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于吉:江東活神仙

于吉:江東活神仙

中國古代江南一帶,河網密布,溝岔眾多,一到雲蒸霧罩的時候,往往給人奇幻之感,這就催生了許多精靈鬼怪的傳說故事。再者,江南地區雨水量頗大,經常處於潮濕陰沉的環境,導致疫癘頻發,也迫切需要有人及時救治。在如此條件之下,許多具有一定方術,宣稱可以用符水為人療病的方士大行其道,他們解除下層人民的病痛,少收費甚至不收費,因此極受大眾歡迎,這些人周圍有一群忠實的擁躉者。

于吉是這些方士中非常突出的一位,被人譽為「活神仙」。有關於吉的出身來歷一直沒有搞清楚,到現在仍是讓人一頭霧水,中國古代的許多方士都是如此。綜合各種信息,于吉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大約在漢順帝時,于吉在濱海的琅邪一帶修習神仙道術,這一帶本來就是燕、齊舊地,盛行「方仙道」,于吉在那裡潛移默化,獲得靈感,神仙道術增進很快。濱海的琅邪一帶給於吉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激發了于吉的求道熱情。他為了宣傳自己對神仙道術的認識,同時也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開始編寫一本修道指南,名為《太平青領道》(又稱《太平經》):這本書有一百多卷,書中有防病治病的方法,也有修習方術的道理,集中了其平生所學。為了神化這本書,于吉說這本書是他入山採藥時得自泉水邊上,意在說明這是一本從天而降的神書。這本書可能影響了張角創立太平道。大約中年以後,于吉道術有成,然後在山東到江蘇的濱海一帶活動,更多的駐留於江蘇,並在那裡建立了道觀,燒香讀道書,還用符水替人治病。

于吉的活動非常成功,一大批人追隨在他的左右,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大家一致對他表示信服與膜拜。于吉的弟子應該不少,層次較高的有兩個,一個是宮崇,一個是襄楷,他們兩人極力褒揚老師的著作,認為可以有益社會風化,並能導致國家太平。可惜的是,漢順帝與漢獻帝並不這樣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種種跡象表明,以于吉為中心,在當時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教團,他們有教義——信奉大道,有教主——活神仙于吉,有教眾——一批信仰者,有固定的活動場所與活動儀式。從大眾的反響來看,于吉是比較得民心的。這樣看來,于吉這個教團能量非同小可,這是他在江東經營數十年換來的成果。

其實,像于吉這樣的教團在三國前後非常之多,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潮,勢力不容小覷。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太平道、五斗米道等。還可以舉出李家道的例子。三國時候蜀中有一人名李阿,穴居不食,號稱八百歲。人們根據李阿的面色來判斷事情吉凶。如果李阿的面色露出高興的神情,那麼事情就會很順利,反之,則會有大憂。後來李阿不知所終。其後,一個名叫李寬的方士來到吳國,說的是四川話,大家以為李寬就是李阿。李寬很有本事,用符水治癒了不少人的疾病,人們稱李寬為「李八百」,於是不論公卿還是民眾,大家紛至沓來,擠破門檻,要一睹李神仙的丰采偉姿,就和現在的追星沒有什麼兩樣。李寬也是通過符水治病,再加上修習一些老莊之理,而迅速在吳地竄紅。這與于吉在江東的發展有相似之處。

當于吉教團在江東迅猛發展的時候,主政江東的是小霸王孫策。孫策年輕有為,稱雄一方,江山是自己打拚出來的,在他眼裡任何事情都是人謀的結果,和天命、神仙沒有任何關係,對人們祈福於神靈的行為非常看不慣。他和于吉的矛盾終於在一次事件中全面爆發。

