拿治療的生理學基本原理之一[J].中醫藥導報,2009,15(9):32

[8] 李征宇.推拿鎮痛機制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按摩與導引,2004,20(2):2

[9] 周強.推拿局部鎮痛機制探討[J].遼寧中醫雜誌,2012,39(7):1377

[10]韓國偉,郝重耀,薛聆等.推拿作用原理的現代研究[J].中醫藥研究,2001,17(2):57

[11] 王小迪,張保國. PNF拉伸法對肌肉力量、柔韌性及生物電特性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誌,2011,30(4):388

[12] 吳洪,冉春風等.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法對膝關節粘連關節鏡松解術後的治療作用[J].中國康復,2010,25(2):125

[13]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14] 李韻.針灸三大作用原理與方式[J].實用中醫內科雜誌,2012,26(2):78

[15]李英傑.緊張型頭痛顱周肌肉研究[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2,22(2):52

[16] 華英匯,陳世益,姜聞博.股內斜肌負載變化對髕腱近端止點受力影響的有限元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誌,2008,7(4):434

[17] 矯洪申,范振國,田文.靜力拉伸和動力拉伸對提高柔韌素質的對比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2):124

[18]秦渭志,黃明喜,陳金昌等.推拿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機制研究[J].按摩與導引,2007,3(7):9

[19] 周中.「筋骨並重」理念是骨傷治療的靈魂——讀《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有感[J].中醫研究,2011,24(8):71-7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素養生 的精彩文章:

TAG:太素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