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實驗教育大爆發

台灣實驗教育大爆發

廖肇弘

台灣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創新學習中心主任,兩岸知名E-Learning及企業學習專家。

2014年,台灣通過一項「允許各界自行成立可授予正規教育資格證書與學位的實驗教育機構」的法案。一時間,中國台灣似乎成了世界上教育創新最活躍的實驗沃土。

2014年,台灣通過一項名為《實驗教育三法》的法案,允許各界自行成立可授予正規教育資格證書與學位的實驗教育機構,包括學校型態、公辦民營及非學校型態幾種類型。

這項法案的通過,在K12教育領域,可謂是平地一聲雷,捲起千堆雪。一時間,許多對教育懷抱憧憬與理想的「英雄豪傑」紛紛響應。據統計,2015年全台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數約5331人,2016年有9369人,2017年則增長至12544人,爆發速度十分驚人,超乎所有人的預期。

對華人社會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傳統的應試教育制度其實就是歷代科舉考試製度的延伸。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天下唯有讀書高,我們被這樣的思維制約了好幾千年。台灣這項實驗教育法案的通過,無疑是一項教育創新的豪賭,成敗仍在未定之際,但從各界趨之若鶩的情況看來,我們似乎看到了扭轉傳統教育模式的曙光。

台灣實驗教育大爆發

為什麼台灣的實驗教育會大爆發?

首先,必須從人口結構來看。台灣近幾年的人口出生率非常低,受少子化的長年影響,導致教育結構失衡,中小學招生面臨極大衝擊。未來可能有275所中小學面臨廢校的命運。

廢校,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轉換成本及行政成本極為龐大,廢校廢掉的不只是學校,也可能是一個鄉鎮的教育重振,老師的工作機會,或是某一偏鄉的孩子受教育的唯一憑藉,更是許多家庭翻轉人生的唯一希望,其影響之巨大實在是無法估算。

過幾年,大學也會受到少子化的直接衝擊。預估到2028年時,台灣的大學生將銳減一半,屆時恐怕有4成大學倒閉,未來會有大量的大學教師及教授失業。再不找出解決方案,大概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教育體系滅頂一途。

所以,可以說實驗教育法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然而這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卻起死回生地激發了台灣教育體制驚人的創新能量。不少有特色的學校,近3年不但沒有招生不足,還年年增班。另一方面,招生制度的變動,也讓許多辦學極有特色的私立學校水漲船高,雙語教學/師資彈性等特色,更讓私立學校成為中產家庭的優先選擇。公立學校也因獲得實驗教育法的支持,積極發展特色與彈性教學。學校可以不再和傳統名校搶學生,靈活運用實驗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家長也可以有更多比較與選擇的機會,不一定以考試升學率為唯一的選讀標準。

2017年,台灣進一步開放各個市縣開辦實驗教育學校的上限比率,預計3至5年內,就會形成許多實驗小學、初中、高中的「實驗教育一條龍」,目前甚至已經在研議開放各界自行設立「實驗大學」的可能性。

就大學端而言,台灣的大學也開放了許多「特殊選才」管道,目前共有34校254學系提供555個名額。這項特殊選才管道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很會考試的「通才」或「天才」,反而強調對於某個領域的知識或才能具有熱情與才華的「專才」或「人才」,這對實驗教育無疑是一項利好,它讓家長與學生重新思考學習的真正價值與意義。實驗教育強調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孩子專業知識的發展,讓他們可以自己調配學習時間和方向,正好符合大學特殊選才的養成條件。

一時間,中國台灣似乎成了世界上教育創新最活躍的實驗沃土。但前方的世界,真有夢想中的那樣美好嗎?

實驗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師資

以我個人曾協助許多個市縣政府及學校校長開展實驗教育的第一手經驗來看,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師資。

一方面,因為創新的教育理念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傳統教師的教學模式面臨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因為知識領域的多元化,知識已不再只是傳統教科書上的照本宣科,生活中、生命中、全世界,以及自身所處的村落鄉土,俯拾皆文章。如何找到能夠對這麼多元的知識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則是辦學質量的管控與監督。實驗教育雖以「實驗」為名,為家長提供不同的教育想像與選擇,甚至可以脫離課綱,讓孩子多元學。然而,如何有效管理實驗教育學校的辦學和經營質量,需要持續觀察。

實驗教育的創新能量令人期待

有朋友曾說:「能堅持投入教育相關工作,一定是很有情懷的人。」想想也是,從1998年到2018年,20年來,我始終未曾離開過這個圈子。但其實我從不以浪漫情懷為樂,更多時候,我都是帶著冷靜和理性,觀察與分析著教育培訓產業的現狀和未來。

從一位大學教授的角度而言,我個人對於實驗教育的發展其實是非常樂觀的,因為我教過的學生有不少是成功的創業家、企業家、高階主管、工程師、官員或民意代表,但他們當年不見得都是課業成績最頂尖的學生。學校成績絕對不代表你未來人生的成就。

因此,台灣實驗教育所爆發的創新能量實在令人期待。未來的路或許仍有許多艱難險阻,但相信這會是一條值得披荊斬棘的驚奇旅程。我從來不只評論,也投入了實驗教育機構的創辦,讓我們拭目以待!

— THE END —

來源:《在線學習》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被實驗了46年,這隻愛擼貓會手語,擁有人類靈魂的大猩猩去世了
這三個著名實驗證明,父母這樣做,孩子有出息

TAG:實驗 |