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大師:生命的意義在貢獻世間

星雲大師:生命的意義在貢獻世間

我也在挂念,自己這一生怎麼樣度過?當然,我想到,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能離開大眾,不能離開對社會的貢獻,否則,只是做一個飯桶或者衣架?那有什麼價值呢?

那個時候,常有人問我有沒有灰心失志的時候,這我沒有感覺過,但前途茫茫不知道做什麼好,倒是經常有的念頭。尤其在台灣,寺院里的廚房工作,大都由女眾負責,沒有一個青年和尚到廚房裡為大眾服務,為此,我不能做飯頭僧,就引為終身之憾了。其實,所謂修行,難道煮飯、燒菜不是修行嗎?那許多苦行的頭陀行者,不是修行嗎?大家不懂得生活中的修行,所以佛教才與社會脫節啊!

回想佛光山剛開山的時候,設備還非常簡陋,但已有不少《覺世旬刊》的讀者聞風而來,終於讓我有大顯身手的機會。那時,信徒都知道,來到山上如果找不到我,大概到廚房裡就可以看到我進進出出。

有一年的春節,我在果樂齋炒麵,忙得不亦樂乎,曾有過一個中午就炒了二十鍋面的紀錄。弟子們也才感覺到,除了做木工、水泥工之外,原來他們的師父也可以下得一碗好面、煮得一盤好菜,對我讚不絕口。在高雄市擔任救國團總幹事的張培耕就說過:「吃過我煮的一碗面,二十年都不能忘記。」我也以此自豪,樂於典座煮飯供養大眾。

但是,命運沒有容許我有這樣的發心場所,還好,在典座之外,發現自己有另外一份能量:我可以寫文章。

雖然早期台灣的環境困難,為《人生》、《菩提樹》、《覺生》等佛教雜誌寫稿,大多沒有提供稿費,但我仍不斷供應文章給他們刊登。我甚至甘願不要稿費,也不願替社會那許多提供稿費的雜誌、期刊寫文章。因為我覺得我的生命是為佛教而生的,應該為佛教而做,我應該看佛教,不要去看社會的金銀財富。

儘管有佛教雜誌沒有提供稿費,但我仍筆耕不輟。記不清是哪一個出版社徵稿,我寫了一篇文章,還得到一百五十塊獎金;在台灣五十年代,物資普遍缺乏的社會,我非常高興的用這筆錢買了一本《辭海》,並且在第一頁寫上:「這本無言的老師,將伴著我度過未來無數的歲月,讓我見識天下,甚至可以起飛。」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幸運,除了做工、做飯食以外,又添了一項能為佛教貢獻的地方,那就是可以用寫文章來護持佛法、弘揚佛法。

在我二十四、五歲的時候,編寫了《釋迦牟尼佛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無聲息的歌唱》、《玉琳國師》、《十大弟子傳》、《八大人覺經講話》等,儘管沒有相關的參考書,卻也一本一本的陸續完成了。那許多小書,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感到不成熟而不敢翻閱;徒眾卻告訴我,有些教授學者還把這些早期的寫作內容拿來做文學的研究。說來慚愧,這許多習作,實在不登大雅之堂;不過,當我知道這許多書籍現在以數萬本,甚至百萬本以上的數量流通時,我才稍微自我安慰:這不也是弘揚佛法?不也是「佛教靠我」嗎?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招聘信息

瀏覽最新招聘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親人抵觸佛法,該如何隨順?
素食養生——薏米紅豆粥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