當時,孫策正與諸位將領、賓客在郡門城樓上議事,恰巧于吉正從門下經過,周圍環繞著很多信奉者。人們望見於吉出來,紛紛下樓來向于吉問好、請教,估計這些人平常就曾到于吉那裡占卜問葯,得過於吉的一些好處,對他很有好感。結果是孫策大部分的將領、賓客都去看于吉了,連從旁監督集會的官員也無法阻擋大家的熱情。這一事件讓孫策非常惱火,他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道士竟然有如此的能量和號召力,於是大發雷霆。他逮捕了于吉,要以擾亂人心的罪名對他處以斬刑。在眾人苦勸之下,孫策暫將于吉押入獄中。

孫策母親知道此事之後,也力勸孫策放了于吉,老人家可能平時也多次拜謁過於吉,並祈求過他的祝福。但是孫策堅持己見。時當天旱,有人向孫策建議讓于吉祈雨以贖罪,孫策也想看看于吉的本事,於是答應了下來。于吉很清楚,孫策無論如何是不會放過自己的,不過,他仍專心祈雨。當于吉祈雨時,烏雲密布合於一處,接著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遺憾的是,孫策沒有兌現諾言,仍然殺了于吉。當于吉人頭落地,人們只見一道青氣沖向東北而去。那一夜,風雨大作,到了天明,于吉屍首無影無蹤。

于吉屍解成仙了。按照道教的說法,神仙有三種:天仙、地仙、屍解仙。住在天上的瓊樓玉宇,餐霞飲露,與天久壽,這是天仙;住在名山大川,遨遊四海五嶽,同樣長生不老,這是地仙;人死之後,如蟬蛻一樣扔掉皮囊,而本人卻獲得新生,這是屍解仙。屍解也分多種,有兵解,有火解,被兵器砍死可以成仙,被火燒死也可以成仙。如此看來,于吉是兵解了。

當然,孫策之殺于吉,並非單純地由於他蠱惑人心,更重要的還是為了加強自家權力的需要。孫氏政權,孫堅創基,孫策開拓,孫權鞏固。當孫策南征北戰,忙於開拓地盤時,是非常擔心內部出現什麼問題的。于吉教團的存在,吸引了一定人口,有一套組織形式,並且藉助神仙思想的鼓動,一時顯得很有力量,儼然是張角太平道的翻版,這引起了孫策的疑忌,因此不顧眾人的意見必欲除之而後快。孫策的做法為孫氏政權掃除了一個異己對象。從中也可以看到,孫策年少氣盛,做事難免魯莽一些。

《三國演義》中說,孫策殺了于吉之後,于吉竟然成為他的夢魘。于吉被殺的第二天,孫策就看到于吉向他徐徐走來;半夜三更,陰風陣陣,燈影搖曳,于吉出現在孫策的床前;孫策在祈禳時,香爐中的煙氣結成華蓋,上面端坐著于吉,後又見他坐在殿門、屋頂,而別人都看不見;孫策休息於寨內,又看見於吉披髮而來,照鏡時又在鏡中看到于吉。最後,孫策被于吉折磨得金瘡進裂,以致殞命。

應該看到,于吉教團提出「太平」的主張,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致心聲。在東漢政權瓦解、群雄逐鹿的環境下,人們飽受戰火的蹂躪,吃盡了苦頭,民眾都非常渴望太平盛世的到來。當時還有一股思潮是宣傳彌勒佛信仰,因為彌勒佛是未來佛,人們認為相信他就會有光明、美好的前景,所以彌勒信仰一時也有很大流傳。這與于吉對太平的宣傳都有相通的地方。于吉通過神仙道術的活動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曲折表達了大眾對太平的訴求。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于吉的活動帶有某種程度的社會革新思想。

有學者認為,編寫《太平經》的于吉和被孫策殺害的于吉不是一個人,後者假託了前者的名字,因為從漢順帝到漢獻帝時于吉起碼活了一百餘歲,這似乎很不可能。不管這一結論是否屬實,畢竟又給於吉增添了一些神秘性。

(選自:章義和 主編,《趣說三國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大名著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現存有哪幾種續書?

TAG:四大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