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謠言紛紛太心累?不如靜觀其變

謠言紛紛太心累?不如靜觀其變

從古至今,謠言都是不能杜絕的危害之物。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謠言總極易滋生,防不勝防。

古人習慣把造謠簡稱為「謠」,把傳謠簡稱為「諑」。在《離騷》中就出現過「謠諑」一詞,所謂「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屈原和楚王的關係也正因「謠諑」而疏離,直接導致了屈原的貶謫流放。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網路的普及,謠言的力量被不斷擴大,其所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身處網路世界的我們,往往難以逃脫事件的影響。

我們或是參與者,或是反對者,亦或是旁觀者。但無論是何種方式,我們都已經在謠言的包圍之中。除了從自身做起,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如《荀子》所言:「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從古人的經驗中吸取的教訓。

《史記》中記載,孔子與眾弟子,欲去「陳」地,途經「匡」地,此時匡人受謠言所誤導,因而將孔子認作陽虎,因為陽虎曾殘暴地對待過匡地之人,所以匡地之人遂攔住孔子一行人,將他們拘禁數日。

在眾人絕望之際,夫子卻面不改色地說道:「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斯文既在,「匡人其如予何」!

夫子面對受到謠言誤導的匡人的暴行,堅毅而凜然。夫子認為既然一時無法向匡人解釋清楚事情原委,就堅守自我的「仁心」,所謂「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夫子以內心的「仁」,應對謠言引起的誤會,無論外界如何變化,而我堅守仁心。最後夫子等人亦澄清了謠言,得以離開匡地。

當我們無法改變外部狀況之時,解決的根本途徑就是從自身做起,調整心態,正視謠言。

首先,面對能夠解釋清楚的謠言,我們應當進行澄清。網路加速了謠言的傳播,但在另一個方面,它也給了我們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機會,我們擁有了更多發現和說明真相的可能。

對待某些可能會危及公共安全與利益的謠言,我們一定要努力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勇敢地揭露真相,讓更多人了解事實,這也是作為一個公民應盡的道德義務。

而當我們面對一些無法解釋清楚的針對個人的「流言蜚語」,在不會對社會造成大的影響、對自身根本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不造成損失的前提下,為了不使謠言發酵、使造謠者達成目的,我們可以採取「冷處理」。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許我們暫時不能用有力的語言說明一切,但時間會解釋。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讓自己的心境受到污染,要努力修鍊莊子所言「聖人之境」——「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在佛教教義中,高僧們也提倡不與謠言做直接衝突。有一則十分有名的故事,寒山和尚問拾得和尚:「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說:「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有時候,我們不要急於表達自己。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謠言是不會長久的,而我們需要的,是耐心等待。

可見,在遇到謠言誹謗時,智者們能「聞過則喜」、「聞謗不嗔」,甚至有視「謠言」如「飲甘霖」的達觀之論,我們經過漫長的人生洗禮,也有機會做到這一點。

總之,若想有滌除謠言的一天,必是人人都可以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之時,而只有如此,我們方能有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我們每天都在強調學習 究竟是為了什麼?
順境 那些跌跌撞撞行走的人 是怎麼越變越好的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